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我是钱三一弟弟
少年派:我是钱三一弟弟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 > 少年派:我是钱三一弟弟 > 第76章 钱三一的内心涟漪

第76章 钱三一的内心涟漪

加入书架
书名:
少年派:我是钱三一弟弟
作者:
代码熊猫
本章字数:
3602
更新时间:
2025-07-07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如同精密的齿轮,在清冷的空气中严丝合缝地运转,每一个音符都落在它既定的轨道上,构筑起一个绝对秩序与理性的堡垒。钱三一的目光沉入厚重的物理专著,复杂的公式和艰深的理论如同熟悉的星系图,在他思维中铺展开来。他强迫自己聚焦于眼前冰冷的符号——夸克禁闭、规范场论、宇宙常数……这些才是他世界的基石,清晰、可控、永恒。

然而,一丝极其微弱的杂音,如同精密仪器内部一颗无法定位的尘埃,顽固地干扰着绝对的宁静。

是礼堂里那过于喧嚣的掌声,是台下父亲钱钰锟那张因狂喜而扭曲、几乎要燃烧起来的脸庞,更是……钱砚修站在发言席前,那双沉静温和、倒映着璀璨灯光的眼睛,以及他清晰而充满力量的声音:

“……正视裂痕,用新的方式去‘修补’它……思维的修补与重构……”

“修补”……这个词像一根细小的刺,猝不及防地扎进了钱三一冰封的逻辑链条中。它如此陌生,又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不适的扰动感。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书页光滑的铜版纸,目光停留在描述宇宙大爆炸后物质分布“分形结构”的一段文字上。分形……自相似性……钱砚修在发言里也提到了这个词,用在他那套文科的“思维网络”构建上。

荒谬。钱三一在心里冷冷地评判。文科的所谓“分形”,不过是模糊的类比和缺乏严格定义的臆想。真正的分形,是数学上可被迭代函数精确描述的结构,是自然界中海岸线、雪花、肺叶支气管那令人惊叹的、可被量化的自相似性。钱砚修那套理论,不过是借用了科学术语的皮毛,包裹着主观的、无法证伪的臆测。

他试图用更锋利的理性思维斩断这丝干扰,将注意力拉回到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模式上。但脑海里却不受控制地闪过钱砚修作文里提到的那个碎瓷——那道被木纹镶嵌的冰冷裂痕。修补?转化?赋予新的意义?

多么感性而……低效的解决方案。一件器物有了裂痕,最优解是计算其应力分布,评估修复成本与保留价值的比率,或者干脆用新材料、新技术重新制造一个性能更优的替代品。所谓的“赋予新意义”,不过是情感上的自我安慰,对器物本身的物理缺陷毫无实质改善。就像思维上的短板,要么通过更高强度的训练和更优化的模型去克服(如同他对待自己的任何弱项),要么就承认其存在并规避其影响区域,而非花费精力在无意义的“修补”仪式上。

钱三一的目光停留在书页上,那几行关于宇宙早期密度扰动的公式仿佛蒙上了一层薄雾。他能清晰地解析每一个符号的含义,能推演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思维深处那股冰冷的、绝对掌控的流畅感,似乎被什么东西微妙地阻滞了。

他仿佛看到礼堂台上,钱砚修那双眼睛。那双眼睛里的沉静温和,此刻在他精密思维的审视下,剥离了表面的情绪,呈现出一种让他隐隐感到不适的“韧性”。那不是基于绝对力量或逻辑碾压的坚韧,而是一种……像水一样,遭遇障碍便蜿蜒渗透、寻找新路径的、带有某种“修补”意味的柔韧。这种柔韧,在他追求绝对精确和最优解的世界观里,显得如此低效、模糊,甚至……带着一种难以理解的“浪费”。

钱三一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感到一种陌生的烦躁,像完美的计算程序里混入了一个无法识别的变量。他迅速调动更强大的逻辑模块,试图将这个“变量”——钱砚修和他的“修补论”——彻底解析、归类、然后封存。他将其归因于:长期分居导致的陌生感;文科思维固有的模糊性与非理性;以及,父亲钱钰锟那过于夸张的情绪渲染带来的短暂污染。

是的,污染。如同高精度的实验环境里混入的尘埃。需要清除。

他强迫自己更深地沉入眼前的物理世界。夸克在强相互作用下被“禁闭”,这本身就是一种宇宙尺度的、绝对规则下的“不可修补”。他需要的是这种绝对的、冰冷的、不容置疑的规则之美,而非……那些关于裂痕和木纹的、带着泥土气息的感性叙事。

钱三一的手指微微用力,将书页翻过一页,发出清晰的“沙沙”声,仿佛在宣示对自身思维疆域的主权。他重新聚焦于希格斯场赋予粒子质量的精妙机制,将礼堂的喧嚣、701分的光环、父亲激动的脸庞,以及那双沉静温和的眼睛……都强行屏蔽在思维堡垒的铜墙铁壁之外。巴赫的旋律依旧精准地流淌,如同他此刻强行恢复的心跳节奏。

只是,在那冰冷堡垒最幽深的角落,那滴名为“修补”的雪水,己悄然渗入。它暂时无法撼动坚固的冻土,却留下了一处极其微小的、无法被逻辑公式完全填满的孔隙。窗外的雪水,依旧规律地滴落,敲打在寂静的庭院石阶上,发出空洞而清冷的回响,仿佛在无声地质问着某种绝对秩序的边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