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宋:能不能一起躺平啊
穿越南宋:能不能一起躺平啊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南宋:能不能一起躺平啊 > 第22章 缘督先生

第22章 缘督先生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南宋:能不能一起躺平啊
作者:
Perovskite
本章字数:
4392
更新时间:
2025-06-21

1.

赵友钦跟着黄守正穿过竹林,腹中久违的饱足感让他心情愉悦,心想这陈家庄虽是小地方,待客倒是大方。

"缘督先生,前面就是窑场了。"黄守正恭敬地说道。

赵友钦不以为然地捋着胡须——这位年仅15岁的"老学究"下巴上还没长毛,这撮山羊胡是用糯米浆粘上去的。窑场?不过是个烧砖制陶的地方罢了,有什么好看的?

转过山脚,眼前的景象却让赵友钦猛地停住脚步,道冠都歪了几分——

数十座形状怪异的窑炉散布在河滩上,有的像倒扣的巨碗,有的似扭曲的葫芦,更有几座干脆塌了半边,活像被雷劈过的山神庙。最骇人的是那些五颜六色的烟雾:左边那座冒着滚滚黑烟,右边那处吐着青白雾气,更远处竟还有袅袅绿烟升腾,活像妖道炼丹走火入魔的现场。

河滩上矗立着两座高大的炼铁炉,黑黢黢的炉身冒着赤红火光。"窑场怎么还炼铁?"他暗自嘀咕。

更远处,几座造型古怪的炉子引起他的注意。——泥土垒成的圆窑不过五尺高,窑膛里蹲着几个奇特的陶罐。西边还矗立着个两人高的灰筒子,像被削尖顶的佛塔。窑身用碎石混着黏土胡乱砌成,下半截开着个方孔,里头隐约可见白森森的灰烬。

还有河滩东侧那座未完成的庞然大物,砖石垒砌的炉基己有牛车大小,两侧刚砌到一人高的砖墙,像是要构成某种密室。炉膛内部着古怪的分层结构,下层用灰白色的砖石铺成浅池状,上层却架着几根黏土捏制的空心管道,像被剥了皮的巨蟒骨架。

"缘督先生见谅,这里有些杂乱。"陈启从那座古怪圆窑后转出,正是陈启造的土玻璃窑。窑体用耐火砖砌成,顶部设计成拱形结构以聚集热量,旁边连着的铜制装置是用来鼓风助燃的简易风箱。

陈启手里捧着一块泛着绿光的透明物事。赵友钦定睛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那分明是块琉璃,却比他见过的任何贡品都要透亮,只是略泛青绿,内里还嵌着些细小的气泡。

"让先生见笑了。"陈启有些不好意思,"这玻璃窑刚建不久,配方还在调试。您看,这绿色是铁没除净,气泡也是工艺问题..."

赵友钦的拂尘"啪嗒"掉在地上。他弯腰去捡时,发现地上散落着更多晶莹碎片,在夕阳下折射出迷离光彩。

2.

赵友钦捧着那块泛绿的玻璃,眯着眼睛仔细端详:"这琉璃质地倒是特别..."

陈启露出为难的表情:"先生见谅,这玻璃配方是咱们陈家庄的命根子,实在不便细说。"

赵友钦捋着胡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小道明白,各家都有不传之秘。只是这琉璃如此通透,实在令人称奇。"

"先生过奖了。"陈启松了口气,指着窑炉转移话题,"您要是感兴趣,不如看看咱们这些窑炉?"

赵友钦走近那座冒着绿烟的窑炉,好奇地探头张望。陈启连忙伸手拦住:"缘督先生且慢!这烟气有毒,还是离远些。"

赵友钦闻言赶紧后退两步,拂尘掩住口鼻:"这绿烟是何毒物?"

"这是烧卤水时产生的…毒气。"陈启解释道,"我管它叫氯气,吸了伤肺。您看工人们都站在上风处。"

赵友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指着旁边堆放的白色粉末:"这些是..."

"这是烧出来的成品,是氢氧化镁。"陈启干脆首接讲化学名称,反正古代这玩意叫啥他也不知道。

赵友钦捻起一撮白色粉末,在指尖轻轻,突然眼睛一亮:"陈公子,此物莫不是《本草拾遗》中记载的'卤碱'?老道记得其性味咸寒,生于盐池..."

“生于盐池?”陈启暗想,"盐湖析出的无非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几类。既然古籍特称'卤碱'而非普通盐,必是水解显碱性的物质——那么应当是碳酸盐。而碳酸钾溶解度远超碳酸钠,所以能大量结晶析出的应该是碳酸钠。"

他突然打断赵友钦:"您说的卤碱,是不是比普通盐更易潮解……呃,结块?"

赵友钦抚掌:"公子慧眼!《证类本草》云'见风则润',正合此性!"(注:Na?CO?易吸湿潮解)

陈启点点头,"先生说的'卤碱'是卤水的结晶的,我们这个..."他指了指白色粉末,"是用卤水作原料,经过煅烧得到的氢氧化镁。"

老道一脸茫然:"氢...氧...?"

"就是比卤碱更…更…呃,好用的白色粉末,耐火性特别好。"陈启挠挠头,说着拿起一块耐火砖,"您看,这就是用这个做的。"

赵友钦接过砖块仔细端详,又对比手中的粉末,突然抚掌而笑:"妙哉!以药石入砖,难怪这窑炉能经得住如此高温!"

陈启:“……”好吧,你这么理解也行。

3.

陈启引着老道来到水泥窑前:"您看这个圆筒窑,是烧制建筑材料的。"

"建筑材料?"赵友钦好奇地凑近,"可是三合土一类?"

"呃...差不多吧。"陈启挠挠头,"不过咱们这个干了之后更硬,还不怕水泡。"

赵友钦惊讶地瞪大眼睛:"竟有如此神物?可否让小道看看成品?"

陈启从墙角拿起一块硬化水泥:"您看,就是这个。"

赵友钦接过水泥块,用力掰了掰,纹丝不动。他又用指甲刮了刮,竟连道白痕都没留下:"奇哉!这比官窑的砖石还要坚硬!"

"嘿嘿,这是咱们的独门配方。"陈启得意地笑了笑,随即又警觉地补充,"不过具体怎么配的..."

"明白明白。"赵友钦连连摆手,"老道不问便是。"

4.

最后来到那座半成品的平炉前,赵友钦绕着未完工的炉体转了两圈,突然指着两侧的砖室问道:"这两个耳室..."

"这是蓄热室。"陈启兴奋地解释,"希望通过这种设计,让炉温达到一千六百度以上!"

赵友道手中的拂尘一顿:"一千六百...度?"

"呃..."陈启突然意识到失言,连忙比划,"就是能让铁化成水的热度。"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