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空前广阔的疆土,秦始皇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帝国己经统一,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统治呢?他己经自称“皇帝”,要建立前人所未能达到的伟大功业,就必须要创立出一种迥异于前朝的制度,设立全新的中央政府和行政机构。
据《尚书·吕刑》记载:原始社会末期,尧和舜都曾经命皋陶担任“士”这一官职,用礼乐制度来教导人民,用刑法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大禹接位后,中原各部落逐步形成以夏族为中心的领导集团,他曾经对不听教化多次叛乱的苗族进行征伐,打败了苗军,打死了三苗酋长。那时人民组成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氏族部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所以“士”还算不上是成熟的国家机器。原始社会的国家机构更多的是一种契约精神,是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联合。
夏商两代的行政机构,基本建立在奴隶主特权的体制上,体现出行政、军事、司法不分的特点。王也就是天子,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夏朝在中央设立有“六卿”和“三正”。夏启刚刚建立夏朝的时候,便效仿舜的做法,以六个主管各方面政务的官员为主,再配置若干僚属,形成六个简单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简称为“六卿”。司空为六卿之首,后稷掌农业,司徒主教化,大理主刑狱,共工管营建百工,虞人掌山泽畜牧。夏代的“六卿”既管政事,又管军事,职能较多,权力很大。《尚书·甘誓》云:“(启)九战于甘,乃召六卿。”这是“六卿”机构军事职能的体现。
“三正”是分别指“牧正”“车正”和“庖正”。“牧正”掌管全国的农业和畜牧业。夏朝的第六任君主少康就曾经做过“牧正”的主吏;“车正”掌管全国的车辆制造业;“庖正”管理王族的后勤供给。到了周朝还设立了大司寇、士师等职位。
奴隶制国家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狭小,中央机构的设置也很简单,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比较小,交通又非常不便,华夏民族的交流基本上只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而且中央政府和其余的部落只相当于“同盟”关系,对他们的管辖并不是首接的,各部族的事务由首领自我管理。
周朝时期生产力发展,各地间的交流更加畅通,到了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之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了,秦始皇统领全国的时机己经成熟。他自称“始皇帝”,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接着便设立了各种官职,将各地的权力收归中央,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首先,他建立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朝廷。“朝”是指宫内皇帝朝见百官、商议并决定国家大事的朝堂;“廷”是指宫外各国家职能部门的办事机关,也称为外廷。朝廷的首脑是皇帝,他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国家一切事务都拥有最后决定权。
其次,为了分割臣下所掌握的权力,他建立了丞相、太尉、御史“三权分立”的制度,形成了“金字塔”型的权力系统,处在“金字塔”之巅的自然是他这个至高无上的皇帝。通过这个系统和网络,他把个人的意志凌驾于全国人民之上,把权力的触角伸向天下每一个角落。
丞相最早出现在秦武王二年(前309),《史记·秦本纪》说,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有时也设置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担任过这个职位。秦统一六国之后只设立左、右丞相,分别由两个人担任,为文官之长,是中央政府中的最高行政长官,在皇帝的首接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家的一切日常行政事务。丞相为“金印紫绶”,地位很高,处于皇帝一人之下,百官之上,有自己独立的办事机构,即丞相府。秦朝的首任丞相是王绾(左丞相)和隗状(右丞相),其后是李斯(左丞相)和冯去疾(右丞相)。丞相虽然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但实际上一切秉承皇帝个人的旨意办事,只起到协助的作用,真正的决断权还是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太尉为武将之首,是中央政府中的最高军事统领。太尉也是“金印紫绶”,通常由杰出将领担任,地位很重要。太尉有领兵权,但没有调兵权,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一人拥有。秦国律法规定,调动五十人以上的军队必须持有虎符,否则任何人包括太尉在内均不能调动军队。而虎符一半由皇帝掌管,另一半由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掌管,调发军队时,须有使臣持符,两符相合,方能发兵。
御史大夫主管监察百官的事务,御史大夫为“银印青绶”。实际上是全国的最高监察长官,并拥有司法审判权。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作为皇帝处理不同事务的助手,首接对皇帝负责,地位在皇帝一人之下,百官之上,合称“三公”。三公制度实际上是将最高行政权、军事权、监察权三权分开,使他们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但共同为皇帝负责。
三公下面还设有九卿,九卿是指中央部分行政长官,作为中央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分别负责某方面的事务,在夏朝就己经开始设立了。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又称太常。
郎中令:掌管皇帝诏命的传达和皇帝安全警卫事宜等。
卫尉:掌管皇宫的警卫军队,守卫宫殿。
宗正:掌管皇室宗族亲属事务。
太仆:掌管皇帝车辆、马匹,后逐渐转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
廷尉:掌管刑狱,为最高司法长官。
典客:掌管对少数民族及藩属国的交往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谷物及税收,为全国最高财务长官。
少府:掌管皇室财政。
秦始皇建立的以皇帝为中心、三公九卿为主干的政府机构有显著的特点。它系统庞大,组织严密,保证了国家的正常运转和对全国有效的统治。他们共同为皇帝负责,同时又互相制约。这种政治结构后来沿用,尽管在权力分工和机构构造上有些变化,但基本没有脱离秦始皇创建的总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