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老公,打遍天下无敌手
最强老公,打遍天下无敌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最强老公,打遍天下无敌手 > 第40章 研讨会

第40章 研讨会

加入书架
书名:
最强老公,打遍天下无敌手
作者:
月下妖猫
本章字数:
6454
更新时间:
2025-06-18

锦城通茶楼坐落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三进三出的仿古建筑,青砖黛瓦,雕花门窗,檐角悬挂着红灯笼,颇具古韵。

茶楼门口立着木质牌匾,上书“通古今”三个烫金大字,笔力遒劲,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陈阳随王薇一行抵达时,茶楼内外己经人头攒动。

参会者大多是各地民俗学者、文化部门官员、非遗传承人以及乡村振兴项目的负责人。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低声交谈,或翻阅资料,气氛既严肃又热络。

“两点正式开始,我们先去签到。”王薇看了看腕表,对陈阳说道,“待会儿你作为我的顾问,可以自由发言,但重点还是要放在‘民俗文化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上。”

陈阳点点头,跟着她走向签到处。

茶楼内部的装潢古色古香,木质桌椅擦得锃亮,墙面上挂着几幅水墨画,描绘的是锦城古时的市井生活。中央的主席台上摆着几张红木桌椅,显然是留给重要嘉宾的。

签到后,王薇带着陈阳在靠前的位置落座。周围的参会者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显然对这位白发学者颇为关注。

“那位就是燕京大学的陈阳教授?”有人低声议论。

“听说他对民俗文化很有研究,尤其是玄门术法……”

“嘘,这种场合别提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

陈阳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只是安静地翻看着会议手册。

研讨会的主题是“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议程包括主题演讲、分组讨论和总结发言。

王薇作为燕京来的中央政策研究的代表,将在最后环节发表政策性建议。

两点整,主持人宣布研讨会正式开始。

首先上台的是锦城文化局局长赵明德,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声音洪亮,侃侃而谈。

“锦城作为千年古城,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比如‘锦城鬼市’、‘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活动,至今仍在民间传承。近年来,我们尝试将这些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打造特色文旅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赵明德的演讲中规中矩,主要介绍了锦城在民俗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上的经验。

台下的参会者频频点头,偶尔记下几句重点。

接着上台的是一位来自湘西的民俗学者,他重点讲述了苗族“赶秋节”的复兴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

“赶秋节原本是苗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但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这一习俗逐渐衰落。五年前,我们将其申报为省级非遗,并引入现代元素,比如歌舞表演、特色农产品展销等。如今,赶秋节己成为湘西旅游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游客数十万,带动了周边村寨的经济发展……”

陈阳听得认真,偶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关键词。

王薇侧头看了他一眼,低声问道:“你觉得他的思路怎么样?”

陈阳沉吟片刻,道:“方向是对的,但细节上可以再优化。比如,赶秋节的核心是‘祭祀丰收’,如果过度商业化,反而会失去原本的文化内涵。”

王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随后,几位专家学者陆续发言,内容涵盖民俗保护、非遗传承、文旅融合等多个方面。有人主张“原汁原味”保护,反对过度开发;有人则认为“创新才能生存”,民俗必须适应现代需求才能延续。

讨论逐渐热烈,甚至出现了一些争论。

“如果为了迎合游客而篡改传统,那还是民俗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拍桌质问。

“如果不创新,年轻人根本不感兴趣,最终只会消亡!”另一位年轻学者反驳。

眼看辩论即将升级,主持人连忙出面调停,提议进入分组讨论环节。

王薇作为中央政研代表,被分到了“政策建议组”,陈阳则以顾问身份陪同。组内还有几位文化部门的官员和乡村振兴项目的负责人。

讨论一开始,王薇就开门见山:“各位,我们今天的目标是探讨如何通过民俗文化振兴乡村,最终形成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大家有什么想法?”

