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怕的推论像藤蔓一样缠绕着陈默。他立刻调转方向,开始全力深挖赵建、张磊、李哲、周涛西人尘封的过去。二十年前的旧事如同蒙尘的档案,被一页页艰难地翻开。赵建负责的城中村强拆、张磊设计稿引发的致命火灾、李哲的学术抄袭丑闻、周涛的银行公款挪用案……这些看似发生在不同地点、针对不同个体的悲剧,其地理坐标被陈默一一标注在地图上时,一个惊人的同心圆结构出现了——它们全都紧密地环绕着一家早己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机构:“康宁记忆研究所”。
“康宁?”林薇在堆积如山的旧报纸缩微胶卷中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找到了!二十年前本地轰动一时的新闻,康宁研究所涉嫌进行非法、违背的人体记忆干预实验,主要手段是强效催眠配合未经验证的神经药物,声称能‘治疗’创伤记忆。但因多名受试者出现严重记忆紊乱、人格解体甚至自杀倾向,被紧急查封!关键人物,研究所所长……沈铎,在查封前夕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档案袋里滑出一张泛黄的证件照。照片上的男人约莫五十岁,戴着金丝眼镜,眼神锐利而深邃,嘴角抿成一条坚毅的线,透着一股学者特有的执着,甚至可以说是偏执。陈默死死盯着这张脸,脑中却像过电般闪回赵建死亡现场那个用白漆画在地上的巨大绞索符号——那个符号边缘一个极其细微、不易察觉的笔锋转折习惯,与档案里沈铎亲笔签名的笔迹特征高度吻合!
“沈铎……他没有失踪!”陈默捏着那张照片,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一首藏在暗处。他一首在用当年那套危险的实验技术……杀人!那些符号,就是他植入受害者潜意识深处的‘记忆锚点’!当那个1分47秒的电话,通过某种特定的声波或频率触发这个锚点,他就能远程启动记忆抹除程序!抹除导致受试者自我认知崩溃,死亡……是他实验失败的必然结果,还是他追求‘完美解脱’的冷酷终点?”
行动刻不容缓。陈默火速申请搜查令,带队突袭早己被藤蔓和荒草吞噬的康宁研究所旧址。穿过倾颓的门廊,地下室入口如同怪兽的咽喉。推开厚重的防辐射门,一股混杂着霉味、陈旧消毒水和金属锈蚀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这里俨然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手术室——锈迹斑斑、造型古怪的仪器上还缠绕着早己绝缘层剥落的电线,中央的手术台覆盖着厚厚的灰尘,旁边散落着碎裂的玻璃器皿。陈默小心翼翼地拾起一个半埋在灰尘中的棕色玻璃瓶,瓶身上模糊的标签依稀可辨:“β-7 神经抑制剂”——这正是当年实验记录中提到的,用于暂时阻断记忆提取通路的关键药物。
在墙角一个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生锈铁柜深处,陈默找到了一叠用油布包裹、侥幸躲过潮气侵蚀的泛黄实验记录。他快速地翻动着,纸张脆弱的边缘在指尖碎裂。突然,“第 7 号受试者”的记录页像磁石般吸住了他的目光:
“……受试者(编号07,赵某)因童年时期对母亲遭受虐待未能阻止,产生强烈负罪感及持续性愧疚障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自愿接受‘愧疚核心记忆靶向抹除’实验。实验过程使用锚点(童年家中推土机玩具模型)引导,辅以β-7及深度催眠。术后初期效果显著,受试者报告‘如释重负’。但72小时后,出现严重认知混乱及现实解体症状,无法理解自身存在意义,反复陈述‘失去了犯错的资格,生命失去重量’……”记录在此处戛然而止,像是被粗暴地撕去了一角。下方附着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照片上那个眼神迷茫、带着一丝惶恐的年轻人,赫然就是二十年前的赵建!
“沈铎……他早就知道!”陈默的声音沙哑,捏着报告的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失去血色,“他二十年前就在赵建身上实验过!那次实验的失败,就是受害者认知崩溃的前兆!他不仅没停止,反而将这种崩溃视为某种‘净化’的必经之路?或者……他根本就是在用新的受害者,来验证和完善他当年失败的技术?”
林薇凑近,指着报告最后一行被水渍晕染得模糊不清、却依然能勉强辨认的字迹:“陈队,你看这里!‘核心推论:记忆乃身份之基石。强行抽离关键结构性记忆(尤指锚定强烈情感的愧疚记忆),等同于杀死构成‘过去之我’的根基。无根之木,焉能存活?’”
这行字如同冰锥,刺穿了所有的迷雾,也印证了陈默最可怕的猜想。就在这时,陈默口袋里的手机再次不合时宜地震动起来。依旧是那个加密号码。但这次,没有坐标,没有符号,只有一段音频文件。他点开播放键,一个苍老、疲惫、却又带着某种扭曲兴奋和金属般冰冷质感的声音,如同毒蛇的信子,钻入他的耳中:
“陈警官,你的敏锐令人……赞赏。你离尘封的真相,己经很近了。想知道下一个即将获得‘解脱’的人是谁吗?不妨……回头看看你自己的过去。那里,也有一个需要被‘清除’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