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在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器被委任为南海郡尉。由于任嚣是首任南海郡尉,同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西县,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
南海郡主要包括广东的旧广州、韶州、潮州、惠州、肇庆、南雄诸府州,以及高州府北境、广西旧平乐府东境、梧州府东南境,郡治在番禺(今天广东省东南部),汉朝的时候也把郡治设在这里。当时任嚣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广州之始)。秦汉时期南海郡的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
桂林郡位置约在今广西一带,面积达20万平方千米以上。境内有许多桂树,所以取名桂林郡。桂林郡的行政中心设于布山县(今桂平市西南,根据最新的资料也有可能在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的军田村)。秦朝末年在南越朝的管辖范围内,到了西汉武帝时期,南越国发生内乱,汉武帝派路博德率军南下,第二年南越灭亡,改置郁林郡,郡治仍为布山县。统辖布山、安广、河林、广都、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增食、雍鸡等县。即现在南宁、百色及柳州大部分地区,玉林北部地区,河池东部和南部地区。三国时,孙吴分郁林郡置于桂林郡,郡名即以秦朝桂林郡来命名。到了三国时代的末期,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于公元前274年,分郁林郡为潭中、中留、桂林及武安西县置桂林郡,治所设于武安,辖境在今柳江流域(今广西象州、柳州一带)。
象郡的管辖范围在今天的广西西部和越南中北部,近现代有关象郡位置素有争议,一说是在今日广西与广东雷州半岛,面积达10万平方千米以上;一说则指象郡包含了越南境内的北圻和中圻,面积广达30万平方千米以上。《汉书·地理志下》称汉代的日南郡(今越南中部)就是“故秦象郡”。不过南越国被汉朝所灭后,关于汉武帝是否继续在原处复设郡县,人们的意见就不统一了。
三郡在秦始皇时期还比较稳定,受秦朝中央政府的管辖。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台,秦二世即位。公元前209年,秦朝的暴政激起了陈胜、吴广等人的起义,虽然农民起义很快就被扑灭了,但六国的遗民也趁势而起,接着就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楚汉相争,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任嚣处于边境地区,犹豫不决。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对他说:“始皇帝残暴,天下苍生遭受痛苦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而秦二世竟更加荒淫无道,宠信赵高,大肆诛杀功臣,我等就算回去救国,恐怕最终也难免一死,而六国之人也不一定会放过我们这些秦朝将领,干脆不要回去。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是很好的地形,可以在这里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况且这里远离中原千里之外,无论是秦军还是叛军一时之间都无法打到这里来。”他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不久,任嚣病亡。任嚣在当地做了许多实事,赵佗对他很敬重,于是将他厚葬,并在他的墓旁建了一所庙宇。接下来,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换上自己的亲信。公元前203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树起大旗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越南人把南越国称作赵朝,也称前赵朝。
中原群雄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都没有精力去管百越地区的秦军。首到刘邦建立汉朝,那时候的中原大地刚刚经受战火的摧残,无力征伐,于是刘邦转而采用怀柔的政策。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陆贾早年追随刘邦,能言善辩,经常出使诸侯。他刚到南越的时候,赵佗对他非常不礼貌。陆贾便拿着赵佗的中原人出身说事,斥责他忘本、不讲礼仪,随后结合楚汉之争的历史,指出南越和汉朝实力上的强弱悬殊,晓以情理,迫使赵佗谢罪。
赵佗问他:“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高明?”陆贾回答赵佗似乎更高明。赵佗很高兴,又拿自己和刘邦进行比较,陆贾非常明确地对他说:“汉王远胜于你。”赵佗本己听说过刘邦的大名,所以没有恼怒,反而对陆贾的说辞非常满意,愿意接受汉朝给南越王的封号,对汉称臣,并留陆贾宴饮数月。陆贾回朝汇报,刘邦非常满意,任为太中大夫。在陆贾劝说下,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地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刘邦死后,吕后掌权,汉朝和南越国交恶,双方僵持着,互有胜负。
公元前112年秋,南越国的丞相吕嘉杀死南越王赵兴,同时也将汉朝在南越国的使者队伍共两千余人全部杀死。汉武帝得知后,非常震怒,于是调遣十万大军,命伏波将军路博德兵分五路进攻南越。这场战争十分激烈,持续了一年,才将南越国最终击败,俘虏了吕嘉。
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后,将原来的南越国属地设置了九个郡,首接归属汉朝。这样,由赵佗创立的南越国经过93年,五代南越王之后,最终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