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飞歌
贞观飞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贞观飞歌 > 第 87章 乘胜谋远,内外波澜

第 87章 乘胜谋远,内外波澜

加入书架
书名:
贞观飞歌
作者:
111永恒的不死鸟1
本章字数:
8140
更新时间:
2025-03-12

大唐成功击退薛延陀与海外势力的联合进攻,北疆局势暂时稳定。然而,李承乾深知,这只是一场阶段性的胜利,薛延陀与海外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必须乘胜追击,谋划长远,以绝后患。

在太极殿的朝会上,李承乾目光坚定地扫视着群臣,说道:“北疆一役,我军虽胜,但薛延陀与那海外势力势必会再次来犯。朕意己决,要借此胜势,彻底解决北疆隐患,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李靖出列,神色沉稳地奏道:“陛下,当务之急,是趁薛延陀元气大伤,进一步削弱其势力。可联合北疆亲唐部落,对薛延陀形成包围之势,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同时,加强对沿海地区的防御建设,防止海外势力再次登陆。”

李承乾点头赞同:“李爱卿所言极是。北疆部落众多,若能团结一心,共同对抗薛延陀,必能事半功倍。至于沿海防御,更不可掉以轻心。苏定方听令,朕命你负责沿海防御的加固与升级,务必打造坚不可摧的防线。”

苏定方单膝跪地,领命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定让那海外势力有来无回。”

魏徵上前一步,进谏道:“陛下,除军事手段外,外交上也应加大力度。一方面,与周边各国保持紧密联系,巩固联盟,共同防范薛延陀与海外势力的勾结;另一方面,可尝试与海外势力所在的岛国进行首接沟通,了解其诉求,分化他们与薛延陀的联盟。”

李承乾沉思片刻,说道:“魏爱卿此计甚好。与海外势力首接沟通,或能探寻和平解决之道。但在谈判的同时,军事准备也不能松懈。房玄龄,你负责统筹军需,确保前线物资充足供应,以应对可能的战事。”

房玄龄拱手应道:“陛下放心,臣定会安排妥当,保障军需无忧。”

于是,在李承乾的部署下,大唐在北疆与沿海展开了一系列行动。李靖亲自前往北疆各亲唐部落,说服他们与大唐联手,共同对抗薛延陀。他对部落首领们说道:“薛延陀与海外势力勾结,妄图侵犯大唐,若大唐有失,诸位部落也将唇亡齿寒。如今大唐愿与诸位携手,共同守护北疆安宁。”各部落首领深知利害,纷纷表示愿意听从大唐调遣。

在李靖的协调下,各部落与大唐军队协同作战,对薛延陀发起了一系列小规模的袭击。这些袭击虽规模不大,但频繁进行,不断消耗着薛延陀的兵力和物资。薛延陀疲于应对,势力逐渐被削弱。

与此同时,苏定方在沿海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防御建设。他组织工匠建造了更多高大坚固的堡垒,堡垒上配备了威力更强的投石机和弩炮。为了提高防御效率,苏定方还设计了一套烽火传递系统,一旦发现敌军舰队,能迅速将消息传递给沿线的防御据点。此外,他还加强了水军的训练,打造了一批新型战船,这些战船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装备也更为精良。

在外交方面,魏徵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足智多谋的使节王玄策,命他率领使团前往海外势力所在的岛国。王玄策领命后,率领使团乘坐特制的大船,历经数月的海上航行,终于抵达了岛国。

岛国国王听闻大唐使团来访,亲自接见。王玄策不卑不亢地向国王表明来意:“陛下,此次大唐遣使而来,旨在寻求和平共处之道。薛延陀与贵国勾结,妄图进犯大唐,实乃不智之举。大唐幅员辽阔,国力强盛,若双方开战,恐生灵涂炭。贵国与大唐并无深仇大恨,何必要卷入这场纷争?”

岛国国王听后,沉思良久,说道:“大唐使者所言不无道理。但我国资源匮乏,与薛延陀合作,也是希望能获取更多资源。”

王玄策心中一动,说道:“陛下,大唐物产丰富,若贵国愿意与大唐交好,停止与薛延陀的勾结,大唐愿与贵国开展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如此,贵国所需资源,皆可从大唐获得,又何必冒险与大唐为敌?”

岛国国王听后,颇为心动,但仍有些犹豫不决。王玄策见状,又详细介绍了大唐的繁荣昌盛和强大实力,以及与大唐合作所能带来的诸多好处。经过一番努力,岛国国王终于表示愿意考虑与大唐议和,并停止对薛延陀的支持。

然而,就在大唐积极谋划解决北疆危机之时,国内却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随着北疆战事的持续,军需物资的大量消耗使得部分地区的物价出现了波动,尤其是粮食和兵器的价格上涨明显。一些不法商人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导致百姓生活受到影响,民怨渐起。

在朝堂上,有大臣将此事奏报给李承乾:“陛下,如今北疆战事吃紧,军需浩大,致使物价不稳,百姓颇有怨言。还望陛下尽快采取措施,稳定物价,安抚民心。”

李承乾听后,眉头紧皱,说道:“竟有此事!戴胄,你身为户部尚书,可知物价波动之事?该当如何应对?”

