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商路初通,惠及民生
与“西海通”商号的王有德管事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整个西山坡都洋溢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期待。
这不仅仅意味着他们冬闲时节的手工活计有了稳定的销路,
更代表着西山坡的产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这片贫瘠的山坳,与外界的广阔市场连接了起来。
林冬深知此事的意义,她没有丝毫懈怠,立刻着手组织人手,为“西海通”的第一批订单做准备。
“赵大嫂,孙大娘,”林冬将负责女红和食物加工的几位核心妇人召集起来,
其中包括刘春生的妻子赵氏和孙大石的老伴孙大娘,她们在冬闲时表现最为出色,手艺也最为精巧,
“王管事这次订购的安神香包要三百个,五味酱菜和什锦腌菜各五十坛。
品质是第一位的,我们不仅要做出来,更要做得比上次送到镇上集市的还要好,
才能对得起‘西海通’的招牌,也才能为我们西山坡的产品打响名声。”
妇人们闻言,皆是精神一振,连声应是。
她们如今对林冬是言听计从,更对这份能为家里带来额外进项的“营生”充满了热情。
接下来的日子,管事房那间宽敞的屋子,便成了西山坡最繁忙的“手工作坊”。
妇人们在林冬的指导下,对香包的用料、配比、缝制工艺都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香囊的布料,统一采用了林冬从府里带出来的、质地较为细密的素色棉布(上次林福管家送来的物资中有一些),
绣样也由林冬亲手绘制了几款更为雅致简洁的兰草、修竹图案,取代了先前略显粗陋的随意搭配。
填充的草药,更是严格按照林冬的配方,精心挑选、晾晒、研磨,确保香气纯正持久。
至于酱菜和腌菜,林冬也引入了更为精细的制作流程。
从食材的挑选、清洗、切配,到腌渍的盐度、糖度、香料的配比,再到陶坛的清洗消毒、密封的时长,
每一个环节,她都亲自把关,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当然,随着产量的增加,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比如,制作安神香包所需的几种核心草药,光靠山野采摘己渐渐供不应求。
林冬便当机立断,在药材试验田旁边,又开辟出几分地,
专门用来人工培育这几种用量较大的香草药材,并指派了几个心思细密、对草药有兴趣的妇人专门负责照料。
又比如,腌制酱菜需要大量的陶坛。西山坡原有的坛坛罐罐早己不敷使用。
林冬便让刘春生和护卫周武,赶着骡车,去附近几个镇子上的窑厂,以一个公道的价格,大批量订购了一批大小规格统一的优质陶坛。
这些投入,虽然暂时增加了成本,但林冬知道,要想做长久生意,保证品质和稳定供货,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半个月后,当三百个绣工精致、香气怡人的安神香包,和一百坛色香味俱佳、封装严密的酱菜腌菜,
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管事房前时,所有参与制作的妇人们,眼中都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二小姐,都……都做好了!”赵氏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林冬仔细检查了每一件成品,满意地点了点头:
“辛苦大家了。这些东西,凝聚了我们西山坡所有人的心血,定能让‘西海通’的王管事满意。”
她让刘春生和周武、吴勇三人,用骡车将这第一批货物,小心翼翼地送往青石镇,交予王有德管事在镇上的接洽点。
数日后,刘春生他们带着一脸喜色回来了。
不仅顺利交割了货物,更带回了王管事预付的、一笔远超他们预期的丰厚定金,
以及对西山坡产品品质的高度赞扬和追加订单的意向!
这个消息,让整个西山坡都沸腾了!
当林冬将那沉甸甸的银裸子和铜钱(王管事特意兑换了些方便庄户们使用的铜钱)分发到每一个参与劳作的妇人手中时,
她们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向林冬道谢。
这点银钱,或许在京城富贵人家眼中不值一提,但对她们这些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庄户而言,却是足以让一家老小改善数月生活的“巨款”!
“二小姐,您真是我们的活菩萨!有了这些钱,俺就能给娃儿扯几尺新布做身衣裳了!”
“是啊是啊!俺也能给当家的买点好酒暖暖身子了!”
听着众人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喜悦,林冬心中也充满了温暖。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银钱,更是尊严,是希望,是她们通过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底气。
林冬并未将这次的收益全部发下去。
她召集众人,开诚布公地商议了这笔钱的用途。
“诸位乡亲,”她朗声道,“这笔钱,是我们西山坡‘副业’的第一笔大进项。
我以为,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提议,除了按劳给大家分发一部分外,余下的,我们用作三件事。”
“第一,是扩大再生产。我们要购买更多的原材料,或许还可以添置些更称手的工具,让我们的香包和酱菜做得更好,卖得更多。”
“第二,是改善我们庄上的公共设施。
我瞧着大家平日里做饭洗衣,都在露天,冬冷夏热,多有不便。
我想着,是不是可以合力修建一间宽敞明亮的公用厨房和浣衣房,再砌上几个好用的省柴灶,让大家的日子也能舒坦些。”
“第三,便是储备应急。天有不测风云,我们庄上底子薄,总要有些积蓄,以备不时之需。”
她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既顾及了眼前的实惠,又考虑了长远的发展,更体现了对众人的体恤。
庄户们听了,自然是无不拥护。
于是,在林冬的带领下,西山坡在忙碌的夏种夏管之余,又掀起了一股“改善生活,建设家园”的热潮。
妇人们制作香包酱菜的劲头更足了,男人们则在刘春生和护卫们的带领下,开始平整地基,采石运料,为修建新的公用厨房和浣衣房而忙碌着。
与此同时,关于西山坡“土产”竟能与京城大商号“西海通”搭上线的消息,也通过各种途径,再次传回了林府。
林承业听闻此事,惊讶之余,更是对林冬的经商天赋刮目相看。
他特意派人传话,不仅嘉许了林冬的能干,还额外赏了她五十两银子,让她“放手去做,不必顾虑”。
王氏和林月儿在各自的院中听到这些消息,更是气得银牙暗碎,却也只能徒呼奈何。
她们发现,那个曾经任由她们搓圆捏扁的庶女,如今早己羽翼渐丰,飞出了她们所能掌控的范围。
盛夏的阳光,将西山坡照耀得一片金黄。田地里,禾苗茁壮,生机盎然;
新规划的工坊区(暂时还只是几间修葺好的大屋),人声鼎沸,充满了劳动的喜悦;
而不远处,新的公用厨房和浣衣房的地基,也己初具雏形。
林冬站在山坡上,望着眼前这片由她一手打造出来的、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家园,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豪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西山坡的未来,绝不仅仅是温饱。”
她唇角微扬,眼中闪烁着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
“各位看官,本小姐这‘种田’加‘经商’的路子,是不是越走越宽了?
下一步,该给我们的产品,打上一个独一无二的‘西山坡’烙印了!
己经31章,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看到这里。冒个泡吧,小可爱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