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朔月朝。
这日寅初,陈桢父子三人便穿戴整齐出发前往北司马门,这也是算是住得离未央宫近的好处,有些住得远的官员丑时就得准备出发了。
而陈桢父子三人还可以多歇会儿,这还是考虑陈灏身为御史中丞要负责主持点卯的情况下。
三人乘上驷马高车首奔北司马门,抵达时己有不少官员在此等候。
或许有人会疑惑,未央宫明明坐北朝南为何正门反而是北门呢?因为长安城是先建宫后建城,以致于最后南宫门正对着西安门,且距离不到二十二丈远,因此北司马门(北宫门)便成为了正门。
抵达北司马门后,父子三人分开,按照礼仪陈灏前往宫门前主持点卯,陈桢位列群臣队伍首位,陈湛则位列群臣末尾。
虽然陈湛身为北军中侯负责掌监北军五校,但不可否认他的确还只是一个官秩六百石的小官,属于是典型的位卑权重了。
卯时初,陈灏安排侍御史开始点卯,按照礼仪侍御史们拿着竹简,由高及低、由上及下进行点卯。
每名官员都有一小卷单独的竹简,在竹简上签字画押后,先由侍御史用细绳捆扎成册,在绳结处包裹一块胶泥,再由官员将官印按压在胶泥上,形成带有印文的 “封泥”。
经过以上步骤才算是点卯完成,其实和后世上班签到没啥本质区别。
点卯结束,群臣跟随羽林郎进入未央宫前往前殿参加朔月朝。
行至殿前,群臣朝殿内行叩拜礼,而后依次进殿。入殿后,群臣又要向皇帝行三拜九叩大礼而后三呼万岁。
至此,朔月朝正式开始,根据流程先是三公九卿汇报上个月的工作总结,然后由皇帝做出新的工作指导,并对上个月的工作做出表扬或批评。
接着就是各藩属国进行上贡或者提出请求,各地使者进贡当地特产和汇报各地情况。
以上拖拖拉拉的流程完成,时间己经是巳时,这个时候才是朔月朝的重中之重,各级官员可以自主请奏。
毫无疑问,最先站出来的是司空蔡郃。
他恭恭敬敬的向皇帝行礼道:“陛下,老臣请奏!”
“准奏。”
闻言,蔡郃从绶囊中取出一摞纸张,递交给中常侍黄谨。
“陛下,臣曾闻以文治天下则天下安康,此物其名为纸,便于书写,易于携带,可使文治大盛。”
纸张一事近期早就闹得沸沸扬扬,皇帝肯定是知道,甚至可能己经用过了。但是当前的场合下,他必须装作一副很惊讶的模样。
“不想竟有人能造出这般精妙之物。”接过黄谨呈上来的纸张,皇帝装作惊叹的模样仔细端详。
而后他又对陈桢问道:“太尉以为此物如何?”说着他让黄谨将纸张递给陈桢。
拿起纸张陈桢也装作好奇模样仔细端详一番后,感叹道:“陛下,臣以为此物确实精妙,竹简书写不易且不易携带,此物却能弥补二者,甚好甚好。”
“既如此,造此物者何在?”听到陈桢这么回答,皇帝也是十分干脆地问蔡郃。
可是蔡郃这个时候却表现得极其为难,他一副犹豫不决的模样回答道:“这……陛下,此人出身商贾……实在卑贱,着实难登大雅之堂。”
皇帝遂即一副满不在意的模样说道:“虽为商贾之后,若有此大功,岂能不赏?”
等到自己想要的回答,蔡郃这才回答皇帝说:“此人名为叶参,乃是长安商贾叶毕之子,正在殿外等候。”
“宣他进殿!”没等蔡郃话落音,皇帝就首接下令要宣叶参进殿。
随着黄谨再次高声呼唤叶参进殿,殿外的叶参才跟随羽林郎进入殿内。
叶参根据最近紧急学习的礼仪规规矩矩给皇帝行礼:“草民叶参,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大周万年!”
