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小相公
天降小相公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降小相公 > 第十六章 认亲

第十六章 认亲

加入书架
书名:
天降小相公
作者:
木易繁盛
本章字数:
4920
更新时间:
2025-05-22

时间回到当天中午,福兴酒楼。

朱棣坐进雅间,店小二进进出出,来来回回时,有意无意地瞥着徐妙云。

苏霁有些生气,站起身来:“你怎么回事儿?哪有店小二不停盯着女主人看的!?”

店小二慌忙低头赔罪:“客官说得在理,但… …我只是觉得好像见过与那位夫人相似之人… …”

苏霁一回头,朱棣和徐妙云满脸不解。

店小二抬起头来看一眼徐妙云,再认认真真地看着朱棣:“您是不是姓徐?。”

朱棣一皱眉:“嗯?”

店小二一低眉:“杨县令夫人姓徐,只是觉得和您夫人太像了。诸位莫不是来探亲的。”

朱元璋一笑,扬起手:“是,那是我孙女。”

店小二一作揖:“那您可是有福了呀!选了这样的一个好女婿。”

朱棣一叹气,摇摇头:“你是不知道啊,这县里越繁华我就越怕!万一他贪… …”

朱棣话还没说完就被徐妙云的眼神狠狠镇住。

店小二一攥拳,霎那间红了眼眶:“不可能!任谁私自拿钱,杨大人都不可能。您见不得我们县里人多心痛啊,给你修石板路的人,自己住一个小破院子… …”

说罢店小二抹起了眼泪,说不出话来。

朱棣站在原地没了办法,忽听掌柜的追了上来:“小钱!不去上菜干嘛呢?!”

朱元璋站起身来,揽住掌柜的的手:“我就是想向你们打听一下,杨县令平日里生活、行政如何?”

掌柜的打量着他:“您是?”

朱元璋笑着:“我孙女是他媳妇儿。”

掌柜的一拊掌:“您啊,捡着了!从廉政到能力,没有一个地方能挑出刺来,‘完人’一个!有这个好孙婿,您那,就享福去吧。”

朱棣一抱手:“光拿嘴说可不行。他那钱哪来?”

掌柜的哈哈笑着,掏出怀里时时刻刻揣着的《慈溪县临时商稅法》递给朱棣:“我说店小二怎么出不来了,原来是碰上贵人了。你看看这税法吧。”

朱棣扫了一眼,面色震惊,将税法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展开税法,看不清,让徐妙云给自己念。

朱元璋有些不解:“《明大典》说好了三十税一… …”

掌柜的坐下来,笑着:“好多政策不能一刀了事,有的三十税一就富裕,有的三十税一就穷死。”

朱元璋点点头,心里有数:“少征税,但是商家数量翻了好几倍… …交够税银的钱就投到县里的工程了,我看这县城修得比应天府都好。”

掌柜的哈哈大笑:“你说,要是有个官儿,天天守着如此大量的财富,自己却活得相当清贫,百姓如何不爱戴?”

朱棣一叹气,夹起上来的菜吃着。

马秀英听了半天在一旁说了句公道话:“算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傍晚时分,阿英在院子里的石桌子上摆上了一桌子菜。

“胡琴,帮我把锅里蒸的饭拿出来吧。”阿英笑着擦着桌子,哼着小曲:“今天中秋,县衙里来人在咱这开庆功宴。”

好一会儿没得到应答,她疑惑地抬起头,只见朱棣和徐妙云站在门口看着自己。

阿英的笑容凝固在了脸上。

徐妙云冲上去,抓住女儿的手,揉揉她的脸,把她搂进怀里:“还好还好,我的玉英没瘦。”

朱玉英轻轻推开她:“母妃… …”

徐妙云有些不解,摸着她的脸:“怎么了?”

朱玉英流着眼泪:“我不想回去。”

朱棣一皱眉:“为什么?”

忽听得屋角铜制广播喇叭嗡鸣三响。

与此同时,县衙广播站,杨慈芳、王安国、沐毅钧、周宪明、陈梦澜、杜清江等全县政、军、科、法、工、农六大领导班子齐聚。

师爷盯着漏刻,手心满是汗:“杨大人,马上申时了。”

杨慈芳拍了拍师爷的肩,快步走上发言台,看见技术员打来的一个调试完毕的手势后,便打开话筒。

喇叭里他温柔的声音传来。

“全县父老同听!兹值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十五,本县杨慈芳借广播传音之便,代朝廷,向县衙诸位同仁,向全县工农商兵共贺中秋丰收之喜。诸君且看今岁月轮——当空皓月映照者,非独玉兔桂宫,更是我慈溪三十万儿女铸就之工业新魄!”

今特报:自开春至今,蒸汽纺织局共轧生丝六万七千担,织绸西万匹,折银西十二万两有余。农械局所制蒸汽脱粒机七十台,为三北平原增收稻谷九万石,折银十八万两。更值称道者,军械坊以蒸汽锻锤制铁铳近千杆,仅此一项即省工部拨银五万两。特感谢以县工政署主簿陈梦澜、学士沐毅钧以全县男女工的鼎力付出”

苏霁扶着马秀英坐在门槛上,只看见街上人如雕塑般站在原地一切活动停止,全都微仰着头,盯着街上的黄铜喇叭。

“然天工开物不可恃天而骄!依县农政署大司农杜清江己命各镇增设蒸汽抽水机二十台,扩建常平仓三处,储陈谷十五万石。望诸户效仿周巷镇,以蒸汽烘干之法存菜干三千斤、腌海货八百坛,方不负圣天子'广积粮'之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棣和朱元璋把苏霁收集来的情报和折子全部铺开,一点点地对着。他们完全能确定,一点没有夸大的成分。

“再启抗倭专奏:七月十七,慈溪县卫兵提督王安国携观海卫蒸汽铁甲舰‘伏波号’击沉倭船二艘,贼首平田九郎伏诛。此役毙倭贼百二十人,伤将士仅七人,无人阵亡,乃历年最佳。今特授‘玉飞蛾扑火’勋章于十二名抗倭先锋,其英魂当与明月同辉!望军中诸位多多勉励。”

徐妙云抱着朱玉英,朱玉英靠在母亲怀里,听着广播,微微笑着。

“最后通告:戌时三刻,县衙蒸汽动力走马灯将在县西山点亮,灯幕绘有绕月之景。愿我慈溪子民如齿轮紧扣,似锅炉同心,共铸金瓯无缺!”

蒸汽鸣笛三声,广播就此结束。

徐妙云看着怀里的朱玉英:“说话的是你男人吗?”

朱玉英点点头:“嗯。”

朱棣一扬手:“什么你男人,我不认!”

朱元璋咔一下擒住朱棣的手:“你不认归你不认,我认这个孙女婿。”

朱棣愣住了,回头:“爹!要是这门儿婚事成了,皇家威仪何在!?”

朱元璋一皱眉:“那你爹我一个淮右流民出身,皇家威仪何在!?”

朱棣不敢再反驳什么,只是向西周看着,试图挑刺儿:“都说他清廉,这么新的院子,刚铺的雕花石板,咋可能穷?”

朱玉英拔下自己簪子,微微一笑:“我当了个珠子,请人修的。”

屋子里其余五个人一同看向朱玉英。

朱玉英红着脸一笑:“父王若是还有不满意,今日县衙庆功,当众考问便是。”

朱棣是真没想到,但是在内心里他始终看不起杨慈芳,于他有着莫名的敌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