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你在逼我重生是吧
肉肉!你在逼我重生是吧
当前位置:首页 > 二次元 > 肉肉!你在逼我重生是吧 > 第25章 遇到个懂美食的唐朝公子

第25章 遇到个懂美食的唐朝公子

加入书架
书名:
肉肉!你在逼我重生是吧
作者:
倔强的五花肉
本章字数:
5488
更新时间:
2025-07-08

刘记酒楼被查封后的第三天,唐记小厨的生意越发红火。这天傍晚,夕阳把巷子染成金红色,唐念念正指挥伙计收拾桌椅,忽然看见个穿月白长衫的公子站在门口,手里把玩着玉佩,眼神落在锅里的汤底上,带着种探究的专注。

那公子生得眉目疏朗,腰间系着块羊脂白玉,虽不如苏文瑾温润,也没有王公子的英气,却自带着股沉静的书卷气。他身后跟着个老仆,捧着个精致的食盒,一看就是出身不凡。

“这位公子,里面请,” 唐念念走上前招呼,“今天的麻辣锅和清汤锅都还剩最后一桌。”

公子却没动,指着锅里翻滚的毛肚问:“这食材烫得时间似乎有讲究?多一分则老,少一分则生?”

唐念念愣了一下 —— 这还是头个看出毛肚烫涮时间的客人。她笑着点头:“公子好眼力,这毛肚讲究‘七上八下’,在锅里烫七次捞八次,正好脆嫩。”

公子眼里闪过丝笑意,跟着她走进店里坐下,却不着急点菜,反而问:“我听说你这店里的虾滑,是用鲜虾捶打而成,不用面粉?”

“正是,” 唐念念叫小翠端来虾滑,“用的是今早刚捞的青虾,去壳后捶打半个时辰,首到能粘住筷子,这样才够弹滑。”

公子用银筷夹起一块虾滑,在清汤锅里轻轻搅动,等虾滑浮起,又蘸了点蒜泥醋,细细嚼了三口才咽下:“虾肉的鲜甜很足,只是捶打的力道还差些,若是再用些巧劲,让虾泥起胶,口感会更弹。”

唐念念心里一惊。这虾滑的做法是她改良过的,连刘婶都夸 “绝了”,没想到这公子一口就尝出了门道。她连忙请教:“公子有何高见?”

“江南厨子捶虾滑,会在虾泥里加少许葱姜水,” 公子慢悠悠地说,“既能去腥,又能让肉质更蓬松。你这虾滑虽鲜,却少了点层次感。” 他顿了顿,又夹起片牛肉,“这牛肉切得太薄,涮久了易散,切得厚一分,带着点筋络,反而更有嚼头。”

唐念念听得连连点头,这公子说的,竟和她前世在米其林餐厅偷学的诀窍不谋而合。她连忙让人沏了壶新茶:“还没请教公子贵姓?”

“免贵姓谢,单名一个临字,” 谢临端起茶杯,“家父在江南做官,我这次来长安,就是为了尝遍各地美食。”

“谢公子是懂行的,” 唐念念眼睛一亮,“那您尝尝我这新做的麻婆豆腐?用的是胡椒和豆瓣酱调的味。”

谢临舀了一勺麻婆豆腐,吹了吹热气送进嘴里,眉头微蹙又舒展:“豆瓣酱的咸鲜够了,胡椒的辛辣也恰到好处,只是少了点回甘。若是在熬酱时加少许冰糖,味道会更绵长。”

这话说到了唐念念心坎里。她一首觉得这麻婆豆腐少点什么,原来是缺了那点若有若无的甜。她连忙让小翠取来冰糖,当场往锅里加了少许,果然,辣味里透出丝清甜,层次顿时丰富起来。

“谢公子真是行家,” 唐念念由衷佩服,“比那些只会说‘好吃’的客人懂多了。”

谢临笑了笑,从老仆手里接过食盒:“我也带了样东西,或许你会感兴趣。” 食盒里是两罐酱,一罐呈琥珀色,一罐是深褐色,“这是江南的虾子酱和蟹糊,用的是清明前的河虾河蟹,鲜得很,用来拌面条或是炒菜,都能提鲜。”

唐念念打开虾子酱,一股浓郁的鲜香扑鼻而来,比她用的豆瓣酱更添几分清冽。她想起现代超市里的海鲜酱,味道总带着股工业加工的生硬,哪比得上这现做的虾子酱纯粹。

“我这就去做碗虾子酱拌面,” 唐念念拎着酱罐就往厨房跑,“谢公子等着尝尝!”

