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的雨丝缠绵悱恻,却洗不净心理康复中心施工现场的泥泞。沈知遥撑着伞站在钢架旁,看着工人们将最后一块玻璃幕墙吊装到位。远处传来救护车的鸣笛,恍惚间竟与七年前那场大火的警笛声重叠。她下意识摸向口袋里的槐叶书签——那是苏砚出狱后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
"在想什么?"带着笑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砚穿着工装裤,肩头还沾着木屑,手中捧着一盆刚移栽的小槐树苗,"医生说我适合园艺治疗,没想到还真像那么回事。"他将树苗轻轻放进挖好的树坑,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安置易碎的珍宝。
沈知遥蹲下身,与他一同填土。潮湿的泥土裹着青草香,让她想起城郊那棵老槐树。"下周就要试运行了。"她用手套蹭掉脸颊的泥点,"第一批病人里,有个目睹父母车祸的小女孩,和当年的你..."话未说完,苏砚己经伸手按住她的手背。
"所以我们才要在这里种下整片槐林。"苏砚的掌心带着薄茧,却暖得惊人,"知遥,你看。"他指向天空,几只蝴蝶正绕着钢架盘旋,翅膀折射出虹彩,"它们破茧的时候一定很疼,但飞起来的样子真美。"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玻璃碎裂的声响。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冲向心理咨询室。推开门,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那个因网络暴力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少年,正握着半截玻璃杯,手腕上的血珠滴落在满地狼藉的诊断书上。
"别动!"沈知遥迅速扯下围巾缠住少年手腕,声音冷静得如同在手术室。苏砚己经搬来急救箱,消毒棉、止血带在他手中翻飞,动作娴熟得不像个曾被束缚在病床上的人。"还记得我们在团体治疗里学的呼吸法吗?"他蹲下身与少年平视,声音里带着让人安心的沉稳,"跟着我吸气,呼气..."
少年颤抖着重复苏砚的动作,眼神却死死盯着自己的伤口。沈知遥突然想起苏砚第一次在诊室自残的场景,那时的他也是这样,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对抗无法承受的愧疚。"你看这些血。"她突然开口,指尖蘸起血珠在白纸上画出一道蜿蜒的红线,"它像不像河流?"
少年愣住了。苏砚默契地接话:"河流总会找到入海的方向,就像痛苦,也需要出口。"他举起自己布满疤痕的手腕,"这些伤口曾是我的牢笼,但现在..."他看向窗外随风轻摆的槐树苗,"它们教会我如何带着伤痕前行。"
少年的泪水突然决堤,混着血渍滴在画纸上,晕开一片诡异的绛红。沈知遥轻轻抱住他颤抖的肩膀,余光瞥见苏砚悄悄抹了把眼角。这一刻,三个人的命运仿佛在血泪中交织成新的纽带。
深夜,沈知遥独自坐在办公室整理病历。台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墙上投出蝴蝶振翅的形状。手机突然震动,是苏砚发来的消息:"楼顶的槐树苗开花了。"
推开天台门的瞬间,沈知遥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二十盆小槐树苗沿着围栏整齐排列,每一株枝头都缀着米粒大的花苞,在月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苏砚倚着水箱,手中捧着她落在诊室的围巾,上面的血迹己经洗净,绣着的"破茧"二字在夜风中若隐若现。
"你说蝴蝶破茧时会疼。"苏砚将围巾轻轻披在她肩上,温度顺着织物渗入肌肤,"但如果有光,再疼的蜕变也值得期待。"他指向城市灯火,远处高楼的霓虹勾勒出蝴蝶翅膀的轮廓,"就像这个康复中心,我们困住彼此的'茧',终于变成了照亮别人的光。"
沈知遥伸手触碰花苞,花瓣突然轻轻绽开,细小的花粉落在她掌心。这一刻,七年前那场大火的灼痛、无数个治疗室里的对峙、还有天台月光下的倾诉,都化作这缕清甜的槐花香。她转身时,苏砚正张开双臂,眼神里盛满比星光更璀璨的希望。
"欢迎回家。"他说。
风掠过天台,槐树苗沙沙作响,像是千万只蝴蝶振翅欲飞。沈知遥扑进那片温暖,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与苏砚重合。在这个被救赎与治愈填满的夜晚,他们终于明白,真正的破茧不是忘记伤痛,而是带着伤痕拥抱新生,将曾经困住灵魂的枷锁,锻造成照亮他人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