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在关系网盘根错节的大学校园。叶清的“滑铁卢”——期中项目那个刺眼的B-,以及思源动力实习机会的意外“冻结”,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小范围内传播开来。
最先察觉到风声的是叶清的室友。平日里那个雷打不动六点起床,十一点准时熄灯,连发丝都一丝不苟的叶清,这两天却总是精神恍惚,甚至破天荒地在宿舍待了一整个上午,对着窗外发呆。她们私下交换着眼神,再联想到前几天隐约听到的哭声和满地狼藉的纸屑,心中己有了几分猜测。
“听说了吗?赵魔头的课,叶清好像只拿了个B减。”某个午后,二食堂的长桌旁,不同专业的几个女生压低了声音,分享着刚出炉的“新闻”。
“不是吧?她?那个计划精确到秒的叶清?”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夸张地推了推眼镜,“我以为她会门门课都A+呢。”
“谁说不是呢。而且,她之前面思源动力,不也挺顺利的吗?怎么听说实习名额黄了?”
“啧啧,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我还以为她的人生剧本早就写好了呢。”
“可不是,平时看她那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我还以为她没有烦恼呢。”一个声音带着几分幸灾乐祸,“这下好了,跌下神坛了吧。”
另一个女生戳了戳她:“话也不能这么说,谁还没个不顺心的时候。不过,她这次打击应该不小。”
流言蜚语像藤蔓一样,顺着人际关系网悄然蔓延。从隔壁宿舍的窃窃私语,到社团成员间的八卦闲聊,再到专业课同学间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换。叶清的名字,第一次和“失利”、“狼狈”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这些议论,或多或少地传到了叶清的耳朵里。起初,她还能强作镇定,试图用平日的冷静去屏蔽这些杂音。但当她走进教室,感觉到那些若有若无投射过来的目光,听到身后刻意压低的议论声,她那层坚硬的外壳便开始出现裂痕。
羞耻感像潮水般将她淹没。她一首引以为傲的完美形象,那个在同学眼中无坚不摧、永远游刃有余的叶清,此刻仿佛成了一个笑话。她甚至开始害怕去食堂,害怕在图书馆遇到熟人,害怕看到别人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惊讶、同情,或是幸灾乐祸。她恨不得把自己缩成一个点,从所有人的视线中消失。
连带着,顾飞那天在她宿舍门口的出现,也成了某些版本的“佐证”。
“听说那天她哭得特别惨,顾飞都撞见了。”
“真的假的?顾飞?他俩不是不对付吗?”
“谁知道呢,没准儿人家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呢。”说话的人挤眉弄眼,引来一阵心照不宣的低笑。
叶清得知这些添油加醋的传闻时,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力反驳。她第一次体会到百口莫辩的滋味。
然而,就在这种无处遁形的羞耻和压力之下,一种奇异的感觉却在叶清心底悄然滋生。当她不再需要时刻紧绷神经去扮演那个完美的“叶清”时,当她放弃了去纠正每一个关于她的不实传言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竟然一丝丝地渗了出来。那种为了维持完美人设而耗费的巨大心力,似乎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原来,不完美,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原来,当滤镜破碎,露出真实的、甚至有些狼狈的自己时,世界并没有因此崩塌。
这个发现,让她感到困惑,也让她感到一丝莫名的悸动。对读者而言,看着这个曾经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完美主义者,此刻跌落凡尘,满身狼狈却又流露出真实的脆弱,反而更能触动心弦。人们似乎更期待看到,这个曾经试图掌控一切的女孩,在计划全面崩盘后,将如何从一片废墟中站起来。
完美滤镜的破碎,是痛苦的,却也是叶清被迫首面真实自我的开始。这条路或许布满荆棘,但路的尽头,或许藏着她从未想象过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