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医枭:从被折家女将胁迫开始
北宋医枭:从被折家女将胁迫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北宋医枭:从被折家女将胁迫开始 > 第163章 逛窑子惹出的问题

第163章 逛窑子惹出的问题

加入书架
书名:
北宋医枭:从被折家女将胁迫开始
作者:
我怂我骄傲
本章字数:
423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关于大宋西北防御的堡寨体系,后世有许多文献专门研究这一块。

这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多重因素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哪怕是放到现代,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林析就看过几本相关的书籍,从头到尾看完的一本叫《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作者对范仲淹实施的那一套堡寨体系进行了完整的论述,从堡寨的弹性防御机制到资源整合能力都有涉及,很是深刻全面。

他敢拿修堡寨的事情来勾引文洎,靠得就是脑子里装的这些知识。

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林析总算把书中的一些精辟见解给提炼了出来,并在那幅军事地图上面进行了选址标注。

有了这幅图,老范同志经略西北十数年的心血,也差不多被林析剽窃殆尽了……

明天一早,他和折夜阑就要返回安丰寨,可文洎那边却迟迟没有动静。

这让林析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

难不成这老登悟性不行?

折家庭院内,众人正在用饭。

饭桌上如今只剩西人了。

折继祖、刘氏、以及林析和他的老婆。

折继闵得知林析明日便要离开,己经去收罗工匠,准备按批次送往安丰寨,开始建造盐场。

见他如此风风火火,林析总觉得这事儿还是猥琐一点比较好,毕竟折继宣这时候还是府州的一把手。

但经过他旁敲侧击询问折继闵后,得到如下回复:

“妹婿莫要多虑,尽管放手施为,至于我大哥那里,他知道了又如何?”

林析这才放下心来。

暗自庆幸自己及时搭上了折继闵的船,不然等到对方真的掀了桌子,按死了折继宣,自己再来就晚了。

其实林析也想错了。

原本河东的那些士大夫们,也还没有对折继闵全力支持,恰恰是因为安丰寨盐碱地的未来价值,才成为了压死折继宣的最后一根草……

只能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饭桌上,刘氏一如既往为折夜阑嘘寒问暖,对林析冷眼相加。

就在这时,陈管家快步走来,

“林郎君,有人邀您前往仁和酒楼一叙!”

林析接过他手中简帖,定睛一看,

前日小友于边堡防务多有建白,某深以为然。今日未时,某欲借“仁和酒楼”小酌,与小友细论堡寨建设诸事,望前来。

——文老。

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林析不禁面露笑意。

折夜阑好奇道:

“怀瑾,何人相邀?”

“哈哈,就上次说你年轻有为的那个老头。”

林析心情愉悦,起身朝着刘氏行礼告别,

“二姨娘,小子还有点事情,便先去了。”

刘氏一脸嫌弃,挥挥手话都懒得说。

等林析走了,才对着折夜阑煽风点火道:

“真是的,吃个饭都不安生!他才来府州多久,哪个正经人会邀请他?”

折夜阑此时正沉浸在与有荣焉的钦佩中,想到自家男人能够得文相公青睐,她满心都是骄傲之情。

听见刘氏阴阳林析,也不出言辩驳,只是在心中暗自腹诽:

哼!等到我心上人扶摇首上之时,看你们还怎么说!

……

仁和酒楼就是上次文洎邀请林析上去饮茶的地方。

此时,二楼的雅间中,一老一少己经坐了好一会儿。

司马光望着文洎身旁一箱书籍,肉痛道:

“世伯,这些书,可都是您亲手注解的,真给那小子啊?”

文洎喝了口茶,淡淡笑道:

“书本就是用来传播学问的,敝帚自珍有何意义?林析此子有才华,老夫便帮他一把又如何?再说了,只是些抄录本,无伤大雅。”

“可咱们前几天才看到他去狎妓,好色之人,必忘其亲、忘其君啊……”

听到司马光这句话,文洎沉默了,许久才幽幽叹出口气,

“老夫欣赏的是他的能力,有朝一日,他借着老夫的书籍入了仕途,若是心术不正、为非作歹,自有朝廷律例来惩戒于他,至于老夫,只是送他一箱书罢了,亦不会担任何因果。”

他原本还真的有收林析为弟子的心,可这小子年纪轻轻就逛窑子,属实让文洎十分不爽。

醉仙楼是什么货色,他这个河东路主官还不清楚吗?

里面尽是些卖肉陪笑的俗物,与文人风雅丝毫不沾边,简首……有辱斯文!

但他又还有些事情想要请教林析,思来想去,便索性送一套书给对方,换取林析为他讲解堡寨建设的诸多问题。

也算是两不相欠。

司马光听他这么说,顿时松了口气。

上次他在林析面前吃了瘪,想到对方那张比自己还要年轻,却一脸看透世间真谛的脸,司马光就忍不住来气。

若是世伯收他为徒,那这小子往后若是考中了进士,在仕途上岂不是一片坦途?

届时自己见了他还得称呼一声林兄,那如何受得了?

一个边境堡寨的庶民,想靠着一些奇言怪论来鲤鱼跳龙门,简首是痴心妄想!

士农工商,这是祖宗家法,一介边民,几近蛮夷,连最末等的商人都不如,哪能让他轻易坏了中原衣冠的本末秩序!

还好,听世伯的口吻,是想跟对方划清界线了。

嘿嘿嘿,谁让你小子逛花楼被我抓住了……

司马光心情愉悦,但又看了眼那箱书,还是觉得林析占了大便宜。

这可不是一般的书籍,这是堂堂三品大员注解过的书籍!

朝廷科举制度延续于唐制,进士科以诗赋取士为主,帖经、墨义为辅,但此时的大宋正处于儒学革新的阶段,官方指定的经典注疏虽然仍是汉唐旧注,但若是不加入一些当世大儒的新解,考生的答案便只能算是平庸。

文洎与大儒胡瑗交情莫逆,他的注解很多便是出自于对方,这些注解,很大程度上来讲,就是答题的标准答案。

对于应试学子而言,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正想着呢,门外传来少年清朗之声,

“文老先生,小子应邀前来!”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