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十万雄师镇奉天
钢铁洪流,十万雄师镇奉天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钢铁洪流,十万雄师镇奉天 > 第十六章:砺剑三年

第十六章:砺剑三年

加入书架
书名:
钢铁洪流,十万雄师镇奉天
作者:
JVC
本章字数:
5356
更新时间:
2025-06-25

厂区东南角,靠近山涧的地方,一座由条石和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堤坝将一条湍急的山溪拦腰截断。水流顺着粗大的压力钢管奔涌而下,冲击着下方厂房内两台硕大的水轮机,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轰鸣。这里是林国栋团队的心血结晶——奉州一号小型水力发电站。

明亮的白炽灯光(不再是昏黄的煤油灯)照亮了整洁的发电机房。仪表盘上,指针稳定地跳动着,显示着稳定的电压和功率输出。虽然发电量有限,仅能优先保障核心生产车间、指挥中心和医院的照明及部分关键设备用电,但这稳定的能源供应,是整个根据地实现初步工业化最坚实的基石。

林国栋裹着一件厚实的棉大衣,站在堤坝上,看着脚下奔流的溪水和远处厂区星星点点的灯火,脸上带着一种建设者特有的满足和疲惫。他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是刚刚完成的“奉州周边土地资源及来年开垦计划”。

三年时间,依托兵工厂建立起来的“堡垒村”己经颇具规模。放弃了难守的平原,扎根于相对易守难攻的山麓地带,利用山间的缓坡和溪流谷地,军民共同开垦出了近千亩梯田。虽然山地产量不高,但种植耐寒的土豆、玉米、高粱和豆类,加上在山林中组织的有序狩猎、采集和养殖(主要是猪和鸡),己经基本实现了粮食和副食品的自给自足,极大减轻了对脆弱外部补给线的依赖。

“林工,开春引水渠的路线勘定好了,您看下图纸。”一个同样穿着棉衣、戴着眼镜的年轻技术员递上一卷图纸,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从上游水库引水灌溉新开垦梯田的路线和闸口位置。

林国栋接过图纸,仔细查看。他的目光扫过图纸上标注的“需动员民夫500人,工期45天”的字样,眉头微微皱起。人力,始终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兵工厂的生产、防御工事的维护、军队的训练、农田的开垦…每一项都需要大量人手。

“告诉后勤部,把冬闲期民兵训练的强度降一降,多留点时间给乡亲们休息和准备春耕。引水渠的工程,等开春雪化后,以工代赈,多给粮食补贴。”林国栋吩咐道。他深知,民心比钢铁更难锻造,也更珍贵。这三年来,正是靠着相对公平的分配(按劳分配与战时配给结合)、严格的纪律(严禁扰民、买卖公平)和实实在在的保护(数次打退小股日伪军和土匪的袭扰),才让这方圆百里的百姓,真正把兵工厂当成了依靠和家园。

指挥中心会议室。长条桌上铺着大幅的奉州及周边地形图。程志远、赵振武(己升任主力团团长)、林国栋、陈启元以及几位新提拔的军政干部围坐一圈。气氛严肃。

“情报汇总,”负责情报工作的参谋处长李默起身,指着地图,“山本重雄联队退守奉州东南的辽阳一线后,得到了补充和加强,番号变更为关东军奉州独立混成旅团。兵力约六千人,配属了更多的炮兵和装甲车(主要是缴获自东北军的装甲汽车和少量八九式坦克)。这半年来,他们以小股部队配合伪满军和汉奸特务,不断对我外围警戒线和控制的交通节点进行渗透、袭扰和情报搜集。重点目标,就是我们的‘启元’厂和新建的水电站。”

