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吏事本末
长安吏事本末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长安吏事本末 > 第42章 勾检司夜叩门

第42章 勾检司夜叩门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吏事本末
作者:
用户14628180
本章字数:
3392
更新时间:
2025-04-21

元和十年腊月十七,长安的雪粒打在御史台值房的竹帘上沙沙作响。李焕盯着《百工坊纵火案牒》上的十二道朱笔圈注,每处都标着 "中书省旧吏"—— 这是他昨夜在勾检司档案库发现的线索,十二名涉案官员的考课牒,竟都盖着己革职崔主事的旧印。

"大人," 新来的司户佐吏张承稷叩门而入,袖中露出半截烧焦的《匠人保护诏》,"崇仁坊匠人送来的,说今早有人往坊墙投掷火油。" 他腰间的獬豸纹革带是春杏新制的,却在扣眼处别着枚朴素的苜蓿铜扣 —— 这是新任吏员的无声表态。

卯时初刻,李焕带着张承稷闯入中书省勾检司,铁锁封了三月的档案库竟有新鲜脚印。当火折照亮墙角暗格,十二卷《分银案余党联络簿》散落一地,每卷封面都画着北斗尾端绞杀獬豸的暗纹。"他们用《考课令》做掩护," 李焕的指尖划过密语,"把分银案漏网者安插进六部,专门篡改匠人户籍。"

最致命的证据藏在联络簿夹层,是范阳节度使去年的密信:"百工科若成,边镇甲胄事必泄 —— 可借《士农工商论》煽御史言事,复 ' 工户 ' 则分银得续。" 信末的紫泥印,与西市纵火案现场的残片完全吻合。

"李监丞好手段," 身后突然传来冷笑,中书舍人裴弘正的官服绣着工整的山纹,袖口却用靛青线密织着南斗,"查案查到中书省,莫不是想效仿武周酷吏?" 他手中的《匠人复辟疏》墨迹新鲜,"诸州刺史联名恳请,停百工科,归匠籍于太府寺。"

张承稷突然指着裴弘正的靴底:"大人靴底沾着西市焦土," 他展开验土牒,"与纵火案现场的耐火砖粉末一致 —— 波斯商团说,这种砖只有他们的驼队和百工坊匠人有。" 这话让裴弘正的瞳孔骤缩,手不自觉摸向腰间的分银案旧符。

未时三刻,春杏的急报传来,她在市署织坊发现了惊人秘密:"新收的官服暗纹," 她的断指银梭穿过布料,"表面是苜蓿纹,经纬里藏着北斗 —— 这是用分银案旧织机改的,齿轮上还刻着 ' 丙三 ' 暗记。" 随信附上的,是染着星尘毒的官服残片,与裴弘正的官服材质相同。

李焕忽然想起张承稷的苜蓿铜扣,那是匠人用分银案熔毁的银铤打制的。他展开《唐律?职制律》,指尖停在 "监临主守自盗" 条目:"裴大人可知," 他指向联络簿上的名字,"这些旧吏每月领的 ' 匠籍复辟银 ',正是当年范阳甲胄的分银。"

更鼓初响时,大理寺传来急讯,裴弘正的宅邸搜出十二具缺角银铤,底面刻着现任御史中丞的姓氏。老仵作周师傅的验伤报告让案情更险:"西市救火的金吾卫," 他呈上染毒的甲胄残片,"中的是范阳特产的星尘毒 —— 与裴大人密室的毒剂同源。"

子时的御史台狱,裴弘正终于松口:"分银案的银铤早被铸成甲胄," 他盯着李焕腰间的七獬豸,"可边镇需要匠人,中枢需要赋税,旧制度... 旧制度才是真正的分银图。" 这话让李焕脊背发凉。

张承稷忽然呈上从勾检司拓印的《匠人户籍旧档》,某页边角用极小的字写着:"开元二十六年分银,匠籍注 ' 工户 ',永为军器模。" 这行字像根毒刺,扎在李焕多年查案的认知里 —— 原来分银案从一开始,就是制度性掠夺的一环。

五更钟响时,李焕独自坐在值房,看着张承稷新绘的《长安官僚分银图》。十二道暗线从中书省辐射向六部,每道线都穿过 "工户"" 杂户 " 的户籍栏。他忽然明白,自己追查的从来不是某个阴谋,而是藏在《户婚律》《考课令》里的层层枷锁。

春杏的织机声从隔壁传来,她正在为张承稷改制官服,把北斗暗纹拆成苜蓿图案。李焕摸着案头的断指银梭,忽然想起父亲的甲胄图 —— 原来真正的敌人,是让匠人世代为 "模" 的制度,而他手中的獬豸玉符,不过是试图撬动这制度的一根细针。

长安城的晨鼓响起时,李焕望着市署门前新贴的《勾检司清查榜》,十二名旧吏的名字旁都画着触邪的獬豸。张承稷站在榜前,苜蓿铜扣在晨光中闪着微光 —— 这个新吏员,或许会成为新的查案助力。而裴弘正入狱前的那句话,像团阴火,在李焕心头燃烧:旧制度才是真正的分银图。

这一日的御史台,《匠人制度革新案》正式立案,李焕的笔尖在 "主犯" 栏写下:"旧制积弊,官贵民贱,工户为模。" 他知道,这起案子没有具体的凶手,却比任何刑事案件都更难侦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