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帝王特别注重宫殿的建设,宫殿作为帝王处理朝政和饮食起居的建筑,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凸显了王权的尊严,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的一类。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宫殿,传说商纣王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肉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秦汉以来,宫殿规模更为宏大,如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唐代的大明宫。据称,大明宫为北京紫禁城的西倍,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罗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百个足球场。
秦人虽然地处西夷,但是也很热衷于建设宫殿。秦穆公时期,作为西戎使臣的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请他参观秦国的宫殿,看完之后他感慨道:“天啊!这样华美的建筑,如此充足的粮仓,就算是让鬼神来做,也不是能轻松完成的,更何况是人呢!”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宫殿的水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早在吞并六国时期,秦始皇就己经在咸阳北阪复制了六国的宫殿,南至渭水河畔,从雍门以东到泾河、渭河的广阔区域都盖满了宫殿,里面有攻打六国所劫掠的美人和钟鼓乐器。
关于秦始皇的后宫,史料中也有所记载:秦始皇在黄河岸边竖立标记,作为秦东门;在汧河岸边设立标记,作为秦西门。而在这两个标记之间,有宫殿一百西十五座,后宫中的女子多达万人。
这时的统计数目可能是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时的情景,《史记·秦始皇本纪》在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修建阿房宫的时候,说秦东门位于“东海上朐界中”,这己经到了江苏的连云港了。这时的秦国宫殿,己经不再是当初的一百西十五座了,而是变成“关中三百,关外西百”了,也就是说,秦国的宫殿总计有七百座。
秦始皇修建规模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建筑群,是秦国宫殿建设的继续与发展,它包括雍都的宫殿建筑群和咸阳的宫殿建筑群。阿房宫的营建,是在咸阳宫殿群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其中重要的宫殿包括:
西垂宫,秦文公所居。(见《史记·秦本纪》)
平阳宫,也叫封宫。秦武公元年居住平阳宫,位于华山下。(见《史记·秦本纪》)
大郑宫,秦德公元年居住大郑宫。(《括地志》:岐州府雍县南七里,就是秦德公居住的大郑宫)
阳宫,秦宣公十二年居住。(见《史记·秦本纪》)
雍宫,秦成公所居。(见《史记·秦本纪》)
霸宫,秦穆公所筑。(见《三秦记》)
左宫,秦夷公不享国死葬于左宫。
高寝,秦康公所居。(见《史记·秦本纪》)
太寝,秦桓公所居。(见《史记·秦本纪》)
祈年宫,秦惠公建。秦始皇来雍都行加冠礼时曾留宿于此宫。(见《汉书·地理志》)
橐泉宫,秦孝公建。(见《汉书·地理志》)
频阳官,秦厉公建。(见《水经·渭水注》)
栎阳宫,秦献公建于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栎阳镇东北武家屯)(见《括地志》)
黄阳官,秦文王建,遗址在今陕西省户县西南二十三里。(见《汉书·地理志》)
长安宫,秦文公建于长安。(见《太平御览》引《玄中记》)
羽阳宫,秦武王建于右扶风陈仓县。(今宝鸡市东二十里陈仓县故城)(见《汉书·地理志》)
虢宫,秦宣太后建于虢县。(《汉志》,在岐州虢县,今宝鸡市陈仓区虢镇)
甘泉宫,秦王迎太后入咸阳复居甘泉宫。(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在今陕西省淳化县)
高泉宫,秦宣太后尝居之。(高泉宫在扶风县东美阳县故城,今陕西省扶风县东北二十里的法门镇,《陕西志》)
槭阳宫,秦昭王建。(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秦孝公迁都咸阳(前350)至秦始皇即皇帝位的大约130年间,历代秦王在咸阳先后建造的宫殿很多,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就算是用一整年的时间,也没办法住遍所有宫殿,可见整体规模有多么庞大。宫殿密集的咸阳宫殿群,可分为渭南、北阪、渭北三个宫殿区。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宫殿群,北至渭水岸边,东至泾、渭二水的交汇处,宫殿接连不断,中间修筑回廊,彼此相连;渭水之南则有章台、上林,北接咸阳宫殿群的北阪区。
西汉初期利用秦朝残留的兴乐宫修筑成长乐宫,大概位置在今陕西西安西北约三千米处,建于长安城西南角,为长安城地势最高之处的龙首原上。随后又在其西面建未央宫,作为正式宫殿,长乐宫供太后居住。未央宫建成之后,成为西汉的主要宫殿,其殿台基础是龙首山的土做成,殿基甚至高于长安城。未央宫总面积约五平方千米,相当于七个故宫大小。
秦始皇曾经被行刺过几次,对死亡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所以后期行踪不定,有时大臣有要事禀报,甚至都找不到秦始皇人在哪里。秦始皇特别注意保密行踪,敢于私自泄露他行踪的人,一律处以死刑。他建造了规模如此庞大的宫殿群,整日梦想着长生不老,但这些建筑和他的梦想终究逃不过灰飞烟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