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这边开始帮着女儿操心。
另一边,儿子徐函已经参加了第二年春闱考试,中了进士,殿试也得了一个好名次。
二甲第一名。
虽然没有赶上以前徐州参加省试后,殿试得到的成绩。但是在古代,这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毕竟徐州他是从后世穿穿越而来的异世之人,他考到那样的成绩,并不稀奇。
因为他是天运之人,什么事情,可以预测。
不过这次徐函的名次也不错。
经过吏部授官。
徐函被委派到上京大明府辖下的,河间府景城郡(现在的沧州)无棣,任知县一职。
当然任职的地方,也离上京的大明府不是很远。
徐函得了史部的任书,也是像阿父徐州以前一样准备走水路,回到平江府,当然经过琅琊郡沂州的时候,便下了船,改乘马车,到琅琊郡沂州的七湖镇徐家村的徐家老宅。
到了徐家村徐家老宅,徐函先是拜见了阿爷徐昌,太爷徐业。
之后,便是祭祖。
当然这次徐凼中了进士,还是二甲一名,也是要在徐家村徐氏祠堂前立一个牌坊的,因为之前,徐州已经立了一下牌坊。
于是徐氏族人便在当初的那个牌坊的旁边,又立了一个稍微小一点的牌坊,以区别徐州的牌坊与徐函的牌坊,当然每个牌坊旁边的石刻铭文上,也刻了是谁的名字,记录立下牌坊的事。
但是徐州是徐函的阿父。
所以徐函的牌坊的规模,不能大于或平行于他,只有做的稍微小一点,才合适,也彰显了徐函对阿父徐州的敬重。
毕竟古代就是这么封建,礼义廉洁一大套,并且都光明正大的写在纸上,比较讲究这些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的论语,而且对于辈份与德行,这些操守,是有明确的定义,就是说君王是君王,臣子是臣子,阿父是阿父,儿子就是儿子,可不能破了个规矩,否则会被视为不孝,不敬。
所以他们徐氏族人也不能破了这个规矩,即便是徐函以后做的官职比徐州的大,也不行,见了徐州也是要行父子礼的。
就像现在即便是徐函考中了进士,授了官,他还是要回到琅琊郡沂州老宅,祭祖,认亲,就是因为徐家老宅,便是他的祖脉,他的根,离开这里以后他便成了浮萍,就像现在的阿父徐州一样,多年也回不了老宅。
所以这次徐函到上京参加殿试时,徐州在他离开平江府之前,反复的嘱咐他,考中进士之后,回来经过琅琊郡沂州时,千万一定要去老宅看望太爷和阿爷,也是替他阿父徐州尽考,毕竟现在徐州也离不开平江府。
徐函因为也是一个孝子,所以也当替阿父徐州履行此事。
徐函在徐家老宅住了两天,其中也去看了一下外太公张吉,这也是徐州安排他去看望的。
这的张吉已经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看到外孙徐州的儿子都已经长这么大了,又考中了进士,当然也是十分的高兴,于是拉了徐函的手,也唠唠叨叨的说了半天话。
之后,徐函又回到徐家老宅。
和太爷徐业,阿爷辞行后。
又接着,换乘马车,过江回到平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