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的硝烟尚未散尽,面试的战鼓己然擂响。
公安大学一间会议室里,长条桌后坐着五名考官,神情各异。
居中坐着的那位考官一身藏青色的常服,肩章上银色橄榄枝环绕着三枚星花。他身上自带一种掌控一切的气场。
这人正是火车上聊天的那位儒雅男人。
走进门的刹那,祁同伟的目光与男人对上,但他没表现出惊喜,也不怯场。
祁同伟平静地朝几位考官鞠了一躬,拉开椅子坐下,腰挺得笔首。
“祁同伟同学。”左手边的一位考官率先开口了。
“你的笔试成绩很优异,尤其是最后一道案例分析,逻辑链完整,推演大胆又严谨,近乎完美。”
“现在,我想听听你对警察这个职业的理解。”
祁同伟没有说那些“为人民服务”的空泛口号,那些话骗不了眼前这群人。
“我认为,警察这个职业的本质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守护。”
“守护秩序,让每一个遵守规则的良善之人,都能得到公平。”
“守护生命,让每一个无辜的灵魂,不被黑暗与罪恶吞噬。”
这番话,没有半点年轻人的热血冲动,反而沉淀着一种历经世事的通透。
坐在中央的中年男人,十指交叉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
他是今天的主考官,公安部刑侦局的局长刘志刚。
“我想问你一个情景题。”
刘局长明显对面前这个年轻人很赞赏,于是他抛出一个更尖锐的问题。
“假设,你在执行一项绝密的卧底任务。目标人物为了考验你的忠诚,命令你去伤害一个无辜的人,你会怎么做?”
会议室里寂静无声。
这个问题太尖锐,也太现实。
祁同伟的眼神没有丝毫闪躲,反而更加坚定自信。
“报告考官,我会选择第三种方案。”
“哦,第三种方案?”刘局长眉毛微微一挑。
“我会制造一个假象,让目标人物相信我己经彻底执行了他的命令。”
“同时,我会用我的方式,确保那个无辜者的安全。”
“最后,我会把这次‘考验’,变成我获取对方信任的跳板,为最终收网,铺下最关键的一块砖。”
祁同伟停顿了几秒,似乎是在给几位考官留出思考时间。
“真正的对决,从来不是在选择题里二选一,而是亲手创造出新的、对我最有利的选项。”
话音落下,几位考官眼中都闪过一丝难以掩饰地讶异。
太老练了!
这滴水不漏的回答,这狠辣果决的思路,根本不像一个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这分明就是一个在刀尖上行走了多年的老刑侦!
刘局长打心底里喜欢眼前这个小伙子。他打算再给祁同伟出一个难题。
“年轻人,我们在火车上见过。”
“你第一时间发现了人贩子,却没有选择自己动手抓捕,而是立刻报告了乘警。当时你为什么不选择当一个捉拿犯人的英雄?”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祁同伟身上。
这是一个陷阱问题。
回答得好,是沉稳。
回答不好,就是怯懦。
祁同伟坦然地迎向刘局长的目光。
“因为我不是英雄,还不是警察。”
“英雄,或许需要的是一时的血勇。而警察,需要的是对规则的绝对尊重,和对团队的百分百信任。”
“贸然行动,可能会惊动罪犯,导致婴儿受到二次伤害,甚至让人贩在混乱中趁机逃脱。”
“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是当时成功率最高、风险最低的选择。”
“我的目标,是救下孩子,抓住罪犯。而不是为了证明我个人,有多么勇敢。”
刘局长带头鼓掌,其他考官也再问不出什么问题了。
无论是天赋、心性,还是原则性和智谋,祁同伟都是考官们眼中的上上之选!
等祁同伟一走出会议室,几位考官忍不住称赞。
“这小子,天生就是吃刑侦这碗饭的料!”
第三天,体能测试。
三千米负重跑,操场上哀鸿遍野。
很多的考生跑到一半就面色惨白,全靠意志力拖着双腿挪动。
而祁同伟却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猎豹,呼吸均匀如钟摆,步伐稳健,越跑越快。
他带着碾压性优势第一个冲过终点。
前世在缉毒一线,祁同伟是全队的体能尖子。这点强度,对他来说,甚至算不上热身。
负责计时的考官死死地盯着手里的秒表,又抬头看了看气息平稳的祁同伟,眼神里只剩下不可思议。
这个成绩,己经轻松打破了公安大学尘封十年的学校纪录!
录取名单是在体能测试结束的第二天公布的。
红色的公告栏前挤满了人,祁同伟站在人群外围,神情淡定。
他不需要挤进去。他只是静静地等着,等待那个属于他的结果。
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
“第一名叫祁同伟!这人是谁啊?笔试第一!面试第一!体能第一!总分也是第一!”
有人认出了祁同伟,人群“轰”地一下,自动散开一条路。
无数道混杂着嫉妒、羡慕、震撼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祁同伟身上。
祁同伟穿过人群,一步步走到公告栏前。
他看到最顶端的那一行,清清楚楚地写着:祁同伟。
那一刻,前世所有的不甘、屈辱与挣扎,都仿佛随着北京午后吹来的微风烟消云散。
然而,祁同伟不知道,一会还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他。
当他拿着那张滚烫的录取通知书,刚走出公安大学的校门。
一辆红色的出租车急刹横在了他面前。
车门猛地被推开,梁璐冲了出来。
“祁同伟,你为什么要骗我!”
“你根本就没去广州!你来北京考试,把我当猴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