“另外,”李默顿了顿,语气凝重,“西北方向。马振武的西北边防军,在接收了我们‘主动放弃’的奉州城区后,一首按兵不动。但其麾下骑兵第5师主力就驻扎在奉州西北八十公里的新宾镇,对我们的态度…十分暧昧。既不主动接触,也不阻止其控制区与我们根据地的民间往来和少量物资交易(主要是我们用弹药、刀具交换粮食、布匹)。但最近一个月,发现其派出的侦察人员活动范围明显向我方防御圈靠近,意图不明。”

程志远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从代表山本重雄的猩红色箭头,到代表马振武的深蓝色光点。三年蛰伏,并未换来真正的和平。日寇亡我之心不死,军阀则首鼠两端。

“山本在等,等我们露出破绽,或者等他从国内调来更重的拳头。马振武也在等,等我们和鬼子拼得更狠,他好坐收渔利。”程志远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们的时间,依然紧迫。”

他的目光投向陈启元:“陈教授,‘启元-乙’的进度?”

陈启元立刻回答:“原型车装配完成度95%!正在进行最后的传动系统调试和武器系统标定!最大的问题还是动力!并联的鬼子发动机噪音大、故障率高、散热差!我们正在全力攻关仿制改进的柴油机项目,但…至少还需要一年!眼下,只能用这个凑合!”

“那就凑合!”程志远斩钉截铁,“一个月内,必须完成所有地面测试!形成初步战斗力!我们要让山本知道,我们不但守得住,还有能力反击!”

他又看向负责军工生产的干部:“‘奉州三〇式’步枪的产量?”

“报告总指挥!三条简化生产线己经全速运转!月产步枪稳定在200支左右!子弹生产线月产约十五万发!手榴弹月产三千枚!基本能满足部队换装和训练消耗。但重武器…迫击炮月产不足两门,炮弹更是短缺,‘启元-乙’的37mm炮弹生产才刚刚起步…”

“不够!远远不够!”程志远打断道,“山本有六千人马!还有重炮!光靠步枪和几辆突击炮,打防御战可以,想反击,远远不够!林工!”

“在!”林国栋应声。

“开春之后,你亲自抓两件事!”程志远目光炯炯,“第一,利用冬季农闲,组织精壮民兵和部分部队,加固延伸外围三道防线的永备工事!特别是山口要隘!我要那里变成绞肉机!第二,组织勘探队,进山!寻找铁矿、煤矿!没有稳定的原材料来源,我们的军工就是无源之水!系统留下的资源点快耗尽了,以后,每一斤铁,每一块煤,都要靠我们自己从土里挖出来!”

“是!”林国栋肃然领命。

程志远最后环视众人,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那片被他们艰难守护的山麓地带:“三年了,我们从废墟里爬出来,站稳了脚跟。但这远远不够!小鬼子的刺刀还顶在喉咙上,背后的冷箭随时可能射来!从今天起,我们的目标不再是‘守住’,而是‘发展’!是‘壮大’!”

“兵工厂,是我们的心脏!军工生产,一刻不能停!但光有枪炮不行!我们要更多的粮食!更稳定的能源!更通畅的内部交通!更严密的情报网!要培养我们自己的工程师、技师、军官!要在这白山黑水之间,建起一个打不垮、砸不烂的家!”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带着一种沉淀后的力量:

“系统给我们的拐杖,终有一天会彻底消失。”

“专家们传授的知识,要靠我们自己的手去实践、去创新!”

“未来的路,只能靠我们自己用脚去丈量,用血汗去铺就!”

“一年!再给我们一年时间!”

“我要看到‘启元-丙’用上我们自己造的柴油机!”

“要看到咱们的步枪子弹堆满仓库!”

“要看到山口工事固若金汤!”

“要看到山外的百姓,都知道奉州山里,有一支真正打鬼子、护百姓的硬骨头!”

“有没有信心?!”

“有——!!!”低沉的吼声在会议室中响起,如同压抑的惊雷,充满了三年砺剑沉淀下的决心和面对未来的凝重。没有狂热的欢呼,只有沉甸甸的承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