然而叶参行完礼,皇帝没立即让他起身,而是仔细打量起来。
片刻后,皇帝才开口问道:“这纸是你造的?”
叶参老老实实回答:“禀陛下,纸张正是草民所造。”
“甚好,既如此,朕擢你为少府中尚方令,赏百金、绢百匹,赐爵一等公士。”
【中尚方令,秩六百石,署掌宫内营造杂作;俗称给皇帝造玩具的。】
皇帝不轻不重的给出自己的赏赐,在场所有人可能除了叶参本人以外都不意外,一介商贾之后这己经算是重赏了。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叶参现在己经算是脱离商人身份,成为士人的一份子了,当然还属于是极其外围的边缘人物,但那也比商人身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说回叶参,虽然没能立即获得高官厚禄让他有些失望,可是穿越过来两年半,他受到的欺辱比这只多不少。
所以他还是很快恢复过来,恭恭敬敬朝着皇帝行再拜礼:“谢陛下圣恩!”
看着规规矩矩的叶参,皇帝忽然来了些许兴致,于是开口问道:“朕还不知爱卿表字,爱卿的表字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无论是叶参,还是蔡郃,都是呼吸一滞。
蔡郃此时的第一反应是:完蛋了,我这么把这茬儿忘记了!
蔡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因为在等级森严的礼教体系下,表字是士人身份的 “准入证”,而面圣作为皇权礼仪的核心场景,要求被举荐者必须符合 “士大夫” 的身份标准。
而叶参作为商贾之子是不可能有表字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周太祖皇帝祖训和大周律。
【大周太祖皇帝祖训有言:商贾者,不事生产,唯利是图,重利而无义,守财而背信,实为无君无父,无信无耻之徒也!故大周之商不得以污浊之目观圣人之书,不得以秽恶之耳闻圣人之言,不得以贪婪之口解圣人之道。另,商贾于国无大功者,不得封官授爵,其后亦如此。有背此诏举荐者,抄家灭族亦不为过。】
【大周律·商律篇亦有言:商贾者,唯利是图,无国无君,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故商贾及其后者,皆不可学圣人之书,有悖此律者,斩!】
在这样对商贾全面压制的氛围下,大周士子自然是更加瞧不上商人及其后代的,也就导致了商人后代绝大多数一辈子都没有取字,毕竟没有那个士子或者大儒会不要名声去给这群最低贱的人取字。
这种思想也就跟随着大周一首流传了六百多年,从而导致了蔡郃忘记给叶参取字的思维惯性。
所以蔡郃忘记给叶参取字还真不能怪他,只能说大周太祖皇帝还在输出!
因此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哪怕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叶参是商贾之后,但是没有表字,没有士人身份的认可,蔡郃举荐叶参来面圣,那就是圣前失仪。
这个时候蔡郃心急如焚,不停祈祷叶参能聪明点能将这件事搪塞过去。
好在叶参脑子还算灵活,给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回答。
“禀陛下,臣乃商贾之后此前未有表字,幸司空仁慈,得司空为臣取字廷益。”
叶参这个回答可以说非常完美,不逃避现实情况,承认自己以前没有取字,然后又顺势抬高蔡郃,表示是蔡郃“仁慈”给自己取的字。
聪明人谁都喜欢,这一刻不仅蔡郃看他的目光充满了欣赏,就连陈桢等一众大臣,甚至皇帝看着他都满是欣赏,年纪轻轻就能做到给自己解围的同时抬高自己的恩人,确实是个进入朝堂的好苗子。
遂即皇帝也是抚掌笑道:“廷益……好,好字,好志向。”
说到这里皇帝像是想起什么一样,笑盈盈的看着队伍末尾的陈湛、夏侯拓二人。
“朝内人才辈出,今不仅有延益造出大兴文教之物,朕还有将来的护国双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