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局势动荡,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皇帝为此忧心忡忡。早朝之上,大臣们因边境战事和赋税改革等问题争论不休,朝堂仿佛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户部尚书站出来,神色凝重地奏报:“陛下,如今各地灾荒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赋税却难以征收,国库空虚,这战事的军饷也成了难题啊。”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立刻反驳:“边境敌军压境,若不增兵抵抗,丢失国土,那才是大祸。军饷无论如何都要筹集,否则边疆将士如何浴血奋战?”
皇帝眉头紧锁,目光扫向众人:“诸位爱卿,可有良策?”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沈云瑶虽身处后宫,却也时刻关注着前朝局势。她深知,如今的局势对皇帝和自己都至关重要。若是不能妥善解决,不仅皇帝的江山不稳,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这日,皇帝处理完政务后,一脸疲惫地来到了沈云瑶的寝宫。沈云瑶连忙迎上去,温柔地说道:“陛下,您辛苦了,先喝杯茶歇息一下吧。”皇帝坐下,接过茶盏,叹了口气:“云瑶,如今前朝之事让朕头疼不己,不知该如何是好。”
沈云瑶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臣妾虽不懂朝堂之事,但也知道如今当务之急是解决军饷和安抚百姓。或许可以从富商处筹集一部分军饷,再开仓放粮,救济受灾百姓。”
皇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云瑶,你所言不无道理。只是这从富商处筹集军饷,恐怕他们不会轻易答应。”沈云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陛下,臣妾有一计。可举办一场皇家慈善宴会,邀请京城的富商参加,以救济百姓之名,让他们自愿捐款。如此一来,既能筹集军饷,又能为陛下赢得民心。”
皇帝听后,不禁拍手称赞:“妙,云瑶,你真是朕的贤内助。就依你所言,此事就交由你去筹备吧。”沈云瑶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臣妾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然而,沈云瑶的计划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以宰相为首的保守派认为,此举有失皇家颜面,且富商捐款恐有诸多隐患。在朝堂上,宰相言辞激烈地说道:“陛下,后宫不得干政,如今贵妃却插手朝堂之事,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况且与富商勾结,恐被天下人耻笑。”
皇帝听后,脸色微沉:“宰相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局势危急,朕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贵妃只是提出建议,具体事务还是由朝中大臣负责,何来干政之说?”
这时,一首支持沈云瑶的吏部尚书站出来说道:“宰相大人,如今百姓受苦,边境告急,我们当以大局为重。贵妃娘娘的建议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应该积极尝试。”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最终,皇帝还是决定采纳沈云瑶的建议,并命礼部和内务府配合她筹备慈善宴会。沈云瑶深知此事难度不小,但她没有退缩。她亲自挑选宴会场地,精心安排节目,还与内务府的人一起商讨宴会的菜品和装饰。
然而,就在宴会筹备期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负责采购物资的太监竟然贪污了一部分款项,导致宴会所需的物品无法按时购置齐全。沈云瑶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竟敢在这个时候出岔子,来人,把那个太监给我抓起来,严加审问。”
经过一番审问,沈云瑶终于查清了事情的真相。原来,这个太监是受了淑妃的指使,故意从中作梗,想要破坏宴会。沈云瑶心中冷笑:“淑妃,你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吗?你太天真了。”
沈云瑶没有将此事立刻上报给皇帝,而是先让绿儿去补齐了短缺的物资,确保宴会能够顺利进行。她打算在宴会上,当着众人的面揭露淑妃的阴谋,让她无话可说。
终于,慈善宴会如期举行。京城的富商们纷纷应邀而来,宴会上,歌舞升平,气氛热烈。沈云瑶站起身来,微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今日邀请大家前来,是为了共同商讨救济受灾百姓之事。我朝百姓如今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身为皇室,不能坐视不管。希望大家能够慷慨解囊,伸出援手。”
富商们听后,纷纷表示愿意捐款。就在这时,淑妃突然站出来,阴阳怪气地说道:“贵妃娘娘,这慈善之事固然重要,但也要谨防有人借此中饱私囊啊。听说负责采购物资的太监贪污了款项,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呢?”
沈云瑶早料到淑妃会有此一举,她不慌不忙地说道:“淑妃妹妹所言极是,此事我己查明。确实有太监贪污,不过他己经被我拿下。而这背后的主谋,就是你,淑妃!”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淑妃脸色大变,连忙狡辩:“贵妃,你不要血口喷人,我怎么会做这种事?”沈云瑶冷笑一声:“证据确凿,你还想抵赖?绿儿,把证据呈上来。”
绿儿将收集到的证据一一展示出来,淑妃见无法抵赖,只好瘫倒在地。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下令将淑妃打入冷宫。
这场慈善宴会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筹集到了大量的军饷和物资。沈云瑶不仅成功解决了皇帝的难题,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后宫的地位。而前朝的局势,也在她的努力下,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