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母和徐天舅妈这几天虽然在不停扫货,但是心里也在担心着单独出去的两个孩子。
总害怕他们在外面会吃亏,会遇到什么危险?
徐天舅妈一开始说的很是斩钉截铁,但是孩子出去一天之后,她就忍不住和徐母念叨。
“你说他们两个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宝树长得人高马大的,应该也没有人不开眼的上来欺负他们。”
听上去是疑问,但实际上自已又回答了。
好像这样就能冲散心底的担忧。
一开始格外担心的徐母这会儿倒是看上去比徐天舅妈镇定许多,“都说了放手让他俩做那就只能相信他们。”
对自家儿子徐母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从来不开口说大话,胆大心细,说的就是他。
而且她现在心态已经转变过来了,徐天迟早是要离开她身边的,无论是求学也好,工作也好,她总觉得安城这个地方是困不住他的。
那她这个做母亲的能做的就是不拖儿子的后腿,无论他去哪里,都作为他的坚强后盾,让他无后顾之忧。
“放心吧,有小天在他俩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徐母安慰了一句。
再担心也只能这样,平时孩子在身边的时候觉得他们太过吵闹,这一离开又觉得担心的不行。
好在她们也没有担忧多久,第三天的时候徐天和张宝树就大包小包的回来。
徐母和徐天舅妈一脸震惊的看着他们几麻袋的东西,“你们这是买了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多?”
不过是两三日的工夫买的,几乎要赶上他们订的货了。
“都是好东西。”徐天也没解释,咕噜咕噜灌了一杯水,这才觉得自已活了过来,“我们这边全部都搞定了,你们的货没问题了吗?”
“货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关键是我们订的有些太多了,我们现在有点不知道该怎么把货运回去。”
徐母和徐天舅妈表情都有些讪讪,她们两个自从来到这边之后,一时就收不住手。
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自已身上带的钱都用的七七八八,买了许多的货品。
“没事,我去火车站问一下托运的事情。”这件事情是徐天之前就想到了,所以早就想好了对策。
从安城市来往一趟不容易,靠着人力自已带才能带多少东西?所以尽可能的还是能走车皮的就走车皮。
匆匆和徐母她们吃了一顿饭,徐天佑带着张宝树,直接杀到火车站。
这个火车站和平时坐的火车站是不一样的,他要去找的是负责货运的火车调度。
熟练的塞了包烟之后,徐天找到了负责调运的人。
负责调运的这个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脸上的神情倨傲,都是用眼白看人。
张宝树就看着这个男人从对他们不屑一顾,到最后和徐天称兄道弟。
两人走的时候,这男人还亲自给他们送到办公室外面。
“屈哥,您不用送了,下次来的时候我再找您喝酒。”
“那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男人笑得像个弥勒佛一样,露出因为抽烟而熏得通黄的大门牙。
徐天带着张宝树离开办公室,又急忙找人做手续,见人就散烟,最后拿了张条子。
“行了,明天咱们一早就把货拉过来这样搭上车皮走。”
“以后我若是出去上学,你就按照这个程序跑,多跑几趟,跟这些人熟了之后更好说话。”
“回头我走之前给你留点烟,你自已可以不抽,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你随身带个一两包。”徐天把自已的经验传授给张宝树。
这就是男人在外面跑的好处,随便递根烟上去,原本的黑脸都会缓和不少。
这就是典型的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别小看一根香烟,这个足以拉近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
张宝树似懂非懂,但是总觉得跟在徐天身后好像学到了许多的东西,这要放在以前,他只不过是个刚出学校的学生,哪里懂这么多人情世故。
甚至身上还带着一股学生特有的单纯,眼中的世界不是黑就是白,还有什么灰色地带?
可是转眼又想,这徐天跟他一样也是刚高中毕业,怎么他就知道的这么多?
不过想到他这个表弟从小就没了父亲,和他姑姑相依为命长大,家里面条件又不是很好,只能说单亲孩子的家庭早当家,肯定是受尽了冷眼,所以才磨练出现在的本领。
这么一想又觉得徐天万分可怜起来,他们家虽然条件一般,但是父母俱在,除了上学的烦恼,他也不用担心别的,不知道比徐天幸福了多少。
这让张宝树在心里还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对表弟好一些。
徐天完全不知道张宝树在脑补什么,他准备这两个月的时间带着张宝树多多在安城和广市之间来回转悠,鹏城那边也是如此。
回头鹏城火车站那边也要去一趟,不过这可以下一次,这次先把广市这边的打通,以后时不时维系着就行。
第二天一早他们找了车,将这次进的所有货全部都拉到货运站。
亲眼看到货上了火车,又用手中的条子换了一个收货单,这才安心下来。
“我问了一下,从广市这边发车皮到咱们那边,需要五天的时间。”徐天把自已打探到的情况和其余人说了一下,“正好咱们坐明天的火车走,票我已经买好了,咱们到了地方之后,歇两天,刚好货也能到地方。”
“没想到货比咱们还要慢。”徐天舅妈唏嘘了一句。
“没办法,这车皮要途经不少地方进行卸货运货,耽误的时间肯定要比咱们长。”徐天解释了一句又提议,“刚好今天还有一天的时间,我带你们在广市这边转一转吧,总不能来到这边之后,等回去别人问什么都说不出来。”
现在货全部都送走了,徐母和徐天舅妈也是无事一身轻,欣然同意许天的建议。
张宝树则是脖子上挂着从鹏城淘来的相机,得意的冲,两位长辈笑了笑,“刚好今天我可以试一试,回头给你们多拍些照片,送回去洗了。”
为了这个相机,张宝树还买了不少胶卷。
徐天手里也有一台相机,不过却是数码的。
他自已不玩摄影圈,所以对相机类的东西不是特别感兴趣,之所以买一台数码相机也是觉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