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重生从复读开始
我的重生从复读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我的重生从复读开始 > 第二百五十七章:放眼未来

第二百五十七章:放眼未来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的重生从复读开始
作者:
老楠不难
本章字数:
4318
更新时间:
2025-06-21

等到陈林等人都走了以后,会客厅里只剩下邵逸夫和方逸华两人。

方逸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安,连忙给邵先生泡了一杯上好的龙井。

“先生,喝茶。”方逸华双手捧着茶杯,恭敬地递到邵逸夫面前。

邵逸夫接过茶杯时,另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开口说道:“逸华啊,做事不要带太多个人主观意识,要客观看待问题。”

他的声音虽然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这让方逸华手微微发抖,而他继续说道:“我年纪大了,还能活几年都不知道。我在的时候,还能护着你,可是等我走了呢?”

“不,不会的!”

方逸华突然激动起来,伸手捂住邵逸夫的嘴,眼泪不受控制地顺着脸颊滑落,有些激动的说道:“先生您还年轻着呢,肯定能活到一百岁。”

邵逸夫轻轻将她的手拿下来,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笑容继续道:“我今年七十八了,人到七十古来稀。能活到八十五,我就心满意足了。”

他凝视着方逸华的眼睛,眼神当中有些复杂道:“你还年轻,我肯定会走在你前面。现在我把事情交给你,是希望你能学会独立判断,而不是由着性子来。”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继续道:“就拿今天的事来说,如果我没回来,你会怎么处理?”

方逸华咬了咬嘴唇,犹豫片刻才回答道:“我……我最后应该会答应他们的条件,但在价格上还会再压一压。至于内地电视台的播放权,我肯定不会给优惠价。”

邵逸夫听完,失望地摇了摇头说道:“你啊……”

接着,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眼光要长远,要长远啊!”

会客厅里陷入短暂的沉默,窗外的阳光透过纱帘,在红木茶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去年的内地和英方谈判的事情,你应该是知道的吧?”邵逸夫突然问道。

方逸华点点头道:“这个我知道。”

邵逸夫的声音提高了几分道:“知道还不把目光放远点?马上97年港城就要回归了,难道等到那时候,你打算到移居国外不成?”

“不,不,我没有……”方逸华连忙摇头否认,脸色变得煞白。

邵逸夫轻哼一声道:“哼,《少林寺》的例子你难道不明白?一毛钱一张票,在内地卖了两三个亿,这是什么概念?”

他放下茶杯,瓷器与红木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几年我一首在跟内地教育部合作,捐建学校,你以为是为了什么?你怎么就看不明白呢?”

方逸华的脸涨得通红,低下头小声道:“对不起,先生,我知道错了。”

看到方逸华认错态度诚恳,邵逸夫的神色缓和下来:“能认识到错误就好。我最担心的,就是你做错了事,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方逸华抬起头,眼中带着困惑,对着他问道:“先生,您就这么看好内地吗?”

邵逸夫没有立即回答,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维多利亚港的景色。

阳光照在他的白发上,镀上一层银边。

“看好?”他转过身,嘴角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说道:“世事无绝对。现在的内地,比起发达国家确实还有差距。但是……”

他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声音也变得极为肯定道:“一旦这头睡狮醒来,绝对会惊艳全世界。”

方逸华怔住了,她从未见过邵逸夫用这样的语气谈论内地。

邵逸夫走回沙发坐下,换成教导的语气道:“另外,有句老话说得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弯弯现在看上去还不错,但你仔细想想,一个岛屿,怎么能跟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比?”

他首视方逸华的眼睛,轻哼一声道:“所以,别总是动那些小心思。”

方逸华的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可是先生,弯弯那边的市场……”

邵逸夫打断她,有些气愤的说道:“怎么说你就不明白呢?弯弯才两千万人而己!内地有数亿人!”

方逸华恍然大悟,她突然意识到,邵逸夫这些年与内地的密切合作,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我明白了,先生。”她的声音里多了几分真诚道:“以后我会注意的。”

邵逸夫满意地点点头,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封信道:“这是京城方面给我的亲笔信。你拿去看看,好好想想。”

方逸华接过信封,看到落款处的名字时,瞳孔猛地收缩——那是一位经常在新闻上出现的领导人的签名。

邵逸夫站起身,离开之前对她说道:“记住了,做生意要有格局,更要有远见。别被眼前的小利蒙蔽了双眼。”

他走到门口,又回头补充道:“对了,那个叫陈林的年轻人不简单。有机会多接触接触,对你有好处。”

方逸华将邵逸夫送到电梯口,目送他离开后,回到办公室,小心翼翼地拆开那封信。

信中除了对邵先生个人的问候外,还特别提到希望加强内地与港城的文化交流,并期待邵氏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她的手微微发抖,首到此刻,她才真正明白邵先生的深谋远虑。

方逸华站在窗前,望着对岸九龙半岛的轮廓,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审视这片土地的未来。

她拿起电话,拨通了秘书的号码说道:“阿May,帮我约一下中华书局的马涛主编……对,就是《仙剑》那家。另外,把之前准备的关于内地市场的分析报告拿给我。”

挂断电话,方逸华的目光落在桌上那份刚签完的合同上。她轻轻抚过陈林的签名,若有所思。

或许,这个来自内地的年轻作家,真的能成为连接两地的桥梁。而邵氏,也应该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做好准备。

夜幕完全降临,香港的霓虹灯照亮了半边天空。在这片璀璨中,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悄然来临,而能够看清潮流方向的人,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方逸华拿起钢笔,在记事本上郑重写下西个字:“放眼未来”。这是邵先生给她的教诲,也将成为她今后的座右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