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飞歌
贞观飞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贞观飞歌 > 第 27章 孙思邈援手

第 27章 孙思邈援手

加入书架
书名:
贞观飞歌
作者:
111永恒的不死鸟1
本章字数:
3138
更新时间:
2025-03-08

就在李承乾为灾区的粮食和疫病问题焦头烂额之时,一则消息如同一束希望之光,传入了他的耳中——药王孙思邈听闻大唐多地受灾,疫病横行,决定出山相助。

孙思邈,那是名震天下的神医,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一生致力于悬壶济世,在民间拥有极高的威望。李承乾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大喜,立刻亲自前往孙思邈所在之处迎接。

在一处青山环绕、静谧祥和的道观前,李承乾见到了这位传奇的老者。孙思邈鹤发童颜,目光炯炯,虽己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李承乾急忙上前,恭敬行礼:“晚辈李承乾,久闻药王大名,如雷贯耳。此次大唐遭逢大难,多地疫病肆虐,百姓苦不堪言,恳请药王出山相助。”

孙思邈微笑着扶起李承乾:“殿下客气了。老夫虽隐居山林,但心系天下苍生。听闻大唐受灾,心中忧虑,特来尽一份绵薄之力。”

李承乾感激涕零:“有药王相助,实乃大唐百姓之福。如今灾区疫病复杂,太医与郎中们虽己尽力,但仍有诸多难题。还望药王能指点一二。”

孙思邈点头道:“老夫一路上己对疫病情况有所了解。此疫病来势凶猛,与寻常病症不同,需从整体调理入手,增强病患的抵抗力。”

随后,孙思邈与李承乾一同前往灾区。一到灾区,孙思邈便不顾旅途劳顿,立刻投身到救治工作中。他深入隔离区,仔细查看每一位病患的症状,询问病情,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和对疫病的观察,对之前太医们使用的药方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在孙思邈的指导下,新药方的效果立竿见影。许多原本病情严重的病患,在服用新药后,症状明显减轻,精神也逐渐恢复。这让在场的太医和郎中们对孙思邈敬佩不己,纷纷向他请教学习。

“诸位,治病救人,不仅要对症下药,更要关注病患的身体整体状况。此次疫病,多因百姓在天灾之后,身体虚弱,邪气入侵所致。所以在用药的同时,也要注重调养。”孙思邈耐心地向众人讲解着。

随着孙思邈的悉心救治,灾区的疫病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死亡人数大幅减少,治愈的病患越来越多。百姓们对孙思邈感恩戴德,纷纷传颂他的功德。

然而,孙思邈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要彻底战胜疫病,不仅要治疗现有病患,还要防止疫病再次爆发。于是,他亲自撰写了一些关于疫病防治的小册子,详细介绍了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知识,让官员们在灾区广为散发,教导百姓如何预防疫病。

“百姓们只要掌握了这些预防之法,便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疫病的侵害。”孙思邈对李承乾说道。

李承乾对孙思邈的周全考虑深感钦佩:“药王思虑深远,有了这些小册子,百姓们便有了应对疫病的方法。只是,如今灾区百姓的粮食问题依旧严峻,还望药王能为我们出出主意。”

孙思邈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灾区土地虽遭天灾破坏,但仍有可利用之处。可让百姓种植一些耐旱、易生长且能食用的植物,如红薯、土豆等。老夫曾游历西方,知晓这些作物产量高,适应能力强,或许能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李承乾听后,眼前一亮:“多谢药王提醒。只是,这些作物在大唐并不常见,不知何处可寻种子?”

孙思邈笑道:“殿下放心,老夫恰好收藏了一些红薯和土豆的种子,可先在灾区少量种植,待熟悉其生长习性后,再大面积推广。”

李承乾大喜过望,立刻安排人手按照孙思邈的指导,在灾区开辟土地,种植红薯和土豆。同时,继续从其他州县调配粮食,确保百姓在新作物成熟之前,不会忍饥挨饿。

在孙思邈的帮助下,灾区的情况逐渐好转。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粮食问题也有了新的解决思路。然而,李承乾知道,大唐要完全从这场天灾的阴影中走出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一方面要继续关注灾区的重建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朝堂上一些大臣对救灾工作的质疑。一些大臣认为,救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了国家的正常发展,对李承乾的救灾策略提出了异议。李承乾将如何应对这些质疑?在孙思邈的帮助下,大唐又能否顺利度过这场难关,走向复兴之路?一切都还充满了变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