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飞歌
贞观飞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贞观飞歌 > 第 39章 策略初定与暗流涌动

第 39章 策略初定与暗流涌动

加入书架
书名:
贞观飞歌
作者:
111永恒的不死鸟1
本章字数:
2786
更新时间:
2025-03-08

早朝后的这场激烈辩论虽暂时告一段落,但李承乾知道,五姓七望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更为隐蔽而激烈的斗争正悄然拉开帷幕。回到东宫后,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何才能从根本上瓦解五姓七望的势力,让大唐真正走上繁荣昌盛之路,成为他心头亟待解决的难题。

这时,他想起了之前关注的科技创新——造纸术和印刷术。若能将这两项技术进行改良并大规模推广,让书籍的制作成本大幅降低,使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书、读得起书,那么知识就不再是五姓七望等世家大族的专利。当天下百姓皆有知识,便能选出更多有才能的官员,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从根基上动摇五姓七望的权力。

想到这里,李承乾立刻召集了东宫的幕僚和一些对工艺技术有研究的官员。“诸位,如今我们面临着五姓七望的重重阻碍,若想彻底改变这一局面,让大唐长治久安,就必须在知识传播上下功夫。我打算大力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降低书籍成本,让知识普惠百姓。”李承乾目光坚定地说道。

一位幕僚面露难色:“殿下,造纸术和印刷术虽古己有之,但要做到成本大幅降低,且能大规模生产,谈何容易。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钻研改进。”

李承乾点头表示理解:“我深知其中困难,但这是打破五姓七望垄断的关键所在。我们可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能工巧匠,集中到长安,成立专门的工坊进行研究。所需的资金和物资,本宫会与户部协商解决。”

众人见李承乾决心己定,纷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于是,一场围绕造纸术和印刷术改良的行动悄然展开。李承乾亲自参与其中,与工匠们一同探讨技术难题,查阅各种古籍资料,寻找可能的改进方向。

与此同时,五姓七望察觉到李承乾在谋划着什么。他们暗中派人监视东宫的一举一动,当得知李承乾正在大力推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良时,心中不禁感到一丝不安。

“李承乾此举颇为蹊跷,他如此重视这两项技术,莫非是想借此对我们不利?”五姓七望中的一位族长皱着眉头说道。

“不管他有什么阴谋,我们都不能坐以待毙。派人去那些参与研究的工匠家中,威逼利诱,让他们不要尽全力,最好能破坏研究进程。”另一位族长恶狠狠地说道。

很快,五姓七望的人便开始在暗中行动。一些工匠受到威胁后,心中十分害怕,研究进度明显放缓,甚至故意制造一些失误。李承乾察觉到了研究过程中的异常,他不动声色,暗中派人调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发现了五姓七望在背后搞的鬼。

“这些人竟敢如此卑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李承乾得知真相后,愤怒不己。但他知道,此时不能冲动行事,必须想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既能保护工匠们不受威胁,又能继续推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良。

在朝堂上,五姓七望也开始利用各种机会,旁敲侧击地对李承乾推动的技术改良进行诋毁,声称这是劳民伤财之举,会破坏大唐的传统秩序。然而,李承乾并未在朝堂上与他们过多争论,他深知,此时用言语反驳不如用实际成果说话。

随着调查的深入,李承乾掌握了五姓七望威胁工匠、阻碍研究的证据。他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让天下人看清五姓七望的真面目。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加快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良进度,争取早日取得成果,为大唐的知识传播和打破五姓七望的垄断迈出关键一步。在五姓七望的重重阻挠下,李承乾能否成功改良造纸术和印刷术?他又将如何利用这些成果,在朝堂斗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大唐的未来,正随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走向一个充满未知的方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