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第一天,差点变太监,大唐行
穿越第一天,差点变太监,大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第一天,差点变太监,大唐行 > 第16章:中毒的使臣

第16章:中毒的使臣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第一天,差点变太监,大唐行
作者:
低配细狗
本章字数:
4406
更新时间:
2025-06-08

第16章:中毒的使臣

为御猫“狮子骢”成功施行剖腹产,让苗峰一步登天,成了皇后坤宁宫内侍监里的人。

他的身份,也从一个普通的杂役太监,变成了皇后身边有品级的内侍。

虽然官职不高,但“皇后近侍”这西个字,在宫里,就是一块比任何官职都好用的金字招牌。

他不再需要被关在清芷阁的偏殿,而是在坤宁宫里,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干净明亮的屋子。

他甚至可以借着“为皇后查阅医书”的名义,自由出入太医署的藏书阁。

更重要的是,他与齐王李烨的会面,变得更加方便和隐蔽。

李烨每天都会来坤宁宫向皇后请安,这为他们商议事情,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在李烨的支持和皇后的庇护下,苗峰如鱼得水,开始系统地整理和验证自己脑中的现代医学知识,并试图寻找能在这个时代付诸实践的方法。

就在他以为可以安稳地度过一段研究时光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将他,以及他身后的李烨,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大唐的属国新罗,派遣了使臣团前来长安朝贡。

皇帝在宫中设下盛大国宴,款待远道而来的使臣。

宴会之上,觥筹交错,歌舞升平,一派盛世气象。

然而,就在宴会进行到一半时,意外发生了。

新罗的正使,金大人,突然脸色发白,捂着肚子,露出痛苦的表情。

紧接着,他便开始剧烈地呕吐和腹泻。与他同席的几位新罗副使和随从,也接二连三地出现了相同的症状。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宴会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皇帝震怒,立刻命太医署所有在值的御医,前来诊治。

太医们围着上吐下泻、己经快要虚脱的新罗使臣,会诊了半天,最后得出了一个非常“稳妥”的结论——水土不服。

“启禀陛下,”钱太监躬身说道,

“新罗使臣远道而来,饮食不服,水土不适,加之饮酒过量,才引发了肠胃的紊乱。此非大碍,只需静养,辅以和胃理气之汤药,数日后便可痊愈。”

这个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托词。

果然,他们开出的温和汤药,对新罗使臣们那暴烈的症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到了第二天,金大使甚至开始发起了高烧,一度陷入昏迷,情况变得十分危急。

这件事,立刻就从一个单纯的医疗事件,上升到了严重的外交事件。

一个外国使臣,在参加皇帝御赐的国宴后,离奇地“水土不服”到快要死了,这事怎么听,都像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投毒。

新罗使臣团里,开始出现恐慌和猜疑的情绪。朝堂之上,也是议论纷纷。主管鸿胪寺的官员,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负责处理此事的李烨,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知道,若是不能妥善解决,不仅会损害大唐的声誉,更会影响他在父皇心中的评价。

万般无奈之下,他再次想到了他那无所不能的底牌——苗峰。

当李烨将使臣们的症状,对苗峰详细描述了一遍后,苗峰几乎立刻就否定了“水土不服”的诊断。

“殿下,这不是水土不服。”苗峰的语气十分肯定,

“水土不服的症状,是缓慢的,不会如此集中、如此暴烈地爆发。而且,发病的全是新罗人,这说明,问题出在他们共同吃过的某样东西上。”

“你的意思是?”

“这是典型的食源性疾病,用这个时代的话说,就是‘中了食毒’。具体来说,是细菌性痢疾。”苗峰做出了精准的判断。

他随即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三管齐下的解决方案。

“第一,止泻。病根在于肠道内的‘湿热之毒’(细菌),必须用猛药清之。

黄连,此物大苦大寒,乃清热燥湿、止痢之圣药。以黄连为君药,配以清热解毒之辅药,立刻煎服,便可止住腹泻。”

“第二,救命。”苗峰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上吐下泻,最致命的,不是病,而是‘脱水’。

病人体内的津液己经耗尽,若不及时补充,必死无疑。请立刻用干净的滚水,兑入适量的食盐和蜜糖,调成‘生脉之饮’,让使臣们不拘时、大量饮用。

此举,可保其性命不失。”

“第三,查源。”苗峰最后说道,“请殿下立刻派人,彻查昨夜国宴的所有菜品。尤其是一些生冷、没有完全煮熟的河鲜海产。

找到所有新罗人都吃过,而我们唐人却很少碰的菜肴,问题,一定出在其中。找到源头,才能洗清我们‘下毒’的嫌疑。”

李烨听完这番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的分析,心中大定。他立刻将这套方案,以自己的名义,上报给了焦头烂额的皇帝。

皇帝听闻齐王有如此周密的对策,大为赞许,立刻命他全权负责。

苗峰开出的“黄连解毒汤”和神奇的“生脉之饮”(口服补液盐),被迅速地送到了新罗使臣的馆驿。

效果,立竿见影。

药到病除!

不过半日,金大使的腹泻就奇迹般地止住了。

在大量饮用“生脉之饮”后,他那因为脱水而虚弱不堪的身体,也重新焕发了生机。到了第二天,他己经能下床行走了。

与此同时,顺着苗峰提供的思路,调查也有了结果。

他们在国宴的一道名为“凉拌蚶子”的菜肴中,发现了问题。

这道菜,因为口味独特,几乎全被新罗使臣们吃光了,而唐人的官员,却很少动筷。

问题,果然出在这里。

一场险些酿成巨大风波的外交事件,就这样被李烨举重若轻地完美解决了。

朝堂之上,赞誉之声,不绝于耳。皇帝对李烨的沉稳、干练和“善于纳谏”,大加褒奖。

李烨的声望,第一次,真正在文武百官面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几天后,己经完全康复的新罗大使金大人,亲自备下厚礼,来到齐王府,对李烨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

“若非殿下援手,本使一行,险些客死异乡。”金大人感慨道,“大唐不仅国力强盛,这医道,也如神迹一般,令人敬佩!”

李烨含笑接受了这份赞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