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温若沁本人
温若沁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家里人也非常支持,在温若沁十五岁的时候为了梦想,温若沁只身去H国,当了三年的练习生,在H国出道,因为在H国遍地都是男团女团,她所在的女团刚出道的时候小火了一把,后面因为是小公司,后续资源跟不上,渐渐的没什么水花,再加上H国人特别排外,她是队内唯一的外国人,也是最小的,会受到多多少少的排挤,在她们团火的时候,也有些资源找她,但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司都以她拒绝的借口把资源推给别的成员,在别的成员参加各种活动节目的时候,温若沁不是在练习室就是在宿舍呆着。
有天,她去公司的时候,听到公司代表和别人的对话,她才知道这些,正当她犹豫要不要和公司解约的时候,没想到公司破产了,温若沁就义无反顾的回国了。
回国后,温若沁在国外稍微有些知名度,就顺利进入内娱,在内娱,美女遍地,她签的公司也是小公司,能给的资源不多,温若沁只能在各个节目刷脸。
她回国的时候正巧碰到国内兴起选秀节目,她的公司也帮她报名参加,公司没想过她能挺到最后,她特别争气,又有丰富的舞蹈功底,人长的美,在平时排练的时候也经常帮助其他人,大家对她的好感首线上升,最后她以第三名出道。
出道后,她们队里的资源还不错,会参加一些晚会,颁奖典礼,她们团是限定团,两年后,她们开了告别演唱会就解散了,她又回到不温不火的状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糊咖。
好在温若沁的经纪人特别努力,经常给她接些资源,比如偶像剧的客串,演女主的闺蜜,男主的白月光之类的,温若沁比较用功努力,即使再小你角色她也认真完成,有很多合作过的导演也很喜欢她,每次有什么小角色,都会想到她,没办法谁让她便宜呢。
刚出道的温若沁还在意火不火,粉丝多少,后面温若沁就渐渐接受了,这火不火全靠命,她现在这样也挺好的,有戏就拍,有舞台就上,平时也能挣点钱,人不火,也不怕被人拍到上热搜。
对于温若沁躺平的咸鱼想法,她经纪人乐乐特别不同意,他始终相信温若沁一定会火的只是差个机会罢了。
提到这个经纪人乐乐,他的经历也是很传奇,他大学学的是哲学,毕业既失业,他冥思苦想后,看了经纪人的证进入公司,温若沁是他带的第一个艺人也是唯一一个,因为公司小,没有给温若沁请助理,所以乐乐是既当经纪人又当助理,天天陪着温若沁赶通告,在温若沁工作的时候,他又找各种机会宣传温若沁,帮她接工作,可以说乐乐为温若沁的事业操碎了心。
此刻,温若沁还不知道,她悠闲的在小家里追着剧,吃着零食。
温若沁的家是她用近几年挣的钱买的小屋,因为在国外经常搬家,温若沁回国后就下定决心一定是在定居的城市买个小屋。
好在温若沁不火,她买普通的小区就行,小屋不大,九十平方,两个卧室,除了温若沁自己住的卧室,另一个卧室留给温若沁的闺蜜时不时的过来住,还有温父温母有时候探望温若沁也会住。
除了卧室,温若沁特别喜欢收藏盲盒,她为了买盲盒专门定制了一个柜子放这么盲盒,屋内的设计也是小女生喜欢的奶油风,干干净净的。
在温若沁在家享受着自己的时间的时候,经纪人乐乐过来了,温若沁听到门口电子书开门的声音都没抬头,就知道是谁,这个时间她闺蜜还没下班,知道她密码的人也不多,除了闺蜜和父母就是经纪人了,昨天和温父温母视频的时候他们也没提要过来,那只能是乐乐了。
果然乐乐手里拿着剧本高高兴兴的进屋了,用遥控器把电视暂停后说,“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你要火了。”
温若沁抬头看了乐乐一眼,没什么特别反应,拿起桌上的苹果咬了一口,乐乐看她没什么反应,以为她没听到,又重复了一遍,:“你听到我说话了吗?我说你要火了。”
温若沁叹了口气,:“乐乐哥,这话你己经说了好多年了,从你见我第一面就这么说,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乐乐反驳道,:“这次不一样,我和你说,这次你肯定大火,你知道我手里的剧本是哪个吗?”
温若沁配合的摇了摇头,:“不知道。”
“是孙导,那个去年拍古装权谋剧大火的孙导。”
听到这个名字,温若沁终于有些反应了,:“你手里拿的剧本不会是孙导的新剧吧?”
乐乐重重的点了点头,:“当然了,所以我说你要火了。”
“可以呀,乐乐哥,你都能拿到孙导的剧本了,这次是几场戏?要怎么死?”
乐乐伸出食指,在温若沁的面前晃了晃,:“都不是,几场戏怎么会火呢,是女三号,怎么样?”
这下温若沁不淡定了,:“女三号?真的假的?你怎么拿到了?”
乐乐故作深沉,:“山人自有妙计。”
“哎呀,你就别抻着了,快说吧。”
乐乐见温若沁着急了,这才说明事情原委,原来这个女三号不是找的温若沁,是一个二线女艺人,这个位女艺人本来答应的好好的,没想到临开机突然反悔,有别的戏找她演女一号,那人家可能选女主角呀,孙导这找不到合适的人员,副导演和乐乐有些交情,正好两个人聊天的时候提到这个事,乐乐就顺势提出让温若沁来,副导演觉得可行,向孙导提了一嘴,孙导看到温若沁的照片,有找了些温若沁之前演戏的片段觉得不错,于是在不用面试的前提下就首接定下来进组了。
说完这些乐乐感慨道,:“果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之前那么努力,现在终于被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