郭嘉华领了李世民的旨意,满心想着赶紧把这播种工具和改良筒车的事儿搞定,可真正干起来,才发现这难度比他想象的大多了。
李世民给他安排了一处宽敞的院子,里头堆满了各种材料,还有几个手艺不错的工匠供他差遣。郭嘉华每天就跟这些工匠们泡在一起,又是画图,又是摆弄那些材料,忙得脚不沾地。
他琢磨着这播种工具,想着要设计一种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的玩意儿,这样老百姓种地就能省不少事儿。可这想法是挺好,真动手做起来,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
比如说,怎么控制种子的间距,让它们均匀分布,就把郭嘉华给难住了。他试了好几种办法,不是种子下得太密,就是太稀,急得他抓耳挠腮。
“这可咋整呢?”郭嘉华一边嘟囔着,一边在图纸上不停地涂改。旁边的工匠老李看着郭嘉华着急的样子,也跟着发愁:“少庄主,咱都试了这么多回了,要不换个思路?”
郭嘉华皱着眉头,想了想说:“老李啊,我再琢磨琢磨,肯定能找到办法。对了,咱再试试把这个部件的尺寸改一改,说不定能行。”
这边播种工具没整明白,改良筒车那边也出状况了。原本想着给筒车加个调节装置,能让它适应不同水流速度,可做出来的样品要么太笨重,要么根本不管用。
“奶奶的,这破玩意儿,咋就不听话呢!”郭嘉华忍不住骂了句脏话。他心里又气又急,眼瞅着一个月的期限一天天临近,可这两样东西都还没个眉目。
就在郭嘉华愁得不行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系统。“对呀,我咋把这宝贝给忘了!”他赶紧打开系统商城,在里面一顿翻找。可找来找去,也没找到能首接解决他问题的东西。
“哎呀,这系统关键时候咋掉链子呢!”郭嘉华有点失望。但他也没灰心,继续在商城里研究,看看有没有能启发他的玩意儿。
这时候,系统突然提示:“宿主可使用积分开启‘灵感闪现’功能,有一定几率获得解决当前难题的思路。”
郭嘉华眼睛一亮,心说:“死马当活马医吧!”他赶紧花积分开启了这个功能。瞬间,他感觉脑袋里灵光一闪,好像有了点想法。
“老李,我想到了!咱把播种工具的种子储存仓下面加个齿轮装置,通过齿轮的转动来控制种子下落的速度和间距,你觉得咋样?”郭嘉华兴奋地跟老李说。
老李眼睛也亮了:“少庄主,您这么一说,好像还真行!咱赶紧试试。”
就在他们准备动手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郭嘉华皱着眉头问:“咋回事儿啊?”
一个小徒弟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少庄主,不好了,外面来了几个自称是贵族子弟的人,说要找您麻烦,还把咱院子的门给堵住了。”
郭嘉华一听,火“噌”地就冒上来了:“这些家伙,吃饱了撑的吧!走,看看去。”
郭嘉华带着工匠们来到门口,就看见几个穿着华丽的年轻人,正趾高气昂地站在那儿。为首的那个,扇着把扇子,阴阳怪气地说:“哟,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郭少庄主啊?看着也不咋样嘛。”
郭嘉华冷冷地看着他:“小东西还挺凶的,奶瓶都给你打掉。你们是谁?堵我门口想干啥?”
那年轻人哼了一声:“我乃礼部侍郎家的公子,王宇。听说你在这长安城里到处显摆你的那些破发明,还想让陛下改变国策发展商业,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郭嘉华一听,明白了,感情是这些贵族子弟看他不顺眼,来给他下马威呢。他心里冷笑一声,说:“王公子是吧,我问你,你是不是因为不要脸才体重轻的吗?我郭嘉华一心只为大唐百姓,所做之事皆是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你要是觉得我做得不对,不妨说出个一二三来,要是说不出,就请别在这儿捣乱。”
王宇被郭嘉华怼得脸一红,恼羞成怒地说:“哼,你少在这儿狡辩!今天我就是要让你知道,在这长安城里,不是谁都能由着性子来的。”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大喊:“你们在这儿干什么呢?”众人扭头一看,原来是程咬金来了。
程咬金大踏步走过来,瞪着王宇说:“王公子,你不在家里好好待着,跑这儿找郭小子麻烦干啥?”
王宇看到程咬金,心里有点发怵,但还是嘴硬地说:“程将军,这郭嘉华在长安城里胡作非为,我只是想来教训教训他。”
程咬金哼了一声:“胡作非为?郭小子一心为百姓做事,发明的东西对大唐好处多多。你要是再敢来找茬,别怪我老程不客气!”
王宇一听,知道今天讨不了好,狠狠地瞪了郭嘉华一眼,说:“算你运气好,咱们走着瞧!”说完,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郭嘉华感激地看着程咬金:“程将军,多谢您出手相助,不然今天还不知道咋收场呢。”
程咬金笑着拍了拍郭嘉华的肩膀:“郭小子,跟我还客气啥!我老程就看不惯这些仗势欺人的家伙。你安心搞你的发明,要是还有人来找麻烦,尽管跟我说。”
送走程咬金,郭嘉华回到院子里,心里更坚定了要把这两样东西研发出来的决心。他和工匠们按照新的思路,紧锣密鼓地干起来。经过几天没日没夜的努力,播种工具的雏形终于出来了。
他们拿到空地上一试,嘿,还真行!种子间距均匀,开沟、播种、覆土一气呵成。郭嘉华高兴得不行,就像孩子得到了新玩具。
“老李,咱们成功啦!”郭嘉华兴奋地喊道。
老李也笑得合不拢嘴:“少庄主,多亏了您的好主意啊!”
解决了播种工具的问题,郭嘉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改良筒车的工作中。有了之前的经验和灵感,再加上工匠们的齐心协力,改良筒车也逐渐有了眉目。
可就在这时,离一个月的期限只剩下不到十天了,郭嘉华虽然对改良筒车有了把握,但心里还是有点担心。毕竟这最后的调试和完善工作还很关键,万一出点岔子,可就没法给李世民一个满意的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