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传令各军依法而退,让廖化、张翼断后,以防魏兵追袭。
邓艾追赶,看蜀军整齐有序,感叹姜维得孔明真传,不敢再追,带军回祁山寨。
姜维回到成都,问后主召他回去有什么事,后主只说因为他久在边关,怕军士劳累,所以召他回去,没有其他意思。
姜维说他得了祁山寨,就快成功了,这肯定是邓艾的反间计,让后主不要听小人之言,以致生疑。
后主说他不怀疑姜维,让他先回汉中,等魏国有变再去讨伐。
姜维只能叹息回了汉中。
党均回到祁山寨,把蜀国的情况告诉邓艾。邓艾说蜀国君臣不和,会有内变,让党均报入洛阳。
司马昭得报后便有图蜀之心,中护军贾充劝司马昭说,现在天子已经怀疑你,你一旦轻易离开,内部会有困难。贾充还说魏主曹髦作了一首《潜龙诗》讽刺你,说自已是龙被困,你是鳅鳝舞在前。
司马昭大怒说,曹髦要效仿曹芳,如果不早图谋,会被他害死。
魏甘露五年夏四月,司马昭带剑上殿。群臣请奏曹髦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曹髦不是很爽快。
司马昭生气了,说他们父子兄弟三人于大魏有功,就该封晋公,还指责曹髦作《潜龙》诗是什么意思。大家都很害怕。
曹髦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说司马昭有篡逆之心,让三王助他讨伐司马昭。三王劝他不要冲动,曹髦说大不了一死。
王沈、王业害怕受连累,约王经一起出首曹髦投降司马昭以保家族性命,王经不肯,王沈、王业两人就去投降了司马昭。
一会儿,曹髦带着护卫焦伯和殿中官僮三百多人,提剑出南阙。王经劝曹髦说这是羊入虎口,曹髦不听,往云龙门去。
贾充带着成倅、成济和铁甲禁兵杀来,贾充让成济杀了曹髦和焦伯。
王经随后赶来,骂他们反贼,被贾充抓住,报告司马昭。
司马昭赶来,装模作样大惊而哭,报知各大臣。
司马昭说成济大逆不道,要凌迟处死,灭其三族。成济辩驳说,是贾充传你的命令让我杀的呀。司马昭割了成济的舌头,杀了他,还杀了他弟弟成倅,灭其三族。
司马昭又命人杀了王经全家,王经与母亲二人含笑受刑。
曹髦死了,贾充等劝司马昭即帝位,司马昭谦让,大臣知道司马昭是有意留位给其儿子司马炎,于是不再劝。
司马昭立常道乡公曹璜为帝。曹璜改名曹奂,是曹操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
曹奂封司马昭为相国,文武多官,各有封赏。
细作报入蜀中,姜维听说司马昭杀了曹髦立了曹奂,感觉伐魏又师出有名了。于是发书给东吴,让起兵一起问司马昭弑君之罪;一面报后主,起兵十五万,让廖化取子午谷,张翼取骆谷,姜维自已取斜谷,约定在祁山之前会合。三路兵杀向祁山。
当时邓艾在祁山寨中训练人马,听说蜀兵三路杀到,参军王瓘说他有一计,写在纸上,邓艾说这个计策虽然好,但是瞒不过姜维。
王瓘说他愿舍命前去,邓艾说你意志坚定,必能成功。于是给了五千兵王瓘依计行事。
王瓘从斜谷出去,碰到蜀兵前队哨马,说他是从魏国来投降,请报告你们主帅。
王瓘对姜维说,我是王经的侄子,司马昭弑君,杀了我叔父一家,我恨司马昭,听说您来问罪司马昭,特带五千兵来投降,剿除奸党,报叔父之仇。
姜维说既然你诚心投降,我们现在军中担心的就是粮食,你带三千兵去川口,把粮食运到祁山,另外两千人跟我去取祁山寨。王瓘以为姜维中计,便答应带着三千魏兵去运粮食。
夏侯霸对姜维说,我以前在魏国,虽不是很清楚,但是没听说过王瓘是王经的侄子,多半有诈。
姜维说,司马昭比曹操还奸诈,杀了王经,灭其三族,怎么可能还留他侄子在关外领兵?我知道王瓘是诈降,所以特意分了他的兵,将计就计。
于是姜维不出斜谷,让人埋伏在路上,以防王瓘的奸细。果然,不到十日,就捉到王瓘派去给邓艾送信的人,问了细节,搜出书信。
信中王瓘约定八月二十日,他从小路运粮,让邓艾带兵在坛山谷接应。
姜维将书信中的八月二十日改成八月十五日,让邓艾带兵到坛山谷接应。一面安排现在的百辆粮车装上干柴茅草引火之物,用青布盖住,让傅佥带着那两千魏兵打着运粮的旗号。姜维和夏侯霸各带一军去坛山谷埋伏。让蒋舒出斜谷,廖化、张翼都进兵去取祁山。
邓艾接到书信大喜,八月十五日带兵去坛山谷,看到有魏兵运粮,以为是真的,就去接应,结果被姜维早布置好的蜀兵打败。邓艾弃了马,步行夹在散兵中才走脱。
王瓘准备妥当,正准备行事,听心腹说事情败露,邓艾大败,不知道生死。此时,蜀兵又三路来围杀王瓘。
王瓘烧了粮草,杀入汉中,怕蜀兵追上来,将栈道和关隘都烧毁。姜维怕汉中有失,没有去追邓艾,而是连夜抄小路去追杀王瓘。王瓘投黑龙江而死。
姜维虽然胜了邓艾,但也折了许多粮车,又毁了栈道,于是带兵回汉中。
邓艾带败兵回祁山寨,上奏请罪,自贬职位。司马昭看邓艾屡次有大功,不忍心贬他,反而厚赐了他。邓艾把赏赐分给被害的将士。
司马昭怕蜀兵又出,加五万兵给邓艾防守。
姜维连夜修好了栈道,又议出师。
不知胜负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