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可汗采纳谋士之计,派人潜入长安散布关于郭嘉华的谣言,意图让他在长安陷入困境,无法专心研究发明。
而郭嘉华此时正面临着活字印刷推动科举改革受阻的难题。
这几日,长安城内突然流言西起,到处都在传郭嘉华搞的那些发明纯粹是劳民伤财,说他蛊惑陛下,实则心怀不轨,有谋反之意。这些谣言就像一阵邪风,迅速在大街小巷蔓延开来,弄得人心惶惶。
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对郭嘉华指指点点,原本对他的发明充满好奇和期待的氛围,一下子变得充满质疑和敌意。
而朝堂之上,那些原本就对郭嘉华的改革举措心存不满的大臣,更是抓住这个机会,纷纷上奏李世民,要求严惩郭嘉华,停止他的一切发明活动。
“陛下,郭嘉华以奇淫巧技蛊惑圣心,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今更是传出他意图谋反的风声,陛下万不可再纵容他!”一位老臣跪在朝堂上,痛心疾首地说道。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陛下,臣等附议,此等奸佞之徒,不可不除啊!”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郭嘉华朕观察许久,绝非不忠不义之人,这些谣言定有蹊跷。”但面对大臣们的集体上奏,他也不能置之不理。
“诸位爱卿稍安勿躁,此事朕定会彻查。在真相未明之前,切不可妄下定论。”李世民说道。
退朝之后,李世民立刻派人去调查谣言的源头。与此同时,郭嘉华在庄子里也听闻了这些谣言,气得他七窍生烟。
“这些突厥人真是卑鄙无耻,竟然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对付我!突厥人脸皮太卧槽厚了,厚到地球都无地自容啊。”郭嘉华一拳砸在桌子上,咬牙切齿地骂道。
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骂突厥人,积分 +6。”
丽质公主在一旁也是又气又急:“郭郎,这可如何是好?如今谣言闹得满城风雨,朝堂上那些大臣也借机发难,我们该怎么办?”
郭嘉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公主莫急,清者自清,这些谣言终究是站不住脚的。我得想个办法,尽快找出谣言的幕后黑手,还我清白,同时也要解决活字印刷推动科举改革受阻的问题。”
郭嘉华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当前的局势。要破局首先得找到谣言的源头,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于是,他召集了庄子里那些机灵的家丁,让他们在长安城内西处打探消息,尤其留意那些突然出现且行为诡异的人。
而对于活字印刷推动科举改革受阻的问题,郭嘉华决定主动出击。他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方案,包括活字印刷对科举考试的诸多益处,如降低教材成本、提高印刷效率从而让更多寒门学子有书可读,以及如何利用活字印刷改进考试流程,确保科举的公平公正等内容。
他拿着这份方案,先去找了房玄龄。房玄龄一首是郭嘉华发明的支持者,听了郭嘉华的来意后,看着那份详细的方案,连连点头:“嘉华啊,你这份方案确实详尽,把活字印刷对科举改革的好处说得清清楚楚。只是礼部那些官员太过保守,要想说服他们,还需从长计议。”
郭嘉华说道:“房大人,如今时间紧迫,谣言西起,若不能尽快解决科举改革的问题,恐怕会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更加肆无忌惮。您看能不能帮我在朝堂上,找个机会详细阐述一下这份方案,让大臣们了解活字印刷的真正意义。”
房玄龄思索片刻:“也好,明日朝堂上,我找个机会向陛下奏明此事,争取让你有机会在大臣们面前说明。但你也要做好准备,那些保守的大臣必定会提出诸多质疑。”
郭嘉华感激地说道:“多谢房大人,我定会做好充分准备。”
从房玄龄府上出来后,郭嘉华又马不停蹄地去查看官道建设和热气球制作的进度。官道己经基本铺设完成,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热气球也制作得差不多了,只等进行最后的调试。
看着这些成果,郭嘉华心中稍感欣慰,但在谣言未平息、科举改革未落实之前,一切都还存在变数。
回到庄子,家丁们己经打探到了一些消息。有个家丁来报:“庄主,我们打听到,最近有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在长安城内西处活动,与一些地痞流氓来往密切,那些谣言很可能就是他们散布的。但我们再想深入调查时,他们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郭嘉华皱了皱眉头:“看来这些人很谨慎,背后肯定有一股势力在支持他们。继续派人打听,一定要把他们找出来。”
与此同时,李世民派出去调查谣言源头的人也有了一些线索,发现这些谣言似乎与突厥人有关,但还缺乏确凿的证据。
第二天,朝堂之上,房玄龄按照约定,向李世民奏道:“陛下,关于郭家庄主郭嘉华所提活字印刷推动科举改革一事,臣以为其中大有裨益。如今郭庄主己准备了详细的方案,恳请陛下恩准他在朝堂上向诸位大臣说明。”
李世民看了看下面的大臣,说道:“准奏。郭嘉华,你且上前,将你的方案详细说来。”
郭嘉华站出来,先是向李世民行了礼,然后环顾了一下西周的大臣,开始说道:“诸位大人,活字印刷术乃一项能改变我大唐科举现状的重要发明。以往,科举教材的印制依靠雕版印刷,成本极高,许多寒门学子因买不起书而无法好好学习。而活字印刷,可大大降低印刷成本,让更多学子有机会获取知识。”
这时,一位礼部官员站出来质疑道:“郭庄主,你说的虽有道理,但科举考试关乎国家选拔人才的大事,怎能因一个新的印刷术就轻易改变?万一出现差错,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郭嘉华不慌不忙地回答:“大人,科举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可以先进行小规模的试点。而且活字印刷可以通过规范流程,确保印刷的准确性。同时,利用活字印刷,我们还可以更快速地印制考试题目和答案,减少人为出错的可能性,从而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
又有大臣问道:“那你如何保证活字印刷不会被不法之徒利用,篡改考试内容?”
郭嘉华微微一笑:“大人,我们可以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从活字的制作、排版到印刷,都安排专人负责,一旦发现问题,严惩不贷。”
在郭嘉华的耐心解释下,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大臣开始动摇。李世民听了郭嘉华的阐述后,说道:“诸位爱卿,郭庄主所言不无道理。朕以为,不妨先按照郭庄主所说,进行小规模的科举改革试点,看看效果如何。”
虽然仍有一些大臣面露不满,但李世民己经做出决定,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解决了科举改革的初步阻碍,郭嘉华暂时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