一位乡村振兴办的主任率先发言:“我们县有个‘傩戏’传统,但演员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学。政府虽然拨了非遗保护经费,但效果有限。”

陈阳闻言,思索片刻后道:“傩戏的问题不在于缺钱,而在于缺‘价值’。如果能将其与乡村旅游结合,让演员有稳定收入,自然能吸引年轻人。”

“可傩戏本身节奏慢,现代游客未必爱看。”对方皱眉。

“那就改良表演形式。”陈阳建议,“比如缩短单场时长,增加互动环节,甚至可以开发傩戏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项目。”

王薇眼睛一亮,补充道:“还可以结合新媒体,比如首播傩戏表演,或者制作短视频,扩大影响力。”

讨论越来越深入,陈阳的见解往往一针见血。他既尊重民俗的传统内核,又不排斥现代手段,提出的方案兼具文化性和可行性。

两小时后,各组总结汇报。王薇代表政策建议组上台,侃侃而谈:

“我们认为,民俗文化的振兴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点:一是‘活态传承’,让民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二是‘产业赋能’,通过文旅融合、文创开发等方式,让传承者获得经济收益;三是‘政策引导’,政府应在资金、宣传、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

她的发言逻辑清晰,观点鲜明,引得全场掌声雷动。

最后,主持人笑着问道:“还有哪位嘉宾想补充?”

王薇忽然看向台下的陈阳,微笑道:“我想请我的顾问,陈阳教授,为大家分享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到陈阳身上。他略一沉吟,起身走向讲台。

站定后,陈阳环视众人,声音沉稳:“各位,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但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振兴乡村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会场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答案。

“是让农民富起来?是让传统文化活下去?还是让乡村变得更‘好看’?”陈阳顿了顿,“这些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让乡村重新成为‘有灵魂的故乡’。”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现在的乡村,年轻人出走,老人留守,许多民俗活动只剩下形式,失去了精神内核。比如‘端午赛龙舟’,原本是为了祭祀屈原、祈求风调雨顺,但现在很多地方只是为了吸引游客,甚至变成纯粹的商业表演。这样的‘振兴’,真的能让乡村长久繁荣吗?”

台下的专家学者们纷纷点头,显然被他的问题触动。

陈阳继续道:“民俗文化的核心,从来不是表演,而是‘信仰’和‘情感’。我们振兴乡村,不能只盯着经济指标,更要关注‘人’,要让年轻人愿意回来,让老人活得有尊严,让孩子们还能在田间地头听到祖辈传下来的故事。”

他举了个例子:“我在滇南见过一个村子,他们把古老的‘祭山神’仪式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游客可以参与祭祀,但必须遵守传统规矩,比如不能喧哗、不能乱丢垃圾。结果呢?游客反而更尊重这种文化,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重新学习祭祀歌谣。因为他们发现,这些传统不是‘落后的迷信’,而是能让外界真正尊重他们的‘文化财富’。”

会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他的讲述吸引。

“所以,我的建议是,乡村振兴,不能只靠‘钱’,更要靠‘心’。我们要做的不是把民俗包装成商品,而是让民俗重新成为乡村的‘魂’。只有这样,乡村才能真正活起来,而不是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旅游景点’。”

他的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几位老学者甚至激动地站起身,连连点头。

王薇站在一旁,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嘴角微微上扬。

陈阳的发言,不仅点明了乡村振兴的真正方向,更让在场所有人重新思考“民俗文化”的价值,它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更是一个民族的根。

……

研讨会结束后,参会者们三三两两离开,但仍有不少人围在陈阳身边,向他请教问题。

王薇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眼神中带着欣赏和一丝难以察觉的温柔。

等人群散去,她走到陈阳身边,轻声道:“陈教授,你的见解很深刻。”

陈阳笑了笑:“只是实话实说。”

王薇看着他,忽然问道:“你愿意加入政研室的民俗文化课题组吗?我们需要你这样的专家。”

陈阳略一沉吟,摇头道:“我现在在党校学习,恐怕抽不开身。”

王薇并不气馁,反而微笑道:“没关系,我们可以保持联系。对了,别忘了我们的约定:鬼市。”

陈阳点头:“放心,我记得。”

两人并肩走出茶楼,夕阳的余晖洒在石板路上,拉长了两人的影子。

王薇侧目看向陈阳,忽然觉得,这个白发男人身上,似乎藏着许多她尚未读懂的故事。而她,很想一一探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