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回到位于应天府朱雀街的宅第时,已是掌灯时分。
青布襕衫的下摆沾着些许暮色里的尘埃,案头的油灯却早已被家仆点亮,昏黄的光晕在桑皮纸卷上跳动。
他习惯性地抚过案几上叠放的《周礼》刻本,指腹却在触及书脊时顿住。
礼……
都是这该死的礼节,害的大明要白白浪费这么多的银钱啊!
此刻方孝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仍是白日里那些装着青花瓷的木箱。
“先生,您今日回来得晚,可要先用些宵夜?”
老仆端着一碗莲子羹推门而入,见他眉宇紧锁,不由得放轻了脚步。
方孝孺摆了摆手,目光落在窗棂外那株老槐树的影子上。
夜风穿过叶隙,将远处更夫的梆子声筛成碎片,却筛不散他心中的郁结。
天朝上国的威仪固然重要,可太子殿下提及的河工、边军、学堂,乃至皇家军火局那些等着铜铁的镗床,哪一样不是关乎国本的急务?
若能将赏赐番邦的珍奇用在刀刃上,岂不是两全其美?
方孝孺固然是迂腐,固然是顽固,但他是真心实意的为了大明好,是真心实意的觉得眼下的大明不太对。
他忽然想起当初听恩师说起李明之后,曾经偷偷去过一次那个所谓的大明皇家军火局。
当然了,方孝孺肯定是没有去见李明的,他只是曾远远见过李明与几个工匠抬着一尊新铸的臼炮。
那铁器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工匠们脸上的炭灰都掩不住兴奋。
旁人都说这位神秘出世的李大人是“奇技淫巧”的好手,可那些能炸开河道淤塞的火药、能精准镗削枪管的器械,难道真的只是无用之物?
方孝孺不这么觉得。
他认为李明搞的那些东西的确是奇技淫巧,但奇技淫巧也并非是百无一用。
能让老百姓吃饱,能够让大明强胜,那就是好东西!
只是……
很可惜啊,这些所谓的发明创造也都是花钱的大头!他已经听进入户部的同窗说起过了,眼下的大明户部已经是千疮百孔,粮仓里面都快要饿死老鼠了!
户部尚书徐继业大人,之前还只是有几根白头发,这才过了几个月的功夫,满脑袋的头发竟然都已经花白了!
等会……
他们大明军火局花钱既然也这么多……
想到这,方孝儒忽然之间皱起了眉头……
番邦使臣既贪图大明的奢华巧工,何不让他们去看真正的“奇技”?
若能让他们将兴趣耗在那些需要大量工时的机巧器物上,朝廷或许能省下不少丝绸瓷器的开销。
这样一来,那就省下不少的银钱了啊!
“对啊!”方孝孺猛地坐直身子,茶盏中的莲子羹溅出几滴,在青布上洇开深色的印记。
李明既能造出利国利民的器械,想必也能琢磨出些让番邦称奇的玩意儿。
与其用真金白银换他们的粗劣贡品,不如用“奇技”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既不失天朝上国的体面,又能省下国库开支!
这念头一旦生根,便如藤蔓般迅速缠绕住方孝孺所有的思绪。
他甚至开始设想,若李明能造出更多的好玩意,那些番邦使臣怕是要将心思都花在求购这些“仙物”上,哪还有空惦记着锦缎瓷器?
对,就这么干!
想到这,方孝孺直接摊开纸笔,挑亮了油灯!
第二日的早朝,奉天殿的鎏金铜鹤在晨光中泛着暖意。
当鸿胪寺卿再次奏报琉球、撒马尔罕等国使臣请求增加赏赐时,满朝文武尚未开口,方孝孺已从班列中走出,执笏躬身:
“陛下,臣有一策,或可解眼下赏赐之困。”
朱元璋轻轻的偏了偏脑袋,抬眼看向这个总是一身青布的儒臣:
“哦?方博士有何高见?”
“启禀陛下,”方孝孺朗声道,“臣昨日见各番邦使臣对我大明器物甚是觊觎,然绸缎瓷器虽贵,终是寻常之物。臣闻皇家军火局李大人精于机巧,善造奇器,何不让使臣们前往观摩?若能以‘奇技淫巧’之物满足其好奇,既可彰显我朝工艺之精妙,又可省却部分金银赏赐,岂不两全?”
他刻意将“奇技淫巧”四字咬得极轻,却又让周围的御史们听得分明,几个素来保守的老臣当即面露不豫。
他们既觉得这奇技淫巧四个字说得实在是太对了,又觉得用这些奇技淫巧来耍弄这些番邦使节有点不太像话……
太子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色。
这个好主意,他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平日里都说这个方孝儒是个死板的人,没想到今天竟然也有这么巧妙地点子啊!
朱标不由得深深的看了一眼方孝儒,心中暗暗记了下来。
这个年轻人,可用!
而朱元璋则眯起眼睛,食指和拇指轻轻的捻动。
方孝孺的提议虽有些离经叛道,却暗合了他近来对“厚往薄来”的反思。让那些只知索要的番邦看看大明真正的实力,或许比砸钱更有用。
“让使臣去见李明?”朱元璋沉吟片刻,忽然看向阶下的宋濂,“宋学士,方孝儒是你的弟子吧?你怎么看?”
宋濂本是太子太傅,朱雄英死后就心灰意冷,只愿意做个大学士。
但自打他知道陛下有个神秘的隐居之大才为他出谋划策之后,宋濂原本都已经寂灭的心,又再次的跳动了起来。
而等他直到那个所谓的大才就是李明之后,他更是对李明充满了好奇!
只是很可惜,最近太忙了,实在是没有机会去见一见他!
而且下朱元璋和方孝孺恰恰就给他提供了这么一个好机会!
好陛下!好徒弟!
他连忙出列:
“陛下,方博士所言甚是。李大人之技艺,实乃我大明智慧之结晶,若能让番邦使臣亲眼所见,必能令其心服口服,更显我朝天威。臣愿随往,一来督导事宜,二来亦可借机考察军火局之进展。”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且李大人虽擅机巧,却性直心善,有臣与方博士同去,当可周全。”
朱元璋看着宋濂眼中的跃跃欲试,又扫了眼方孝孺坦然的神情,忽然觉得这主意并非不可行。
他轻轻的拍了拍面前的桌案,沉声道:
“好!那就依你二人所言。着鸿胪寺传旨,令琉球、撒马尔罕等国使臣今日后前往皇家军火局,由宋濂、方孝孺二人陪同。记住了,既要让他们见识我大明的本事,也别失了体统。”
“臣遵旨!”宋濂与方孝孺同时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