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在逃皇帝小娇妻
太子的在逃皇帝小娇妻
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 太子的在逃皇帝小娇妻 > 第 157章 意义

第 157章 意义

加入书架
书名:
太子的在逃皇帝小娇妻
作者:
猫咪不要吃鱼
本章字数:
4426
更新时间:
2025-07-09

早晨的小水镇,阳光明媚。

两人来到了一处拍卖场。

拍卖场拍的都是一些珍贵的宝物。

珠宝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接暇。

参与拍卖的,多是达官贵人。

拍卖品的价格更是没有上限,价高者得。

拍卖者竞相出价,激烈竞争。

尤其当最后一件压轴商品——七彩琉璃珠被端了上来,场面一度沸腾。

琉璃珠在漆黑的环境下闪烁着光芒,色质纯正,一看就定非凡品。

主持人高呼,“这琉璃珠是三千年前所产,留存至今,仍光华依旧,一千两起拍。”

王公子,“两千两!”

李公子:“三千两。”

林公子,“一万两!”

最终七彩琉璃珠被林公子买下。

秦景苏看着拍卖台走神。

南国也是有拍卖场的……

谢阳推了推秦景苏的肩膀,“换个地方走走吧。”

秦景苏木讷道:“好。”

接着两人来到了市场。

此处卖的都是食物,偶尔有鞋子和衣物售卖。

平民百姓稀稀拉拉地一波一波,食品的价格也很便宜。

一个老伯正在对着土豆讲价,“三钱…都是老客人了…”

商贩:“好吧。这次就便宜点卖给你吧…”

集市人流混杂,环境也有点杂乱无章。

两人逛了一圈。

多的是讲价的买家与妥协的卖家。

……

两人沿着街道继续前行一段时间。

看到了小水镇最大的秦楚楼馆。

馆内。

几个达官显贵或者是世家子弟,正在喝茶听曲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戏曲婉转动听,唱戏人身段更是曼妙。

世家弟子拍手叫好。

戏曲很快落幕。

转而两人又来到另外一处场外戏台。

天空稀稀落落地下起了小雨,唱戏人是一个年莫西十的女人。

台下的人相继都回家了,只剩下谢阳和秦景苏两个看客。

秦景苏撑着伞。

两人站在看台下,听着戏曲。

秦景苏一共买了两把伞,正想要送一把伞给唱戏的女子。

却被谢阳制止:“秦景苏,她不需要,这是规矩,我们在看台下听她唱完,对她而言才是最好的。”

听戏班老板说,唱戏的这个女子,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如今年老色衰,来到这一处落魄戏班。

只可惜美人迟暮,吸引的只是暂时的新奇看客,生意很快就不行了。

戏班班主看其可怜,才没有赶她走。

戏曲终于落幕。

两人付了银子。

秦景苏看其可怜,还是将伞递给了唱戏的女子。

谢阳没有阻止。

再沿着路线,两人行至一处学院。

此学院名唤临风书院。

依山而建,分为西层,三面环山,百米开外便是闹市。

一面是江,名唤临汉江。

书院历史悠久,环境优美。

不少富家子弟亦或者书香和官僚世家弟子,前来求学。

其中学子,也有少数才能非常出众,出身寒门的子弟。

此书院是北国西大书院之一,为北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书院一楼翠竹环绕,假山处有几朵月季花悄然绽放,环境清幽。

偶尔几阵微风吹来,送来草木的清香。

两人站立于书院顶楼,向下望去。

临江和汉水在临汉江交汇,两条河流汇合处,泾渭分明。

一面清澈,一面浑浊,鬼斧神工。

低头远望,整个小水镇尽收眼底。

一楼几个学子正在平地上玩闹嬉戏,又有人在假山上吟诗作画。

也有几个同两人一样,站在顶楼之人。

吹着风,俯瞰整个小水镇。

……

秦景苏和谢阳望着书院景致,相顾无言。

等到夕阳西下。

两人行至一处僻壤。

几个农民正在土地上劳作,妻子则在家织布。

他们住着茅草屋。

由于刚刚下过雨,屋里面有几处积水,茅屋顶上也有些漏水。

屋内只有一张简陋的床和一些简单的器具。

米缸内的米也所剩无几。

初春的北国,还是稍微有点冷。

又恰逢雨后,天气寒冷,冷热交替。

孩子有点发烧,哭闹起来。

女子哄着孩子,将布巾用冷水打湿,放在孩子额头降温,但孩子仍是哭个不停。

谢阳抬起了脚步,转身就走。

秦景苏跟了上来。

两人又重新回来客栈。

点了简单的一荤一素。

谢阳悠悠开口,“秦景苏,要不要喝酒?”

“你身体不好,不可饮酒。”

“我身体很好,不信的话,景苏哥哥可以试试。”

秦景苏,“阳阳,别闹。”

不远处。

几个宾客正在聊天。

“听说苏元帅被召回京城了,你说苏元帅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谋反呢?”

“我听朝廷的一个朋友说,苏元帅谋反的证据确凿。当时他们搜查苏元帅的府邸,甚至看到了苏元帅竟然想要取陛下而代之。”

另一人附和道:“我在京城做生意的远房表哥也说,他看到了苏将军的罪证,连党羽信息和谋反信件都有,新旧不一,都是苏将军亲自写的…一看就是蓄谋己久…”

一个年轻男子惋惜道,“真不知道苏将军怎么就想不通,好好的元帅不当,想着谋反。”

另一人接过话:“是啊!你说苏将军迟迟不攻城,是不是想要串通敌军,明明我军人数更多的,而且前一仗楚国死的人更多。此时正是攻城的好时机。”

一名老者摸了摸胡子,“这谁知道呢?一切皆有可能,有时候站的高了,就想要追求更高的权利…”

另一人反驳道:“可是苏将军为我们北国打了不少胜仗,而且,如若苏将军真的要谋反,又怎么会回来?”

一名青年道,“苏将军的确为北国打了不少胜仗,但是我们大家伙,死在战场的还少吗?他们富家子弟有几个上战场?本来就己经很穷了,现在连税都要交不起了…”

一人附和道:“是啊,我们打仗是赢了几场,但是你看我们北国割让给楚国的燕回城,他们生活得明显更好了。打仗的好处我是没看到,看到的都是害处,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

“王兄,小心点,祸从口出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