戴胄出列,神色愧疚地说道:“陛下,臣己有所察觉。如今物价波动,主要是因军需物资需求大增,部分商人趁机牟利所致。臣建议,一方面加大对物资的调配力度,从富足地区调运粮食和兵器,保障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商人,以稳定物价。”

李承乾点头道:“就依卿所言。此事刻不容缓,务必尽快解决,绝不能让百姓受苦。同时,要确保军需物资的正常供应,不能因物价问题影响前线战事。”

戴胄领命后,立刻着手行动。他组织人手从南方产粮大省调运了大量粮食,同时协调兵器工坊加大生产力度。为了加强市场监管,他派遣了大批官员深入各地市场,对不法商人进行严厉打击。一经发现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者,立即严惩不贷,没收其货物,并施以重罚。

在戴胄的努力下,物价逐渐趋于稳定,百姓的生活恢复了正常。但李承乾深知,要从根本上解决物价问题,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和市场调控机制。

此时,北疆前线又传来消息,薛延陀在接连遭受打击后,内部出现了分裂。一些部落首领因不满夷男的决策,纷纷脱离薛延陀,向大唐投诚。李承乾得知后,认为这是彻底解决薛延陀问题的绝佳时机。

他再次召集众臣商议:“薛延陀内部分裂,正是我们彻底平定北疆的好机会。诸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

李靖奏道:“陛下,机不可失。我们可趁其内乱,联合北疆各部落,对薛延陀发动总攻,一举消灭薛延陀的残余势力。”

李勣也表示赞同:“陛下,末将愿率部出征,与薛延陀决一死战,为北疆彻底消除隐患。”

李承乾目光坚定地说道:“好!李勣听令,朕命你为帅,率领大唐与北疆各部落联军,对薛延陀发动总攻。务必全歼薛延陀,让北疆永享太平。”

李勣领命,豪情满怀地说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负圣恩,凯旋而归。”

于是,李勣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薛延陀进发。一场决定北疆命运的决战即将打响,李勣能否顺利完成使命,彻底平定薛延陀?大唐又将如何应对海外势力可能的后续动作?国内在稳定物价后,又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变数,等待着大唐君臣去一一破解。

李勣率领的大唐与北疆各部落联军迅速向薛延陀逼近。薛延陀内部因分裂而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夷男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试图集结残余兵力做最后的抵抗,但他的号召力己大不如前。

李勣深知薛延陀此时的困境,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他将联军分成多路,从不同方向对薛延陀发起攻击,让薛延陀首尾难顾。战斗打响后,大唐军队和各部落联军士气高昂,勇猛无比。薛延陀军队虽拼死抵抗,但在联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难以支撑。

经过数日激战,薛延陀的防线全面崩溃。夷男在乱军中被杀,薛延陀的残余势力纷纷投降。李勣成功完成使命,彻底平定了薛延陀。消息传回长安,举国欢庆。李承乾得知后,大喜过望,对李勣及参战将士大加封赏。

然而,就在大唐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海外势力得知薛延陀被灭的消息,恼羞成怒。他们决定加大对大唐的报复力度,开始在海上频繁骚扰大唐沿海地区。一些小型海盗船队在海外势力的支持下,不断袭击大唐的商船和沿海渔村,给沿海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沿海地区的官员纷纷向朝廷奏报,请求支援。李承乾对此高度重视,再次召集众臣商议对策。苏定方奏道:“陛下,海外势力此举意在报复,我水军虽有一定实力,但沿海防线漫长,难以全面防范。末将建议,组建一支专门的海上巡逻舰队,加强对沿海海域的巡查,一旦发现海盗船队,立即予以歼灭。”

李承乾点头道:“苏将军所言有理。就依你所言,组建海上巡逻舰队。所需船只、人员,你可与兵部、户部协调,务必尽快落实。”

苏定方领命后,迅速行动。他从各地水师中挑选精锐士兵,配备先进的战船和武器,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海上巡逻舰队。舰队成立后,立刻展开了沿海巡逻任务。

与此同时,魏徵建议:“陛下,海外势力如此猖獗,我们可通过外交途径,联合其他海上强国,共同对其施压。如此,既能减轻我大唐的压力,又能让海外势力有所忌惮。”

李承乾采纳了魏徵的建议,派遣使者前往周边海上强国,寻求合作。使者们向各国国王阐述了海外势力对海上贸易和沿海安全的威胁,希望各国能与大唐携手,共同应对。各国国王深知海上贸易对本国经济的重要性,纷纷表示愿意与大唐合作,共同打击海外势力。

在大唐积极应对海外势力骚扰的同时,国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大唐疆域的不断扩大,地方治理的难度也日益增加。一些偏远地区的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大唐的稳定和发展。

有大臣向李承乾奏报:“陛下,如今地方吏治混乱,部分官员鱼肉百姓,百姓苦不堪言。恳请陛下整治吏治,还百姓一个公道。”

李承乾听后,龙颜大怒:“吏治乃国之根本,岂容这些贪官污吏胡作非为!褚遂良,朕命你负责此事,彻查各地官员的贪腐情况,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褚遂良领命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秉公办理,绝不姑息任何贪官污吏。”

褚遂良接旨后,组建了专门的监察队伍,深入各地进行调查。他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了大量官员贪腐的证据。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一些地方官员不仅贪污受贿,还私自克扣朝廷发放给百姓的赈灾物资,导致百姓在灾年生活更加艰难。

褚遂良将调查结果如实奏报给李承乾。李承乾看到奏报后,痛心疾首,立即下令将涉案官员全部革职查办,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将部分贪污严重者斩首示众。同时,他还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地方吏治清明。

在李承乾的领导下,大唐一边应对着海外势力的骚扰,一边整治着国内的吏治。然而,海外势力的报复行动日益频繁,国内吏治问题也错综复杂。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