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黛玉不还泪
重生之黛玉不还泪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重生之黛玉不还泪 > 第30章 可愿与我共赴余生

第30章 可愿与我共赴余生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黛玉不还泪
作者:
三条咸鱼精
本章字数:
2966
更新时间:
2025-06-06

苏培盛接到王熙凤辗转送来的密信,不敢怠慢,立刻呈给胤禛。

胤禛展开信笺,目光扫过,周身的气压瞬间降至冰点!书房内仿佛有寒流席卷,连烛火都为之摇曳!

“好!好一个贾府!好一个史太君!好一个贤德妃!” 胤禛的声音低沉如冰,每一个字都淬着骇人的怒火与杀意,“竟敢如此算计逼迫于她!竟敢拿她的终身当筹码!视本贝勒如无物!”

当他看到黛玉那句“宁死,不入此局”和“前路茫茫,可有容身之处”时,心口如同被利刃狠狠刺穿!她的无助、绝望、决绝和对他的全然信任,像最炽热的火焰,瞬间烧尽了他所有的理智与克制!

他猛地起身,走到书案前,提笔饱蘸浓墨。这一次,他不再有任何隐忍,不再有任何顾虑,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将积压己久的情意与霸道倾泻而出:

“玉儿安心,万事有我。” “贾府昏聩,痴心妄想!圣旨之事,绝无可能!” “前路非茫,吾心昭昭。此心此身,愿为卿系。风雨同舟,白首不离。玉儿,可愿与我共赴余生?”

他封好信,唤来苏培盛,眼神凌厉如刀:“火速送至林姑娘手中!

黛玉收到了胤禛那封炽热滚烫的回信。

展开信笺,那力透纸背的“万事有我”、“绝无可能”让她心头一松,积压的阴霾瞬间消散。而当目光触及“此心此身,愿为卿系”、“风雨同舟,白首不离”、“可愿与我共赴余生?”时,黛玉苍白的脸颊瞬间飞上红霞,如同雪地里绽放的红梅。那双总是含愁的秋水明眸,此刻漾起层层涟漪,闪烁着难以置信的惊喜、释然与一种前所未有的明亮光彩。

泪水无声滑落,却是喜悦的泪水,是挣脱樊笼、重获新生的泪水。她看着那力透纸背、饱含深情的字句,仿佛看到了胤禛那双深邃坚定、只映着她一人身影的眼眸。

她走到书案前,重新铺开一张薛涛笺。这一次,她的心异常宁静,带着尘埃落定的安然与对未来隐隐的期盼。她提笔,在胤禛那封炽热的信笺末端,蘸着心头最浓烈的情意,郑重而清晰地写下了一个字:

“愿。”

这个“愿”字,娟秀中透着风骨,轻盈却重逾千斤。

收到回信的胤真心情大好。苏培盛,备马,即刻随我入宫面圣。

胤禛面圣,并未一上来就提私事,而是先沉稳奏报了关乎首隶、山东数省的重大治水方略。他条理清晰,数据详实,从河道疏浚、堤坝加固到灾民安置、灾后重建,规划得滴水不漏,成效预期显著。这份务实高效、为国为民的奏报,深得皇帝赞许,龙颜大悦。

待皇帝抚须颔首,心情极佳之际,胤禛才从容跪下,姿态恭谨,语气却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恳切:

“皇阿玛,儿臣尚有一不情之请,恳请皇阿玛恩典。”

“儿臣倾心于姑苏林氏孤女黛玉己久。林氏乃前科探花、两淮巡盐御史林如海遗女,温婉聪慧,品性高洁,更于儿臣困顿之时,以诗书慰藉,乃儿臣心之所系,情之所钟。”

“今林氏孝期己满,儿臣斗胆,恳请皇阿玛恩典,赐婚于儿臣与林氏黛玉!”

他微微抬头,目光坦荡而坚定:“此次治水之功,实赖皇阿玛天威与地方官员用命。儿臣不敢居功,唯愿以此微末之劳,换取皇阿玛成全此姻缘!求皇阿玛恩准!”

这番话,可谓滴水不漏:

皇帝看着自己这个素来冷峻刚毅、不近女色的儿子,此刻竟流露出如此真挚的情意,且所求对象是忠臣遗孤、才名在外的县主,又主动提出以功劳相换,心中顿生感慨与欣慰。他捋须大笑:

“好!好一个‘情之所钟’!胤禛,你难得开口求朕!林氏女贤良淑德,才貌双全,堪为皇子福晋!朕准了!”

皇帝当即对侍立一旁的大学士道:“拟旨!赐婚西贝勒胤禛与县主林黛玉!着礼部按制筹办!”

“儿臣叩谢皇阿玛隆恩!”胤禛深深叩首,心中巨石落地。同时有种不切实际的恍惚,从得知这是红楼世界,他只想守护黛玉,没想到兜兜转转,可以与她共度余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