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一个月后。
张吉打开了一坛杏花酒。
尝了一下。
味道极好。
于是便让三子找了些人,把接着下来的桃花,梨花,全摘了下来。
并且用井水清洗干净控水,放在干净的竹席上晾干了水分。
之前,他已经买了许多的酒坛。
现在早已用井水,清洗干净控水,又用热水烫过在院子里晾干。
接着酿酒的事。
是自家人单独偷偷的干的,这是事关配方单子的事,也是不能让别人知晓得。
在古代,一个配方方子,可是一家人的保命饭碗,也是要传承下去一辈辈的。
酒酿好了。
徐州便提议外公,找酒肆铺子的事情。
外公家的大舅张恒,早年在出外上山采石时,不小心摔伤了腿,现在虽然已经好了,但是也还是干不了重活。
于是徐州便提议外公张吉,让大舅张恒去管理酒肆铺子。
铺子找到了。
简单的修缮了一下。
又作了一个悬挂的布制招牌幌子。
"有家酒肆。"
之后,收拾干净的,穿了一身青衣的大舅父张恒也上场了。
酒肆铺子里面的酒。
价钱也不贵,五个铜钱一碗。
酒肆铺子里面也摆上了五个小桌。
专门供前来打酒,饮酒的客人用的。
酒肆铺子里面还有专门煮好的盐水荪豆,和拌菘菜。
荪豆三个铜钱一碟。
拌菘菜两个铜钱一碟。
也解了酒客的馋。
徐州另外让外公又用普通的黍酒,加热,用现代的法子,提纯了一些高度数的黍酒,当做镇肆之酒。
前来买酒的客人,每次只限一碗。
因为度数太高。
另外,眼见收禾的季节已到。
徐州让大舅父张恒去镇上买了一些豚肉,及下水。
开始教他做卤肉,卤下水。
豚下水收拾干净,先用开水煮一下,去去味。
之后,便是做卤汤。
起锅烧油,下入黄糖,炒至变色,加入八角大料,野山花椒,野山姜片,葱段,山茱萸,酱汁,盐,黍酒,炒制一下,加入宽汤,大火烧开,下入,豚肉,心,肺,肝,之后,改小火,慢炖半个时辰。
之后,用竹箸插一下,如果能插透。
便停火,盖着锅盖,焖一会。
这样卤制好的豚肉,会更加入味,肉质更加软烂。
然后用竹爪篱捞出放凉。
之后,锅里的卤汤继续加入木柴烧开,下入烫好的收拾干净的豚大肠,小肠,豚肚,下入锅里面的卤汤中,豚大肠,小肠,豚肚因为异味大,所以一般不要同其他的豚肉,收拾干净的心肺肝,一起卤,防止串味。
但是卤在一起也可以。
卤味的汤汁也比较浓。
其实对于现在的禾民来说,这样更好吃,卤味的综合味道更浓厚一些。
因为他们的口味,确实比较喜欢重一些。
做好的卤味,也被摆放在陶盆里面。
徐州让大舅张恒在酒肆铺子的墙壁上,挂上早已写好的木牌。
卤豚肉,十个铜钱一碟。
卤豚心,十二个铜钱一碟。
卤豚肝,八个铜钱一碟。
卤豚肺,八个铜钱一碟。
卤豚肠,十个铜钱一碟。
卤豚肚,十二个铜钱一碟。
如果客人有要混碟的,也是十个铜钱。
不过是每样切上一点。
凑一起,拼成一碟。
但是价钱算起来。
一点,也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