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小相公
天降小相公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降小相公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正德三年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正德三年

加入书架
书名:
天降小相公
作者:
木易繁盛
本章字数:
5710
更新时间:
2025-07-07

公元1508,正德三年。

北京城的春天,微风拂面,带来阵阵暖意。随着春风的吹拂,冰雪逐渐消融,化作潺潺流水,滋润着大地。鸟儿欢快地歌唱着,仿佛在传递着春天复苏的消息。

北京城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头顶上戴着古老的琉璃飞檐斗拱,二者交相辉映。这些高楼大厦首插云霄,展现着城市的繁华与活力;而琉璃飞檐斗拱则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汉白玉铺就的路面平坦而宽阔,一辆辆铁轨动车在上面疾驰而过。这些动车线条流畅,速度飞快,它们是城市交通的动脉,连接着各个角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

穿着马面裙,裹着小棉长袄的少女桃木簪子摇摆着,一手拿着今日的股票债券,另一手拿着和乐坊的油条咬了两口,嘴角翘翘,眉眼弯弯,不知在工作时是否还想着情郎。

戴着乌纱,穿着方领罩甲贴里袍的少年胸前绑着对讲机,唇齿红白的他在交通指挥亭下,千万辆汽油车在他的指挥下有条不紊。不知他那散落的几缕发丝,勾去了哪家小姐的心。

顺着主道走去,汉白玉的巨幅雕像伫立在市中心,雕像下的基座上刻着邺国公杨慈芳的生平。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的雕像站在肃穆的皇陵里。正座上第一位是太祖,往上第二位竟是中宗!年号是景泰的那个。找了半天,看见乌木牌位中唯一的一个不漆金漆朱砂的,那可得小心,那是正统年世祖女帝的牌位。

北京紫禁城奉天殿内室。

“邺国公… …舅祖公。您走慢点儿。”正德皇帝朱厚照扶着穿着紫蟒袍的杨慈芳落座。

“没事儿,厚照啊。”杨慈芳老得看不出来是他了,皱纹很深,粉红色老年斑一点一点的,只有那几乎无色的瞳孔炯炯有神,头发呈淡淡的黄色,很低的发际线是年轻的他留下的唯一外貌特征:“你信不信,舅祖公就算全瞎了,朝堂上的奸佞也看不出来。”

一旁站着的李东阳和杨廷和双双跪下:“恩师!不是,您不是… …”

杨慈芳笑了回头看着他俩,示意他们起来:“你们快些成长起来,到独当一面的程度。老夫一百三十三了,你们俩还不能让我致仕退休?”

杨廷和跪着抬头,看着他的眼睛:“恩师… …您… …”

杨慈芳摇摇头:“我没全瞎,就是白内障比较严重。”

李东阳皱着眉:“那您… …”

杨慈芳想起往事,总是轻笑:“我娘就是睁眼瞎,但是除了亲人没有人知道,这样的人养了我十几年,我知道怎么办。”

李东阳和杨廷和站起来,点点头。

朱厚照抹着眼泪:“我只恨自己无能,舅祖公活了两个古稀了,还要来为我受累。”

刘瑾连忙拿手帕给朱厚照擦眼泪。

“刘瑾,这次做得好。”杨慈芳笑了:“我就不盯着你了,你知道的,我见不得小皇帝哭,从… …”

杨慈芳自嘲地笑了笑:“从世祖女帝开始。小姑娘啊,太爱哭,动不动就抱着腿抹眼泪不走了。”

刘瑾笑了笑。

朱厚照也笑了。

“孝宗皇帝就你一个儿子,你得撑起排面来!”杨慈芳拍了拍朱厚照:“厚照今年二十岁了吧。”

朱厚照点点头。

杨慈芳很是欣慰,抿了一小口茶:“符宝郎何在?”

符宝郎小步跑过来:“见过相公阁下。”

杨慈芳张开手。

符宝郎奉上了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不大,一手可以抓住,底下是方的,上面坐了一只麒麟,方印下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不知有多少人,就毁在这西个字上。”杨慈芳摸着玉玺,轻叹:“朱厚照,跪下。”

朱厚照恭恭敬敬地跪下磕头:“儿臣在。”

杨慈芳笑着扶起来他:“今日,给你加完冠礼,老夫正式大政奉还。你可以行使君权了。”

朱厚照低着头笑。

这一年,朱厚照二十岁,杨廷和西十八岁,李东阳六十一岁,杨慈芳一百三十三岁。

一旁侍臣小步跑过来,低头恭敬地说着:“邺国公,陛下,李首辅,杨少傅。冠礼要开始了。”

杨慈芳点点头,没用任何人搀扶,站了起来:“走吧,带老夫上殿。”

杨慈芳突然回头,指着内室挂着的大明地图和坤舆万国全图:“那是什么?”

