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一首在盯着她们看,自然也看到叶蓁就是来找玻璃的,但没想到她找到这么多。上秤约了后说道:“你给三块钱吧。”
叶蓁爽快的交了钱,把玻璃往背篓里一装背起就走,走之前还对顾北辰道:“顾知青,谢谢了。”
顾北辰听到叶蓁的谢谢,心里都是甜的,不自觉的说:“不客气。”
陆雨在一旁愤怒的吼道:“还说不客气呢,人都走远了,听不见了。”
顾北辰也不在意:“你还找吗?要是不找了咱们也走吧。”
陆雨跺跺脚道:“不找了,走了。”不再看顾北辰就跑了。
顾北辰摇摇头,跟了上去。
有了666的叭叭,叶蓁很快就找到了黑市的入口,当然是经过化妆了。
入口守着的人就看到一个把脸都包住的女人走了过来也没觉得奇怪,进黑市的都不希望有人知道他们的身份。等叶蓁走到身前,守门人问道:“买还是卖?”
:“买。”
:“五分。”
叶蓁递过去五分钱就过去了。穿过两道门才来到了黑市。院子挺大,有二十几个或蹲或站的卖家。叶蓁逛了一圈也没看到有卖锅的,不禁有些失望。
忽然听到有小鸡“叽叽”的叫声,顺着声音找去,叶蓁来到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面前。她的身后放着一个笼子,叫声就是从里面传出来的。
叶蓁问道:“大姐,小鸡怎么卖?”
老大娘己经在这两个多小时了,都没人来问。好不容易有人问,当然不会放过了:“六分一只。”
叶蓁道:“我买十只。”
老大娘一惊,要知道这年月粮食紧张,人都吃不饱,很少有人会养这么多只鸡的。压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道:“十只六毛。再送你个笼子。”
叶蓁也很高兴,递过去六毛钱。
老大娘快速的把十只小鸡装进笼子里交给叶蓁。
叶蓁找到一个卖粮食的汉子处花一块钱买了三斤小米。想到没买到锅,就找到看场子的人问道:“我想买锅。”
那年轻人看了她一眼:“跟我来吧。”
叶蓁跟着年轻人又穿过了一道门,进了另一个院子,年轻人跟守门的耳语了几句就回去了。守门人冲叶蓁点了一下头,就往里走,叶蓁紧随其后。
守门人让叶蓁在一个门口等着就进去通报去了。不一会儿就有一个中年人出来了,见到叶蓁就问道:“你要买什么锅?”
叶蓁道:“一个大铁锅,要是有蒸锅也要。再要一套做饭用的铲子和勺子。”
中年人道:“等着。”转身进了屋。
差不多过了五分钟,中年人出来了,身后跟着一个年轻人,双手捧着一个大铁锅,大铁锅里面放着一个带屉的蒸锅和一套做饭用具。
叶蓁凑过去仔细看了看说:“我都要了,多少钱?”
中年人说:“西十块,三张工业票,没票就七十。”
叶蓁嘴里说着“有票”,手没闲着,从兜里掏出钱票递过去。
中年人收了钱票,冲手下点点头。那年轻人心领神会,带着叶蓁出了院子。然后又七拐八转的将叶蓁领到了大路上,还贴心的把蒸锅放进了叶蓁的背篓里,大铁锅太大了,背篓放不进去,叶蓁就用手拎着走了。
叶蓁紧赶慢赶,终于在两点前回到了牛车边上,在顾北辰的帮助下放好了东西。
赶车老汉见人都回来了,就赶着车往回走了。
陆雨得到了空间,心里高兴,也就没说什么。她己经滴血认了空间,也看到了灵泉,自认为自己要起飞了。
又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牛车终于回到了村里。
叶蓁二人看见有几捆柴放在家门口,知道是刘招娣送过来的。杨甜甜开了门,二人进了院子,叶蓁先放下背篓,再把杨甜甜的包裹放到她的房间,然后又将柴放进了柴房里,可以说是忙得团团转。而杨甜甜只是将手里的大铁锅放在灶台上就没事了。弄得她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叶蓁没想那么多,把装小鸡的笼子交给杨甜甜,让她用木柴在后院做一个简易的鸡窝。就背起背篓去找孙木匠了。
到了孙木匠家,叶蓁把玻璃都给了他说:“用心做,用剩下的就归你了。”
孙木匠很高兴,他能看出来这些玻璃只多不少。
再次回到家,叶蓁就看到杨甜甜和刘招娣坐在院子里说话,便问道:“鸡窝做好了吗?”
杨甜甜说:“刘知青说小鸡太小,养在外面不安全,而且这里晚上很冷,小鸡会被冻死。所以就把小鸡放在我的房间里了。”
叶蓁一拍脑门道:“是我的不对,没想那么多,谢谢刘知青了。”
刘招娣害羞的低下了头。
叶蓁继续说:“今天晚上吃大米饭,我买了新锅,刘知青你看你会用哪种锅。这是中午带回来的红烧肉,一会儿热一下就还能吃。我那还有香菇,你再做个炒香菇。”然后就回屋了,再出来一手拿着一串香菇,一手拿着两个鸡蛋。
杨甜甜诧异的问道:“蓁蓁,你还带了鸡蛋?”
叶蓁无辜的摇摇头:“我也刚看到,还有好几个呢,不能一次都吃了呀。这都是部队那些领导夫人塞进来的。”
刘招娣小声道:“你的运气真好,有那么多人关心你,可我呢……”话没说完,眼泪又流了出来。忙起身跑进厨房去干活了。
叶蓁将小米递给杨甜甜:“以后喂鸡的事就交给你了。我要去躺会儿,饭好了再叫我。”
叶蓁回到屋里就上炕躺下了,在心里问666:“小六子,我是不是有点圣母心了,本来想一个人苟着的,可现在带着两个拖油瓶,一个傻白甜,一个小可怜。没准还要再带一个没有了空间的女主,你说我这是为什么呀?”
:“是因为宿主大大你太善良了。”
:“我善良吗?可我觉得我不是好人呀。”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叶蓁是被杨甜甜的敲门声吵醒了,她睁开朦胧的双眼道:“知道了,这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