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那么从京大开始吧!
重生八零,那么从京大开始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重生八零,那么从京大开始吧! > 第13章 阶段性的胜利

第13章 阶段性的胜利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八零,那么从京大开始吧!
作者:
特殊开铺
本章字数:
7996
更新时间:
2025-06-26

礼堂外的槐花被风吹落,纷纷扬扬洒在石板路上。林晓抱着原型机快步穿过人群,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议论声。姜白从侧门追上来,脸颊因兴奋而泛红:"你们看见刘志伟那张脸了吗?跟吃了死苍蝇似的!"

"别回头。"陈落低声提醒,手指不着痕迹地碰了碰林晓的手肘,"潘卫国在盯着。"

林晓用余光瞥见教育局台阶上那个阴沉的身影,黑色公文包在他手中捏得变了形。她故意放慢脚步,从包里取出启明家教中心的宣传单,热情地分发给围观的学生。

"同学,有兴趣做兼职家教吗?时薪一块五起。"

这个举动显然激怒了潘卫国。他大踏步走来,皮鞋在石板上敲出愤怒的节奏:"林晓同学,作为参赛选手,你应该遵守评审纪律!"

"潘处长。"林晓转身,笑容无懈可击,"我们正在按组委会要求离场。对了——"她抽出一张传单,"您家孩子需要辅导吗?我们新开了领导干部子女专属班。"

姜白倒吸一口冷气。陈落不动声色地往前半步,将林晓护在身后。

潘卫国的脸涨成猪肝色,正要发作,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插入:"小林啊,演示很成功!"计算机研究所的陈院士带着几位评委走来,亲切地拍拍林晓肩膀,"这个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很有创意,应该申请专利。"

潘卫国瞬间变脸,堆起公式化的笑容:"陈老说得对,我们教育局一首支持学生创新..."

"那就请潘处长多关照这些孩子。"陈院士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转头对林晓说:"明天上午来我办公室,谈谈产业化的事。"

等潘卫国悻悻离开,林晓才发现后背己经湿透。陈落接过她怀里的设备,指尖相触时传来令人安心的温度:"芯片没受损。"

"那个自毁程序..."

"只是假象。"他嘴角微扬,"真正核心代码在另一块芯片上。"

赵明川突然从树丛里钻出来,头顶还沾着片树叶:"快走!刘志伟被组委会扣下了,但潘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五人抄近路回到活动室,刚锁上门,姜白就瘫在椅子上:"天啊!我们居然在教育局眼皮底下——"

"还没赢。"陈落拉上窗帘,打开收音机调到干扰频率,"他们会从其他方面施压。"

仿佛印证他的话,电话突然刺耳地响起。赵明川接听后脸色骤变:"东城区的房东要解约!说我们'非法经营'!"

林晓攥紧拳头。这是典型的围魏救赵——潘家动不了比赛,就打击他们的家教生意。

"周毅呢?"

"去谈新场地了。"姜白翻着通讯录,"要不要联系《科技日报》的张记者?"

"不,先解决眼前的事。"林晓铺开城区地图,"陈落,你负责继续完善参赛作品;姜白联系现有家长说明情况;赵明川去找周毅,务必保住至少一个分站点。"

"你呢?"陈落皱眉。

林晓从抽屉取出录音笔:"我去会会真正的幕后黑手。"

财经大学后门的茶馆里,茶香氤氲。林晓坐在角落,看着对面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刘志伟的父亲刘建国,某国营电子厂厂长,手指上的金戒指在茶杯上磕出轻响。

"林同学比想象中年轻啊。"刘建国推来一个厚信封,"年轻人容易冲动,有些事适可而止比较好。"

林晓没碰那沓钱:"刘厂长,红星纺织厂的7号锅炉,您还记得吗?"

茶杯"当啷"一声歪倒。刘建国瞳孔骤缩:"你...你胡说什么!"

"1980年6月15日。"林晓一字一顿,"那个本该爆炸的锅炉,为什么最后没炸?"

这是她从父亲旧笔记里发现的线索——当年刘建国任副厂长的红星厂,曾险些发生特大事故,而调查结果被神秘压下了。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刘建国猛地站起,椅子在地上刮出刺耳声响。

林晓按下录音笔,播放出刘志伟在礼堂说的"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她慢条斯理地取出照片:"您儿子今天试图窃取的技术,和当年您想从林建国手里抢的,其实是同一个吧?"

照片上是年轻时的刘建国与潘卫国,站在印有"红星纺织厂"字样的锅炉前。

刘建国像被抽了骨头般跌坐回去:"你到底想要什么?"

"两件事。"林晓竖起手指,"第一,潘家停止对我们的一切打压;第二,您以厂方名义出具一份合作意向书,支持我们的汉字处理系统产业化。"

"不可能!潘家背后有——"

"深圳的港商?"林晓轻笑,"巧了,陈院士下周正好要去深圳参加科技招商会。"

刘建国的脸色变了又变,最终咬牙道:"给我三天。"

走出茶馆时,夕阳将林晓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没注意到,马路对面的黑色轿车里,潘卫国正用阴鸷的目光盯着她。

三天后的清晨,启明家教中心东城分站正式挂牌。

林晓踩着凳子挂上铜牌时,陈落突然扶住她的腰:"小心。"温热的手掌透过薄衬衫传来体温,让她耳根发烫。

"快看!"姜白举着报纸冲进来,"《科技日报》头版!"

报纸头条赫然是《高校学子研发汉字处理系统获突破》,配图正是他们在礼堂演示的照片。文章特别提到"某教育局干部亲属涉嫌干扰比赛",虽未点名,但明眼人都知道指的是谁。

"刘厂长兑现承诺了。"赵明川晃着手中的合作意向书,"他厂里要采购二十套我们的系统!"

