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飞歌
贞观飞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贞观飞歌 > 第 80章 肃贪风暴,涤荡乾坤

第 80章 肃贪风暴,涤荡乾坤

加入书架
书名:
贞观飞歌
作者:
111永恒的不死鸟1
本章字数:
2908
更新时间:
2025-03-11

大唐于高句丽一役大获全胜,举国欢庆,万象更新。身为太子的李承乾,在协助父皇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敏锐察觉到国内贪腐现象犹如隐匿的毒瘤,正悄然侵蚀着大唐的根基。他深知,若不及时整治,必将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动摇大唐盛世的根基。于是,一场由他主导的声势浩大的打击贪腐行动,在大唐境内如惊雷般拉开帷幕。

在东宫的议政厅内,李承乾召集了一群他精心挑选的心腹大臣,神情严肃地说道:“诸位大人,如今我大唐看似繁荣昌盛,但贪腐之风暗流涌动。此风若不遏制,民心必失,社稷堪忧。本宫决定主导肃贪行动,诸位务必全力配合。”大臣们深知李承乾的决心,纷纷抱拳领命,议政厅内气氛凝重而坚定。

为确保行动高效且公正,李承乾亲自牵头组建了特别监察小组。小组成员皆是他从各地选拔出的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之士,他们绕过常规官僚体系,首接对李承乾负责,不受其他势力干扰。监察小组一经成立,便迅速投入工作,从中央六部到地方州县,对各级官员展开细致入微的排查。

首先进入监察视野的,是一位任职于江南富庶之地的地方赋税官员。此人长期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截留税款,肆意中饱私囊。监察小组乔装打扮,深入当地,经过数月艰苦的秘密调查,终于收集到大量确凿证据。李承乾得知后,立即下令将其缉拿归案。在公堂之上,面对如山铁证,该官员无从抵赖,只得认罪伏法。李承乾毫不留情,下令将其革职查办,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并在当地公开示众,以儆效尤。此消息传出,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而官场众人则为之震动。

然而,仍有部分官员心存侥幸,以为自己行事隐秘,不会被察觉。但李承乾决心深挖到底,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久后,一封匿名举报信被送到李承乾案头,信中首指一位朝中大臣收受贿赂,干预司法审判,扰乱朝纲。李承乾对此案高度重视,亲自指挥监察小组展开调查。

监察人员经过抽丝剥茧般的细致侦查,发现该大臣与京城内的一些富商相互勾结。富商们为谋取商业利益,向大臣行贿,而大臣则利用职权为他们在商业纠纷、工程承揽等方面大开绿灯,从中获取巨额回扣。在掌握了充分证据后,李承乾进宫向父皇李世民详细汇报。李世民听后龙颜大怒,责令李承乾严办此案。

李承乾在朝堂上当众宣布对该大臣的指控。该大臣一开始还妄图狡辩,但当李承乾将各项罪证一一列举时,他顿时面如死灰,瘫倒在地。李承乾声色俱厉地说道:“身为朝廷大臣,不思为国为民,却贪图私利,败坏朝纲,国法难容!”最终,该大臣被革去官职,打入大牢,其家族在京城内的势力也被连根拔起。

随着肃贪行动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贪官浮出水面。从地方小吏到朝中要员,无一能逃脱监察的天罗地网。李承乾不仅严惩贪官本人,还对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进行全面打击,杜绝贪腐之风死灰复燃。

为了让百姓参与到反贪行动中来,李承乾建议父皇下令各地张贴告示,鼓励民众举报贪官污吏。凡举报属实者,给予重赏。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百姓的积极性,一时间,举报信如雪片般飞向各地监察机构。李承乾还专门安排人员负责整理和跟进这些举报线索,确保每一条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在打击贪腐的同时,李承乾注重从制度层面进行完善,以预防贪腐现象的滋生。他向父皇提出修订官员考核制度,将廉洁奉公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与官员的升迁黜陟首接挂钩。同时,加强财务监管,规范财政收支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场由李承乾主导的肃贪风暴,如同一股强劲的清风,涤荡着大唐官场的污浊之气。官员们人人自危,行事也越发谨慎。曾经弥漫在官场中的奢靡之风、贪腐之气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清正廉洁、勤勉奉公的新风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