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病弱兕子后我爆改大唐编年史
穿成病弱兕子后我爆改大唐编年史
当前位置:首页 > 二次元 > 穿成病弱兕子后我爆改大唐编年史 > 第 6章 合作波澜起之文化冲突风波

第 6章 合作波澜起之文化冲突风波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病弱兕子后我爆改大唐编年史
作者:
111永恒的不死鸟1
本章字数:
5080
更新时间:
2025-03-23

随着与吐蕃合作的逐步深入,大唐与吐蕃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长安街头随处可见吐蕃商人的身影。

然而,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也悄然浮现,给合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阻碍。

李淑芳在巡查市场时,发现一家吐蕃商人的店铺前围满了人,吵闹声不绝于耳。

她连忙赶过去,只见一个吐蕃商人正满脸通红地与几个大唐百姓争吵。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争吵?”李淑芳大声问道。

一个大唐百姓气愤地说:“公主,他们吐蕃人太奇怪了,打招呼的方式都不一样,我们觉得他们没礼貌,他们还不乐意!”

吐蕃商人也着急地比划着:“我们一首都是这样打招呼的,这在我们吐蕃是很正常的,他们却一首指责我们。”

李淑芳听后,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多大点事儿呀!大家都先别着急。吐蕃和大唐文化不同,打招呼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样。这就像咱们大唐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一样,大家互相理解一下不就好了嘛!”

说着,李淑芳模仿起吐蕃人的打招呼方式,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微微弯腰,模样十分滑稽,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紧张的气氛瞬间缓和下来,吐蕃商人和大唐百姓也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街道上人群簇拥,店铺门口显得格外拥挤。

吐蕃商人满脸的无奈与焦急,挥舞着手臂试图解释;大唐百姓则满脸不满,七嘴八舌地指责着。

李淑芳站在中间,一边安抚众人,一边模仿动作,她的表情生动有趣,周围人的情绪随着她的动作和言语不断变化,从愤怒到疑惑,再到最后被逗笑,场景十分热闹。

李淑芳看到双方因为这点小事争吵,心里既觉得好笑又有些担忧。

好笑的是这冲突的起因如此微不足道,担忧的是如果不及时解决,类似的小矛盾可能会积累成大问题,影响双方的合作。

她在心里思考着如何能让大家真正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文化差异,找到一个长久有效的解决办法。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可没想到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在一次为吐蕃使者举办的宴会上,按照吐蕃的习俗,使者带来了一些特殊的食物作为礼物,其中有一道用生肉腌制的菜品。

大唐的官员们看到这些生肉,纷纷露出惊讶和嫌弃的表情。

“这……这怎么能吃呢?这不是生的吗?”一位大臣皱着眉头说道。

吐蕃使者见状,脸色有些尴尬:“在我们吐蕃,这是非常美味且珍贵的食物,用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

场面一时有些僵持。

李淑芳见状,笑着站起来:“各位大人,吐蕃的习俗与我们不同,这生肉菜品在他们那儿可是宝贝呢!来,我先尝尝,给大家开个头。”

说着,李淑芳拿起筷子,夹了一小口放入口中,努力不让自己露出异样的表情。

可那生肉的味道实在有些特别,李淑芳忍不住打了个哆嗦,逗得在场的人哄堂大笑。

李淑芳故作镇定地说:“嗯,味道还挺独特的,大家不妨也试试,说不定会喜欢上呢!”

一些胆子大的大臣在李淑芳的带动下,也纷纷尝试,虽然表情各异,但气氛总算不再那么紧张。

宴会大厅装饰华丽,灯火通明。

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而那盘生肉菜品显得格外突兀。

吐蕃使者带着期待又有些忐忑的神情,大唐官员们则是满脸的不适应。

李淑芳的举动成为了焦点,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牵动着众人的情绪。

有人惊讶,有人觉得好笑,有人则被她的勇气所打动。

李淑芳其实心里很抗拒吃这生肉,但为了缓解气氛,促进双方的友好交流,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尝试。

她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让大唐官员们觉得不妥,也害怕会引起吐蕃使者的误解。

在吃生肉的那一刻,她心里十分纠结,一方面要表现出对吐蕃文化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要应对身体上的不适。

然而,文化冲突不仅仅体现在这些生活习俗上,在商业合作中也有所体现。

吐蕃商人习惯以物易物,对于大唐的货币交易方式不太信任。

“我们还是觉得用自己的货物交换比较放心,这钱……万一不值钱了怎么办?”一位吐蕃商人说道。

这一观念导致很多交易进展缓慢,双方为此产生了不少矛盾。

李淑芳得知后,决定亲自去说服吐蕃商人。

“大叔,您看,这大唐的货币都是朝廷统一铸造的,有信誉保证。用货币交易多方便呀,您带着一堆货物到处跑多麻烦,而且货币携带也方便,想去哪儿交易都行。”李淑芳耐心地解释道。

吐蕃商人还是有些犹豫:“公主,可我们祖祖辈辈都是以物易物,这突然改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李淑芳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先进行一些小的尝试。您先用一部分货物换货币,然后用这些货币去买您需要的东西,看看是不是很方便。如果您觉得不好,我们再想其他办法。”

在李淑芳的劝说下,吐蕃商人勉强同意了。

经过几次尝试,吐蕃商人发现货币交易确实更加便捷,逐渐改变了观念。

有个吐蕃商人开心地对李淑芳说:“公主,这货币还真好用,我现在买东西都快了不少!”

李淑芳笑着说:“是吧,以后您就习惯啦!说不定回去您还能当咱们大唐货币的‘代言人’呢!”

众人又是一阵欢笑。

在交易的场所,货物堆积如山,吐蕃商人皱着眉头,满脸的不信任,紧紧护着自己的货物。

李淑芳站在中间,不停地比划着、解释着,试图让对方理解货币交易的好处。

周围的人都在观望,有的支持李淑芳,有的则在小声议论。

随着交易的进行,吐蕃商人的表情逐渐从怀疑转变为惊讶,最后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淑芳在劝说吐蕃商人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她知道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并非易事,尤其是这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惯。

她担心自己的方法不够有效,不能真正说服对方,又害怕因为操之过急而引起对方的反感。

她在每一次劝说时都小心翼翼,观察着对方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辞和策略。

随着李淑芳的努力,大唐和吐蕃之间的文化冲突逐渐得到缓解,双方的合作也越来越顺利。

但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

一些吐蕃的年轻人受到大唐文化的影响,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怀疑,甚至不愿意学习吐蕃的传统技艺。

吐蕃的一些长辈对此忧心忡忡,找到李淑芳求助。

“公主,您看这些孩子,都快不记得自己民族的东西了,这可如何是好?”一位吐蕃老者焦急地说道。

李淑芳意识到,这是一个更加深层次的文化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老人家,您别着急。我觉得我们可以举办一些活动,让孩子们既能了解大唐文化的魅力,又能感受到吐蕃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也许能让他们重新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李淑芳说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