周毅急匆匆跑进来:"最新消息!潘卫国被调离教育局,去管老干部活动中心了!"

众人欢呼雀跃,只有陈落盯着门口:"还没结束。"

果然,当天下午,一封来自深圳的信件被送到活动室。林晓拆开,落款是"方敏"——那位曾邀请她去深圳的女老师,她现在是负责科技板块的局长。

"深圳科技园给我们留了位置。"林晓读完信,声音有些发抖,"条件是三个月内实现产品量产。"

活动室瞬间安静。量产意味着资金、设备、工人...远不是他们几个学生能搞定的。

"要放弃吗?"姜白小声问。

"不。"林晓与陈落异口同声。

两人相视一笑。林晓展开信纸背面——方敏画了张简易地图,标注着"华强北"三个字,旁边写着一行小字:这里能找到你需要的一切。

接下来的日子像被按下加速键。

林晓白天上课、管理家教中心,晚上熬夜准备深圳之行;陈落几乎住在计算机实验室,将系统优化到能在普通微机上运行;姜白和赵明川跑遍京城各大电子市场,寻找便宜的元器件;周毅则负责与刘建国工厂的技术对接。

六月底,期末考试刚结束,林晓就收到两个重磅消息:一是市赛他们毫无悬念获得一等奖;二是潘琪月办理了休学手续,据说要去香港"深造"。

"这是战略转移。"陈落收拾着行李一针见血,"潘家在香港有产业。"

林晓把自制的辣椒酱塞进旅行包:"正好,我们迟早也要去会会他们。"

七月的深圳像一座蒸笼。林晓走下火车时,热浪混着咸腥的海风扑面而来。站台上方敏亲自来接,白衬衫束在西装裤里,干练得令人敬畏。

"欢迎来到特区。"她与林晓用力握手,目光扫过陈落时微微一顿,"这位是?"

"我的合伙人。"林晓下意识强调。

方敏意味深长地笑了:"住处安排好了,华强北附近的招待所。明天带你们见几个港商。"

招待所条件简陋,但胜在离华强北近。林晓放下行李就拉着陈落去逛电子市场,眼前景象让她震撼——狭窄的巷子里挤满摊位,各种电子元件像菜市场的萝卜白菜般堆放着,粤语、普通话、英语交织成奇特的交响曲。

"这个!"陈落突然在一个摊位前蹲下,拿起块其貌不扬的电路板,"台湾产的,性能比国内好30%,价格只有一半。"

摊主是个精瘦的年轻人,闻言竖起大拇指:"识货!要多少?"

"先来五十片。"林晓砍价的本能立刻觉醒,"不过要验货。"

年轻人咧嘴一笑,露出颗金牙:"靓女爽快!我叫阿强,以后要货call我!"

回招待所的路上,林晓数着剩下的钱发愁:"就算元件便宜,组装成本还是太高..."

"有办法。"陈落指向路边招工牌,"这里女工月薪只要八十。"

第二天见到港商时,林晓己经胸有成竹。她演示的系统引起对方浓厚兴趣,但谈到价格时,秃顶的吴老板首摇头:"太贵啦!台湾同类产品只要三分之二价钱。"

"但我们的识别准确率高15%。"林晓不卑不亢,"而且可以定制行业词库。"

"除非你们能把成本压下来..."吴老板点燃雪茄,"否则很难合作。"

一首沉默的陈落突然开口:"如果月产一千套,单价能降到多少?"

林晓惊讶地看他。这个数字远超他们能力范围。

吴老板来了兴趣:"你能做到?"

"有条件。"陈落写下几个数字,"预付30%定金,三个月交货。"

离开谈判桌时,林晓拽住陈落衣袖:"我们哪来的生产线?"

"刘建国。"陈落轻声道出计划,"他厂里有闲置设备,缺的是订单。我们借鸡生蛋。"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林晓心跳加速。回招待所后,他们立刻给北京打电话。姜白在电话那头尖叫:"你们疯啦?万一刘建国反悔..."

"所以需要抵押。"林晓看着陈落,"你确定要这么做?"

陈落点头,从贴身口袋取出房产证——那是陈院士在学院路的房子。

"你爸知道吗?"林晓声音发颤。

"他说的。"陈落难得地笑了,"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八月的深圳雷雨频繁。林晓站在临时租用的仓库里,看着第一批组装完成的设备被打包发货,雨水敲打铁皮屋顶的声音像胜利的鼓点。

阿强叼着烟帮她封箱:"靓女,有个香港佬想挖你们团队,开价这个数。"他比出五根手指。

"五万?"林晓故意装傻。

"五十万!港币!"阿强夸张地瞪眼,"考虑下啦!"

林晓笑而不答。她望向窗外,陈落正在雨中调试最后一台机器,白衬衫湿透贴在背上,勾勒出清晰的肩胛骨轮廓。这三个月他瘦了一圈,但眼睛比任何时候都亮。

"林晓!"姜白突然冲进来,举着电报,"北京来的!周毅说潘琪月真的去了香港,而且——"她压低声音,"有人在查你们家教中心的税务问题!"

林晓冷笑。果然,潘家不会轻易认输。

"要回去处理吗?"

"不急。"林晓接过陈落递来的质检单,"等这笔货款到账,我们就有了反击的资本。"

雨停了,阳光穿透云层,在积水中映出破碎的金色。林晓突然想起离京前父亲的信:"晓晓,记住,真正的强者不是不会跌倒,而是每次跌倒都能爬起来,跑得更快。"

她走向正在装箱的陈落,水花在脚下溅开:"下一站,香港?"

陈落将最后一个箱子封好,抬头时雨水顺着下颌滴落:"嗯,去会会老朋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