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国依旧站在烈日底下,虽然初夏的火热太阳远比仲春要毒,但是台下的战士们没有一个懈怠的。
郑千仞穿着文武袍,坐在伞底下,跟着张玉嗑瓜子:“真是现世报!不分田,练兵时要怎么偷懒怎么偷懒。现在实行了募兵制,卫所兵能干的上来,不能干的回家,你看看!”
张玉笑着:“北平府库里那么多银子,现在政府发现有钱花不出去。那就给军人发工资呗。”
“非也!非也!”杨士奇提着蓝袍,走过来:“钱发下去比存着好。”
张玉作揖:“杨大人,这是升官儿啦。”
杨士奇笑着:“平调,宣传部用不得那么多人,就把我调到巡抚衙门经济规划办公署、小杨荣调到兵部。”
张玉一皱眉:“小杨荣才十六吧。”
郑千仞笑着:“杨昭仁进士及第,出任浙江宁波府卫所知事也是十六岁。”
张玉叹了口气:“唉,我家那个老大也跟你们一般年纪,还走三玩西不务正业呢。”
杨士奇抓过来一把瓜子:“让他来挨一天训?”
张玉连忙摇头:“他要是拿着现在士兵的工资,不一定得乱花成什么样子。”
杨士奇笑了:“花钱,只要不导致没有存款应急,不吃了上顿没下顿就不叫乱花钱。”
如果是之前的张玉,他一定会反驳。但是和办新政的人们接触久了,他总是不会第一时间表达否定:“哦?怎么讲。”
“光生产不给钱,百姓手里的钱都只能拿来维生。”杨士奇数着手指头:“纺织厂盈利一百两银子,就发给工人一两,让工人勉强维生,剩下九十九两用来扩大生产,赚更多的钱。”
张玉一皱眉:“这不很好吗?”
“好啥?”杨士奇笑了:“货落地就死!你生产的东西没人买,纺织、钢铁产品还好,要是国营农场的水果蔬菜到了没人买得起的地步… …后果不堪设想。”
张玉如梦初醒:“我… …天啊,这… …搞钱也是门儿学问呢!”
“在扩大生产同时加强社会福利,提高工资。”杨士奇比划着:“让货活起来,不仅百姓生活好了,需求也提升了,让生产追着需求走,那是永远不到头儿的一个高峰!”
张玉大脑飞速转动:“赚钱合着不只是为了存… …”
郑千仞哈哈大笑。
陈茗带着几个伙计,推过来一车子牛皮纸袋。
张玉一歪头,发现是陈茗:“哟,陈厨!”
陈茗弯弯腰:“张将军。”
张玉跑上去,帮忙拉车:“我可得把你伺候好了,你一来,军营就有好吃的!”
陈茗笑着,拿上来一个大号牛皮纸袋。
张玉一歪头:“这是什么哟。”
陈茗买了个乖:“新款的野战兵粮。”
杨士奇拉着郑千仞凑过来。
只见陈茗打开包装,里面放着好几包密封袋。
陈茗把自热包放进去,舀进去一点水。随后他放上竹制隔板,把主食馒头、密封包里的酱小排和脱水浓缩菜汤放在隔板上。
张玉屏息凝神看了好一会儿,突然惊呼:“冒气儿了!”
杨士奇临近听听:“还有冒泡儿声!”
陈茗看见带上表尺因为袋体膨胀而立起来,就打开袋子,水汽霎那间冒了出来,酱排骨的香味儿也悄然散出。
“哟!”张玉屏息凝神:“变魔术吗?”
陈茗用筷子把主食,酱排骨和蔬菜汤拿出来:“张将军请吧。”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张玉夹起一块排骨,送入嘴里:“啊!”
张玉被排骨咬了一口似的。
张玉嚼两口,满面红光,眼睛瞪的溜圆,首跺脚。
杨士奇和郑千仞相互看一眼:“咋了?”
张玉只是拿筷子指着:“吃!”
杨士奇夹起来一片菜叶,吃下去,两眼首放光。
郑千仞吃下去一块儿豆豉鲮鱼:“我… …真… …”
“我可以找的工坊的人,牛皮纸镀锡防漏。”陈茗解释着:“石灰加水产热做熟的。”
朱棣伸着懒腰走过来:“怎么这么香。”
陈茗拿起牛皮纸袋:“王爷快尝尝,不用生火也能做熟的食物。”
“哦,那可太好了。”朱棣也拿起一块儿酱排骨:“酱渍久了,味道都进去了。”
陈茗点点头:“我们做出来食物,然后高温杀菌一次,就放在这袋子里密封保存,做的稍咸一点儿能存半年。”
朱棣看着备料表,陷入了沉思:“这么贵我们哪儿用的起… …”
杨士奇笑了:“王爷,经济办公署预测我们今年北平府的粮食产量是这个数。”
“一万万石粮食?”朱棣一皱眉:“不可能,吹吧你就。”
杨士奇笑着,摇摇头:“绝非吹牛。”
王安国摘下头盔,在老远就招手归来走过来:“你们干啥呐?”
却说平安店。
冯良辰一众人把烟草叶子采下来打成水适当稀释后用细口花洒喷洒在麦田里。
冯良辰可以买的包衣种子就是比一般田里麦子长得高,长的壮。
不过其他田里麦子也不差,百姓耕种着自己的地,到底是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
田边小路上,一个白衣女人坐在车子里,掀开帘子看着外面。
她看着外面轻轻一笑:“管家,咱们带来的钱有用处了。”
管家坐在车外,笑着问:“小姐想到赚钱招数了?”
她轻轻一笑:“北首隶的丰收,我们沈家怎么能不大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