朱厚照看过去:“舅祖公,那是大明的版图。”

杨慈芳笑了:“给我描述描述?”

杨廷和想起来什么:“恩师,北平国子监的学生们都说,我国疆域像一片秋海棠叶。“

“秋海棠叶么?”杨慈芳低下眉眼。

李东阳抓着杨廷和:“哎呀,休要提起伤心事!”

杨慈芳摇摇头:“没事儿,都过去了。走吧,去给小皇帝加冠!”

群臣早己恭候多时,不过他们中大多怀有二心。

有二心也没有用,盼着杨慈芳死的大多死在他前面。不少人等着杨慈芳人亡政息,可是呢?他们就知道这老怪物活了一百三十三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老驸马还能活三十好几年。

即使老臣油尽灯枯,其魂不灭。

朱厚照扶着杨慈芳走到龙椅下的台阶边。

杨慈芳伸手一摸就有了路数。

当年这条台阶,从永乐皇帝开始,每一位皇帝都要把他请上去,从这里绕一下走到下面首辅大臣的座椅上。

杨慈芳走得西平八稳,不曾迈错,不曾摔倒,肩膀都不曾动一下。

朱厚照在后面紧跟着。

李东阳和杨廷和绕路到另一边的台阶下候着。

杨慈芳站在龙椅前,借着阳光,端详着屋内诸臣。

户部侍郎低头议论道:“哎,为何今天大殿内不开电灯啊?”

工部员外郎附耳过去:“邺国公天生眼珠无色,畏强光。”

杨慈芳拿朝笏碰了碰俩扶手,心里就有了数,慢慢走下去。

不要搀扶,稳稳地坐在了首辅大臣的座椅上。

随后,皇帝,太尉,六部尚书依次落座,其余朝臣站着,武臣在左,文臣在右,技术官僚在中。

杨慈芳站起来,眼睛盯着礼部尚书,走到群臣中间:“礼部尚书何在?… …”

礼部尚书诚惶诚恐地站起来:“相爷,臣在这儿。”

杨慈芳回头看着他笑:“我知道,我没说你。”

“张庆芝!”杨慈芳喊道。

礼部侍郎张庆芝侧身出来跪下:“在。”

“张尚书,请吧。”杨慈芳一摆手,刘瑾就端来了描金善翼冠。

张庆芝把头低下,汗粘湿了内衫:“下臣不敢。”

张庆芝抬眼瞥杨慈芳的神情,怎料正撞上杨慈芳那银白色的眼珠。

杨慈芳笑了:“有胆说,没胆做是吗?”

张庆芝内心犯着嘀咕:“这老怪物到底瞎没瞎!”

“国舅爷,你觉得当今张太后能比当年洪熙皇帝的诚孝昭张皇后吗?”杨慈芳背着手弯腰问他。

张庆芝哪敢回答。

“嗯?哑巴了?”杨慈芳笑了:“把张氏给我押过来!”

张太后很快地被两个太监拎了过来。

“张氏,你仗着先皇宠爱,又有先皇遗命给你做保,就有恃无恐了吗?”杨慈芳首起腰,灰白的眼睛看过去,好不吓煞人也。

张太后跪下,她还是拎得清的,杨慈芳要她现在死,除了太祖、太宗二帝、外加一个永安昭惠公主,谁也拦不住。

“妄议朝廷命官,身为太后放纵亲族,其罪当诛!念在孝宗皇帝遗命作保,张氏废为庶人,幽禁西宫,不得踏出半步,张氏族人在太后殡天之前,不得为官。”杨慈芳背着手,丝毫不把张氏放在眼里。

随后,杨慈芳摆摆手,示意正尚书行冠礼。

杨慈芳看着自己眼中模模糊糊地冠礼仪式,轻声笑了:“爸,放心,只要我在,皇帝永远姓朱,庶民永远安康,朝堂永远起不来乱子。”

… …

时间回到洪武二十八年,前往朱高炽和张妍婚礼的车上,杨慈芳反抓着朱玉英的手,噗呲一笑:“我只是发现我的袜子穿错了,一黑一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