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飞歌
贞观飞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贞观飞歌 > 第 59章 朝堂弹劾风波

第 59章 朝堂弹劾风波

加入书架
书名:
贞观飞歌
作者:
111永恒的不死鸟1
本章字数:
2900
更新时间:
2025-03-08

五姓七望在舆论战场上受挫后,迅速将重心转回朝堂,精心策划新一轮弹劾。他们西处游说,以威逼利诱的手段,拉拢了一批对新政心存疑虑或与五姓七望利益相关的官员。这些官员在五姓七望的煽动下,联名起草了一份弹劾奏章,罗列了李承乾推行新政的诸多“罪状”,企图在朝堂上掀起一场风暴,迫使李世民对李承乾采取措施。

早朝之时,一位官员出列,手捧弹劾奏章,神色严肃地向李世民奏道:“陛下,太子殿下推行新政,操之过急,致使朝堂上下人心惶惶,民间亦多有怨言。此乃不顾国情,贸然行事,恐将大唐引入歧途。恳请陛下明察,责令太子殿下停止新政,以安民心、稳朝堂。”

奏章递上,朝堂内顿时一片哗然。支持李承乾的官员们纷纷站出反驳:“陛下,太子殿下推行新政,旨在革除旧弊,兴国安邦。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小问题,但绝非如奏章中所言那般不堪。”

“是啊,陛下,太子殿下一心为大唐社稷,这些新政举措长远来看,必将让我大唐繁荣昌盛,怎能因一时之困难便全盘否定?”

两派官员针锋相对,各执一词,朝堂气氛紧张得如同拉紧的弓弦,一触即发。

李世民眉头紧皱,接过弹劾奏章仔细阅览。他深知李承乾推行新政的初心是好的,但如今朝堂纷争不断,他不得不谨慎权衡。看完奏章后,李世民将目光投向李承乾,问道:“承乾,对于此事,你有何话说?”

李承乾从容出列,向李世民躬身行礼后,说道:“父皇,儿臣推行新政,意在为大唐谋长远发展。改革之路,本就艰难,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引发争议。但儿臣所做的一切,皆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大唐的江山社稷和百姓福祉为出发点。”

“儿臣承认,在新政推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执行不到位的地方,但这并非新政本身的问题。儿臣愿与诸位大臣共同商讨,完善新政细节,确保其平稳推进。还望父皇能给儿臣一个机会,让儿臣证明新政对大唐的重要性。”

李世民沉思片刻,他深知李承乾的能力与抱负,也明白改革对于大唐的必要性。但五姓七望在朝中势力庞大,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朝堂动荡。

就在李世民犹豫不决之时,殿外传来通报声:“陛下,萧婉姑娘、程铁环姑娘、苏氏姑娘和秦瑶姑娘求见,称有要事启奏陛下。”

李世民心中诧异,不知西位佳人所为何事,但还是宣她们进宫。西位佳人步入朝堂,行礼之后,萧婉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民女等知晓朝堂之上因新政之事争论不休,特来为太子殿下作证。”

程铁环接着说道:“陛下,我们亲眼见证了新政给百姓带来的好处,造纸术、印刷术让知识得以广泛传播,寒门子弟有了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怎能被污蔑?”

苏氏呈上一叠资料,说道:“陛下,这是我们收集的各地新政实施后的情况报告,足以证明新政并非如弹劾奏章中所言那般糟糕,而是在稳步推进,给大唐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秦瑶抱拳说道:“陛下,太子殿下为了大唐日夜操劳,推行新政也是为了让我大唐更加强盛。还望陛下明鉴,不要被有心之人误导。”

李世民接过苏氏呈上的资料,仔细查看。看着看着,他的神色逐渐缓和。这些资料详实具体,充分证明了李承乾推行新政取得的成效。

李世民将资料放下,目光扫过朝堂众人,缓缓说道:“太子推行新政,其心可嘉。虽有争议,但朕看到了新政带来的积极变化。此次弹劾之事,暂不做定论。承乾,你需与诸位大臣好好商讨,完善新政,不可辜负朕的期望。五姓七望等,也不可再肆意挑起朝堂纷争,否则朕绝不轻饶!”

朝堂上众人纷纷领命。经此一事,五姓七望虽未能成功弹劾李承乾,但他们怎会轻易放弃。而李承乾在西位佳人的帮助下,暂时化解了朝堂危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