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小姑姑像只跳舞的猴子!”楚景茂拍着肉乎乎的小手,圆润的小脚不自觉地跟着跺地。
楚昭宁闻言不恼反笑,一个滑步转到楚景茂身后。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双手扶住小侄子的肩膀,带着他左右摇摆,故意将“乎”字拖得老长,尾音上扬带着俏皮的颤音。
“哈哈哈!”楚景茂突然爆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肉乎乎的小脚学着楚昭宁的样子跺地,头上的总角辫跟着一颠一颠。
他转身时踩到自己衣摆,一屁股坐在地上,却咯咯笑着爬起来,小拳头学着她比划:“不亦乐乎!”
一旁的赵德和孙乐师面面相觑。
这种唱法他们闻所未闻,既不像正统的戏曲唱腔,也不似坊间流行的歌谣。
倒像是市井小儿信口胡诌的顺口溜,偏生又确实是在诵读《论语》。
“元哥儿想不想玩个游戏?”楚昭宁蹲下身,凑到楚景茂耳边嘀咕几句。
小团子立刻眼睛发亮,葡萄似的眼珠滴溜溜转着,拽着她的袖子蹦跳:“要玩要玩。”
接下来的场面让云韶部的百年老梨木地板都震颤起来。
楚昭宁在前方领舞,每一个重拍都配合着夸张的肢体动作。
唱到“人不知而不愠”时双臂交叉板着脸,转到“其为人也孝悌”又做出作揖姿势,但膝盖却是街舞中的bounce律动。
楚景茂像只笨拙的小鸭子似的跟着学,虽然动作歪歪扭扭,但奇妙地踩准了每一个节拍。
“来,跟着做。”楚昭宁单膝跪地调整小侄子的手势,楚昭宁单膝跪地,握住楚景茂的手腕教他画八字。
“手腕要这样转,‘有朋自远方来’时右脚点地——”
“不亦乐乎!”楚景茂突然奶声奶气地接上,小屁股一扭,竟无师自通地加了wave动作。
他圆滚滚的身子像颗跳豆,头上的总角辫跟着节奏一颠一颠。
楚昭宁惊喜地发现,这个小侄子有着惊人的节奏感。
她索性放开了教:“人不知而不愠'时双手交叉——”
她做了个嘻哈文化里经典的“X”手势,板着脸摇头晃脑。
楚景茂学得惟妙惟肖,连她挑眉的小动作都模仿到位。
正当叔侄俩玩得兴起,越跳越嗨,楚昭宁忽然察觉背后有道锐利的视线。
回头正对上楚临漳抽搐的嘴角。
“你们这是在……”他张了张嘴,半晌才挤出一句:“糟蹋圣贤书?”
“五叔。”楚景茂闻言回头一看是楚临漳,顶着汗湿的额发扑了上去,像只欢快的小狗般抱住楚临漳的腿。
“我会背《论语》了!我会背《论语》了!我会背《论语》了!”
姑姑说的,重要的事说三遍。
他仰起的小脸上写满自豪,眼中的光彩让楚临漳恍惚想起自己十二岁那年,第一次写出被先生称赞的文章时的雀跃
楚昭宁喘着气走过来,发髻松散,鬓角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颊。
她随手解下腰间绣着缠枝纹的汗巾给楚景茂擦脸。
“怎么样?比死记硬背强吧?”她歪着头问,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有辱斯文。”楚临漳故意板着脸,却忍不住伸手扶正她歪掉的珍珠发钗,“若让国子监祭酒看见……”
“那就别让他看见呀!”楚昭宁眼疾手快地拽住他的衣袖,“五哥也来试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特别配你的声音!”
楚临漳如临大敌般后退两步,转身时差点被自己的衣摆绊倒,落荒而逃的背影惹得叔侄俩笑作一团。
楚景茂笑得首打嗝,楚昭宁则边笑边揉着发酸的腮帮子。
这场别开生面的《论语》唱跳课如同长了翅膀,不到半日便传遍了整个宁国公府。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翠微堂的老夫人。
“这小丫头。”老夫人眼中闪过一丝兴味,手中的翡翠珠串轻轻磕在紫檀木案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缓缓起身,对身旁的嬷嬷道,“走,我们去看看,这《论语》能唱出什么花样来。”
与此同时,松柏居内,须发皆白的老国公正与自己对弈。
黑子白子在榧木棋盘上厮杀正酣,忽然长随赵德匆匆进来,连礼都忘了行。
“老国公!”老国公长随匆匆进来,连礼都忘了行,“出,出稀奇事了!”
老国公头也不抬,手指间夹着的黑子稳稳落在天元位置:“天塌了?”
“比天塌了还稀奇!”赵德擦了擦汗,“五姑娘带着元哥儿,在云韶部把《论语》唱成了曲子,还配着舞呢。”
老国公的手一抖,棋子啪地落在棋盘上。
“什么?”他浓密的白眉几乎竖了起来,打乱了精心布置的棋局。
他浓密的白眉几乎竖了起来:“昭宁那丫头又闹什么幺蛾子?”
宁国公几个大步走进萱瑞堂。
崔令仪见他眉头紧锁,轻声问道:“老爷,可是朝中有事?”
宁国公揉了揉太阳穴:“比朝中事还头疼,昭宁那丫头带着元哥儿,把《论语》编成了曲子。”
“边唱边跳,听说还引得乐师们跟着打拍子。”
崔令仪手中的茶盏差点脱手,她强自镇定地放下茶盏,嘴角却忍不住上扬:“这丫头……”
“你还笑?”宁国公无奈地看着她,“这要是传出去,我们宁国公府的脸往哪搁?圣贤书岂能如此儿戏?”
崔令仪抿嘴一笑:“老爷莫急,我们先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说不定……”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说不定真有奇效呢?”
消息传到各房姨娘耳中,反应更是五花八门。
柳姨娘正在绣花,闻言针尖戳破了手指;李姨娘首接打翻了胭脂盒。
而楚明雅则狠狠扯断了琴弦,她苦练月余的《广陵散》尚未得到祖父一句称赞,楚昭宁这般胡闹反倒引得全府关注。
当楚昭宁和楚景茂正唱跳得起劲时,庭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老国公大步流星地走来,身后跟着老夫人、宁国公夫妇、楚临渊兄弟几个以及各房姨娘姑娘。
整个宁国公府的核心人物几乎全到齐了,阵仗之大堪比年节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