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村部,己经错过了饭点,村民们吃过饭后便各自散去。
只剩下几位长辈在屋内闲聊,听到外面的声响,支书三伯便走了出来。
他一眼就看到了林陌等人走进院子。
“小林子,你们是回来参加淮云婚礼的吗?”
“没错,三伯,稍等会啊!我们先将粮食搬进仓库。”
林陌回答后,便和淮兴、淮云一起将车上的粮食搬向里面的仓库。
搬完粮食后,林陌将自行车递给了旁边的淮兴和淮云,他们明天需要去接亲。
何雨水的女式自行车明天也要给京茹,她打算跟去凑热闹。
这时,三婶和秦淮茹的母亲从厨房走了出来,
“小林子,淮茹,你们回来了,吃过饭了吗?”
“还没有,能给我们准备点吃的吗?我们也刚回来。”
秦淮茹和三婶打过招呼后,便拉着她母亲朝公共厨房走去,“妈,三婶,我们先去做点吃的吧!”
秦淮兴和秦淮云心领神会,骑上自行车匆匆离开,显然是急着回家炫耀去了。
林陌和其他几位女性提着东西,走进了村部给长辈用餐的餐厅。
刚一进门,大爷便热情招呼道,“小林子,姑娘们回来了,快过来坐坐,跟我们说说最近的情况。”
众人向长辈们问好后坐下,玉茹和烟茹便去给大家拿碗倒水。
屋内只有二伯、三伯和西位老爷子,林陌略带疑惑地问道:“今天怎么了,几位老爷子都在啊?”
二伯不悦地回答道,“还不是因为你小子的事,你的房子地基己经建好了,现在就等土砖干透。”
三伯接着道:“我们正在讨论给你挖井的事,这样又得增加人手,挖两口井至少需要再加六个人。”
原来如此,长辈们考虑得比他周到多了,林陌之前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
林陌感到非常感动,他前世所见,大多数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许多人连一个真心朋友都没有,总是在计较得失,算计着如何活得比别人好。
亲情因此而被忽视,爱情成了奢望。
自从林陌穿越过来后,他己经记不清自己被感动了多少次。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算计,但在林陌看来,那些都是小事。
至少,许多人都是真心为他好,比如王主任,秦家村的村民。
这种感动,他前世,只在父母身上体验过。
让他感觉自己是真真切切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旁边的三爷看到他发呆,用烟锅敲了敲他的手臂,“想什么呢,这么出神,我问你话呢。”
林陌回过神来,朝几位长辈尴尬地笑了笑,“没事,谢谢各位长辈了,你们看着办吧。
京茹会把准备的工业票和钱,交给二伯吧,你们看着置办就行。”
坐在下首的秦京如立刻从挎包里掏出210张工业票,和300块钱递了过去。
这些是林陌积攒的,以及从街道办换来的所有工业票。
因为购买电线、灯泡、钉子以及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都需要工业票。
几位长辈看到这么多,二爷看向林陌,“小林子,这么多,用不完啊?”
林陌解释道:“明天淮云和村里都需要,多余的就大家看着办吧。”
二爷也是秦京茹和秦淮茹的亲爷爷,秦京茹的父亲三兄弟是二爷小老婆所生。
西位老爷子中,除了4爷,其他三位都有两房妻子。
这是旧时代的遗留问题,他们村子偏僻,遇到兵灾就躲进山里。
在昌平这一带,算是损失最少的几个村子之一。
主要因为国党和小日子都不太看得上这里,连地主都不愿意要这里的地。
不得不说,他们的祖辈和林陌的师爷们眼光独到。
二伯接过工业票,粗糙的手指一张张数着,脸上的皱纹逐渐舒展开来。
三爷眯着眼睛抽着旱烟,偶尔咳嗽两声,
“这些票子足够置办不少东西了,回头让老二家的去趟县城。”
西爷捋着花白胡子,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小林子,你那房子上梁的时候?得挑个好日子。”
他转头看向其他几位老人,“要不要你来定个日子?”
林陌摇摇头,“按通书上日子来就行,不需要太在意,我命硬,顶得住。”
几位长辈相互看了看,读点点头看向二伯,二伯会意,
“那行,估计你到时也不在村里,我们看着来选日子吧!。”
这是秦淮茹端着端着一大笼热气腾腾的玉米面窝窝头,放到圆桌中间。
身后跟着三婶和秦母,手里捧着几盘菜和咸菜。
“饭好了,先吃饭吧!”
众人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路上就吃了几个包子,根本不顶事。
特别是几女和林陌,都修炼了,吃的也多。
长辈们看着林陌和几女吃的香,都面露慈祥的笑容。
吃完饭,几女帮着把桌子收拾干净。
林陌喝了口水,这才朝几位老爷子说道:“各位爷,
那房子拉电线的话会不会被外人看到啊?这样不就暴露了?”
大爷眼角笑出褶子,安慰道:“你小子放宽心,法子早给你备好了,保准万无一失。”
见林陌还拧着眉发愣,三伯磕了磕烟袋锅,烟丝簌簌落在地上:
“你五伯和十八叔家,不是住在我们这山坳的最里面啊,从他们那分过去就行了,谁能发现?”
这话一出口,林陌顿时醍醐灌顶。
可不是嘛!5伯和18叔都是村里猎户。
守着进山必经之路,作为美茹的爹,也是自己得便宜老丈人。
那片地荒得很,连当时分土地的测量队都没进去过。
因为没有良田和荒地,平日里根本没外人踏足。
而且你当村口站岗的民兵,手里枪是吃干饭的啊。
要进秦家村不需经过村口的岗亭,一只苍蝇也飞不进来。
不然他们村早被小日子和国党把壮丁抓光了。
连外面山脚下,挨着梁家村当时都全部从这边躲进山里。
想到这儿,他心里石头落了地,转而叮嘱道:“各位爷,
淮茹、梦茹和美茹都怀着身子,往后住在村里,可得多照应着点。”
“呸!”
三爷一听拿着烟锅又朝他脑袋来了个爆栗,“说的什么浑话?都是自家娃娃还用你教?”
大爷也拉下脸,“你有这心思,还不如多想想如何把你那群兄弟们带出去。
让我们少操点心,特别是那些没结婚的。”
三伯跟着叹气,附和道,“当年村里咬牙办私塾,男女娃都逼着读书。
可不就是盼着大家有出息,别一辈子困在山沟沟里?”
林陌揉着脑袋连连点头,要说村里这些老爷子,眼光真是长远。
打三伯那辈闹饥荒闹兵灾起,私塾就没断过香火。
到了秦淮茹她们这代,最差也是小学毕业,大半都读完初中。
就说秦淮茹,年轻时模样俊俏又有文化,不然贾东旭能巴巴地看上?
人家贾东旭模样周正、会来事儿,原著里他死后,街坊邻居没一个说他不好的。
易中海收他当养老儿子也不是没道理。
要不是看在死去的贾东旭和秦淮茹面子上,就贾张氏那胡搅蛮缠,还嘴臭的性子。
光凭农村户口这一条,早被人撵回乡下了!
真当邻居是你亲朋啊,就算是亲朋也要经常走动吧。
所以说原剧拍的太扯淡了,正因如此,看起来到处都是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