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的一定会成的。成与不成,这都是我们该做的事。即便我们现在不做,以后也会有人做。”
“为什么不趁着我们现在能掌握局势,该做的事情就要把它做到,不要给后人留麻烦。”
“虽然有道是大器免成,但冠冕堂皇地说相信后人的智慧,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体现。”朱由榔说道。
“朝鲜的事,你怎么看?”朱由榔话锋一转。
“不知陛下,您指的是具体哪一方面?是对朝鲜国王的处理,还是?”首相彭瑜适时停顿了一下,有力的眼神盯着朱由榔看。
“朕一直在想,是将朝鲜直接变成大明的一个省还是设置总督府,还是保留其藩国?”
“朕先说自已的意见,朕更倾向于将朝鲜变成总督府。”
“朝鲜,是大明外藩。但究其根本其居民语音不与中国相通,本属边夷贱类。不过是像中国学了几分人样。”
“半岛,蛮夷之地,山地多平原少,产出也少,其民众有数百万。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大量移民实边,除了商人有利可图外,不会有太多百姓拖家带口往穷乡僻壤跑。所以臣以为直接设省怕是不太现实。”彭瑜顿了顿,看着朱由榔。
后者面色平静,目光略带赞许,示意首相继续。
“但如果我们在清剿完朝鲜半岛的满清余孽之后,将其直接还给朝鲜王国而不收取任何回报,实在是亏本。所以臣以为,取消朝鲜王国,设置总督府可行。”
“对朝鲜王国的汉化,包括对其社会的整体改造。以对大明国家和总督府的忠诚来磨灭其民族认同。据臣所知,朝鲜半岛有大量居民血脉是来自中原。譬若,那李王家就是陇西李氏在半岛的分支。琅琊王氏,弘农杨氏等都在半岛有分支。”
“总督府选拔官员的标准应当是至少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总督府的官员不要民选,总督府要专制。”
“是的,对于总督府辖地内的居民,不能够跟大明直辖省的汉人百姓一样直接享受未来民主的权利,在政治方面要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但不应该对其基本生活保障造成负面影响。朝鲜总督府辖地内的汉人居民,则可享受跟直辖省份汉人居民一样的待遇。”朱由榔补充道。
“嗨呀!彭老,看样子你很上套嘛!”朱由榔不禁开怀大笑。
“岂敢岂敢,不过是按照陛下思想所来。陛下是总舵手,我们不过是在下面摇旗呐喊的小卒。”
“不要这么说,你们都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每一个有贡献人的功劳,朕都记在心里。”
……
朱由榔静静地看着窗外,心思却停留在之前与首相的关于处置朝鲜王朝的对话之中。他很清楚,朝鲜的处置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军事占领或政治安排那么轻松。这片半岛土地,数百年来都是大明的藩属,虽表面上恭顺,实则暗藏隐忧。
从高丽王朝到李氏朝鲜,他们的君主无不是依靠明朝庇护才能生存。然而,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这些藩属国的忠诚往往随着大明国力的兴衰而变化。
“既然迟早要处理,那为何不趁此机会,将其彻底吞并?” 朱由榔心中坚定,眼中闪过一丝冷冽。
朱由榔回想起万历年间的壬辰倭乱。当时的大明,不远万里派兵援助朝鲜,最终击败了丰臣秀吉的侵略大军。朝鲜王国保住了,但却从未真正对大明感恩戴德,在壬辰倭乱和后金辽东战场上就坑害拖累明军,这样一个墙头草般的政权,真有保留的必要吗?
但朱由榔又明白,朝鲜不同于曾经的云南、贵州那样的蛮荒之地。他们虽然是夷狄,但已经受到中原文化浸润数百年。朝鲜的士大夫阶层熟读儒家经典,以大明为宗主国,在思想体系上深受华夏文明影响。完全将其视为征服的蛮夷之地,显然不合适。
朝鲜的未来,究竟是设省,还是设立总督府?
设省?还是设总督府?
朱由榔轻轻敲着桌面,思索着这个问题。如果直接将朝鲜变为大明的一个省,短期内势必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半岛地理闭塞,山地居多,粮食产量不高,经济支撑力有限。更重要的是,汉族人口在当地的占比过低,若直接设省,恐怕会引起朝鲜人的强烈反抗。
朱由榔清楚,朝鲜半岛的民族认同虽然尚未彻底形成,但随着大明的衰落和满清的兴起,这些曾经的“附庸”很容易滋生独立的野心。若贸然吞并,他们或许不会真正归心,反而会将自已视为被压迫的民族,最终酿成祸乱。
但若设立总督府,情况就不同了。总督府本质上仍是殖民统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半岛,同时避免与当地人发生直接冲突。只要大明能够牢牢掌控朝鲜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朝鲜王国的独立性便会被逐渐蚕食,直至彻底消亡。
“设总督府,是最稳妥的方案。” 朱由榔心中已有定论。
但这还不够。他要的不只是一个被动听命的藩属,而是一个彻底被汉化、消除原先住民民族认同最终成为汉地的朝鲜半岛。只有如此,朝鲜才不会在未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才不会像当初的契丹、女真、蒙古一样,在积蓄力量后反噬中原。这种概率虽然小,但也不是没有。
“明化是关键。”
朱由榔心中已然有了一套完整的规划。他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一幅蓝图:
第一步:语言控制
朝鲜总督府内的所有官员,必须能讲汉语,并以汉语为行政语言。所有官方文书、科举考试、学校教育,一律采用汉文。逐步废除朝鲜文字,强制推行汉字体系。
第二步:行政架构重组
取消李氏王朝的封建体系,朝鲜总督由南京直接任命,所有高级官员均需由大明选派,不得由本地人担任。逐步让朝鲜士族失去政治权力,并让一部分中原士人进入总督府体系。
第三步:人口置换与汉人移民
鼓励中原商人、士族移居朝鲜,在经济上渗透半岛。同时,在未来数十年内,逐步向朝鲜移民大量汉人,以削弱朝鲜人的主体性。一旦朝鲜汉人比例达到40%以上,即可考虑改制为大明正式省份。
第四步:政治隔离
在朝鲜地区严格推行政治等级制度。朝鲜本地人不得享有直辖省汉人的全部权利,尤其是在国会和地方行政中必须受到严格限制。汉人在半岛可享有与中原相同的权利,而朝鲜人则需接受总督府的统治。
民族国家的方向
朱由榔明白,自已正在一步步将大明从传统的“华夷秩序”向现代的“民族国家”转变。过去的大明,是一个讲究“天子牧天下”的儒家帝国,华夷之别仅限于文化层面,而非种族层面。
但如今,历史的教训已经告诉他,单纯的文化统治远远不够,必须依靠民族认同与归属感,才能让大明或者说汉国真正强盛。
他从满清的崛起中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建奴本是蛮夷,但他们掌握了大明的军事、政治资源,最终反过来征服了大明。而这一切,正是因为大明对夷狄过于宽容,给予了他们太多的自主权。
这一刻,朱由榔终于下定决心——
“朝鲜不会再是大明的外藩,而是大明的领土。只是,在汉化进度未完成之前,总督府是最好的选择。”
朱由榔缓缓睁开眼睛,目光中透着坚毅。
“一旦朝鲜的汉人占比达到一定程度,总督府的使命就完成了。”
到那时,“朝鲜”这个词将彻底从历史中消失,半岛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区域,而是大明帝国的一部分。
“打那之后,天下将再无朝鲜,唯有大明一布政司。后人会感谢我的。”
朱由榔轻轻一笑,知道自已已经为未来的大明,或者说未来的汉人国家,奠定了最重要的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