她让伙计煮了碗手擀面,拌上虾子酱,又撒了把葱花,刚端上桌,谢临就眼前一亮。面条裹着油亮的虾酱,入口先是海鲜的咸鲜,嚼着嚼着又透出小麦的清甜,连老仆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这酱配面条,确实绝了,” 谢临放下筷子,“比江南的阳春面多了份厚重,又比北方的炸酱面添了分清鲜。” 他看着唐念念,“你对味道的把控很敏锐,只是缺了点各地食材的精髓。”

“谢公子的意思是?” 唐念念追问。

“长安的胡椒虽香,却不如蜀地的醇厚;这里的面粉劲道,却少了江南的细腻,” 谢临娓娓道来,“做美食,不仅要懂做法,更要懂食材的性子,让它们各展所长,才是真谛。”

唐念念听得入了迷。她一首想着复刻现代菜式,却没想过结合唐朝的食材做改良。谢临的话像把钥匙,突然打开了她的新思路 —— 或许她不必执着于 “现代菜”,而是可以用现代的烹饪理念,结合唐朝的食材,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美味。

“我明白了!” 唐念念一拍大腿,面粉灰溅了满桌,“多谢谢公子指点!”

谢临看着她眼里闪烁的光芒,嘴角也染上笑意:“我在长安还要待些日子,若是不嫌弃,我倒想常来你这小厨坐坐,尝尝你的新菜式。”

“求之不得!” 唐念念连忙让小翠记上,“以后谢公子来,所有菜都算我请客!”

接下来的日子,谢临果然成了唐记小厨的常客。他从不像其他客人那样狼吞虎咽,总是慢悠悠地品尝,然后给出精准的点评:鱼香肉丝的糖醋比例可以再调;水煮鱼的汤底可以加些陈皮去腻;就连最简单的拍黄瓜,他都能说出 “黄瓜要选顶花带刺的,拍的时候力道要匀,才能让汁水更好地渗入”。

有一次,唐念念做了道改良版的东坡肉(虽然苏轼还没出生,但做法类似),用冰糖和黄酒慢炖,谢临尝了一口就说:“这肉炖得火候够了,只是黄酒用的是三年陈,若是换成五年陈,酒香会更绵长,解腻效果也更好。”

唐念念照着他的话试了,果然,五年陈的黄酒让肉香里多了层醇厚的酒香,吃起来一点不腻,连平时不爱吃肥肉的张婉儿都多吃了两块。

“这谢公子可真厉害,” 张婉儿啃着肉说,“比我爹请来的御厨还懂行。”

“他不是懂行,是真的懂美食,” 唐念念感慨道,“他吃的不是菜,是食材背后的心思。”

苏文瑾来的时候,正好撞见谢临和唐念念在讨论如何用茱萸调出更柔和的辣味。两人凑在灶台前,一个拿着勺子舀汤底,一个用毛笔在纸上记着什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身上,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

“看来念念找到了知音,” 苏文瑾笑着走上前,“我这几天还在想,谁能懂你那些奇奇怪怪的烹饪法子,没想到真有这样的人。”

谢临起身行礼,目光在苏文瑾身上停留一瞬,带着种棋逢对手的审视,却又很快释然:“苏公子过奖了,只是对美食多了点兴趣罢了。唐小姐的想法才真的新奇,比如这火锅,把不同的食材放在一起,竟能生出千般滋味,很有意思。”

唐念念看着眼前这两个同样出色的男子,一个温润如玉,总能在她需要时伸出援手;一个清雅通透,能和她在美食上碰撞出火花。她突然觉得,在唐朝的日子,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变得格外有趣起来。

这天打烊后,谢临留下一瓶江南的杨梅酒:“这酒配你新做的醉蟹正好,试试。”

唐念念看着酒瓶上的红绸,突然想起现代的美食节目。那时候她总觉得,能和懂美食的人一起吃饭,是人生一大幸事。没想到穿越到唐朝,竟真的遇到了这样的人。

她抱着杨梅酒走进厨房,月光洒在灶台上,映着瓶身上晃动的光影。唐念念突然很期待明天的到来 —— 或许,她可以和谢临一起,用唐朝的食材,做出更多既现代又古典的美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