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沈云瑶在后宫的地位日益稳固,她的家族因她得宠,在前朝的势力也如春日野草般逐渐壮大。沈云瑶的父亲沈大人被提拔为朝中要职,几个兄弟也在各自的职位上崭露头角,一时间,沈家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这本是沈云瑶凭借自身努力为家族带来的荣耀,可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争斗中,却悄然引发了其他势力的强烈不满。以宰相为首的老牌势力,长久以来在朝堂上盘根错节,他们习惯了掌控局势,如今沈家的崛起,无疑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平衡,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一日早朝,宰相站出来,神色凝重地奏报:“陛下,臣听闻近日朝堂之上,沈氏一族势力增长迅猛,其家族成员任职要职,权力过大。臣担心,长此以往,恐会形成外戚专权之势,危及我朝江山社稷啊。”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不少大臣纷纷附和。
皇帝的脸色微微一沉,他虽宠爱沈云瑶,也重用了她的家族成员,但从未想过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他看向宰相,沉声道:“宰相所言,朕也有所耳闻。但沈氏一族自任职以来,政绩斐然,并未有任何不轨之举,你这般担忧,是否有些杞人忧天了?”
宰相微微躬身,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圣明,臣自然知晓沈氏一族目前并无过错。但防患于未然,是为臣的职责所在。古往今来,因外戚势力膨胀而导致朝政混乱的例子数不胜数,臣实在不敢掉以轻心。”
这时,沈云瑶的父亲沈大人站了出来,他神色坦然,拱手道:“陛下,宰相大人的担忧,臣理解。但臣及家族成员一心为国,绝无半点私心。自任职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若因臣家族势力壮大,而让陛下和诸位大臣心生疑虑,臣甘愿辞去官职,以证清白。”
皇帝摆了摆手,说道:“沈爱卿不必如此,朕相信你的忠心。此事暂且搁置,容朕再考虑考虑。”
退朝后,沈大人回到家中,心中烦闷不己。他深知,此次朝堂上的风波,不过是个开始,往后沈家面临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多。沈云瑶得知此事后,心中也十分忧虑。她明白,家族的崛起是因自己得宠,如今却可能因为自己陷入危机。
她来到皇帝的寝宫,见到皇帝后,盈盈下拜:“陛下,臣妾听闻今日朝堂上关于臣妾家族的争论,心中实在不安。臣妾家族承蒙陛下厚爱,才有如今的地位,若因臣妾家族的缘故,让陛下为难,臣妾万死难辞其咎。”
皇帝连忙扶起她,温柔地说道:“云瑶,此事不怪你。朕深知你家族的忠心,只是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相互制衡,朕不得不谨慎行事。”
沈云瑶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臣妾有个想法。不如让臣妾家族成员主动承担一些棘手的任务,立下战功或政绩,以此来证明他们的能力和忠心。如此一来,既能堵住悠悠众口,也能让陛下更加放心。”
皇帝听后,眼前一亮:“云瑶,你所言极是。朕这就安排下去,让他们去负责边境的粮草供应和灾区的赈灾事务。这两项任务关乎国家安危和百姓福祉,若能出色完成,定能让众人信服。”
然而,沈云瑶的计划却遭到了宰相等人的暗中阻挠。他们在边境和灾区安插了自己的眼线,故意制造麻烦,让沈家的人难以顺利完成任务。在边境,负责粮草供应的沈云瑶的兄长沈逸,遭遇了当地官员的刁难,粮草运输屡屡受阻;在灾区,沈云瑶的弟弟沈轩则被诬陷贪污赈灾物资,百姓们对他十分不满。
沈云瑶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她对皇帝说道:“陛下,此事必有蹊跷。臣妾家族成员一心为国,怎会做出贪污之事?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企图破坏他们的名声,以此来打压臣妾家族。”
皇帝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下令彻查此事。沈云瑶暗中派绿儿去收集证据,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宰相等人暗中指使的证据。
在朝堂上,沈云瑶将证据呈递给皇帝。皇帝龙颜大怒,斥责宰相:“宰相,你身为朝廷重臣,不思为国分忧,竟做出这等陷害忠良之事,该当何罪?”
宰相吓得连忙跪地求饶:“陛下恕罪,臣一时糊涂,犯下大错,还望陛下开恩。”
最终,宰相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沈云瑶的家族也成功完成了任务,赢得了众人的认可。经过这场风波,沈家的地位更加稳固,而沈云瑶也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