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见六个棉条筒并排架在木架上,棉条被同时引入一台新装置。两根木辊上下咬合,将六股棉条并作一股,再经牵伸后重新成条。
谢铮倒吸一口凉气:"这、这不是并条机吗?!"他猛地转向黄西娘,"您怎么想到的?"
黄西娘被他的反应逗笑了:"六股棉条并作一股,粗细自然就匀了。"她拍了拍木架,"试了七八种排法,最后发现六并一最合适。"
陈蘅捻着并条后的棉条,点点头:"确实好多了。"
"纺纱机这边走,当心脚下。"黄西娘撩开一个麻布门帘,陈启第一个钻进去,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十二个锭子排成笔首一线,在昏暗的工坊里闪着黄铜特有的暗光。每个锭子都在高速旋转,带动纱线在空中划出银色的弧线。
"十二锭全开?"陈启瞪大眼睛吹了个口哨,"上个月不是才八个吗?"
黄西娘擦了擦额头的汗:"新改的水车传动,多加了西组皮带轮。"她领着众人走近,"看,三对硬木辊子。"
三组辊子转速逐级加快,把棉条越拉越细。纱线通过飞快转圈的铜环上捻,缠在一个个纱锭上。
"等等,"谢铮突然蹲下,"这个钢领......"她指着锭子上方那个黄铜圆环,"磨损很严重啊。"
黄西娘叹了口气,从腰间摸出个小布包,倒出几个磨出凹槽的铜圈:"平均两个时辰就得换一次。铜太软,高速转久了就......"
话没说完,最右边的锭子突然"咔"地一声响,钢丝圈崩飞出去,纱线顿时乱成一团。负责的女工熟练地停下机器,从脚边的木箱里取出备件更换。
"青铜更耐磨,"黄西娘帮女工固定新的钢丝圈,"但也坚持不了多久。"
谢泉蹲下来,捡起崩坏的铜圈仔细端详:"表面全是毛刺......"他转头看向陈启,"赶紧把炼钢设备搞出来,卡在原材料上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陈启:"……"
众人沉默间,十二个锭子又全部运转起来。飞转的黄铜钢领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像十二个小太阳。可谁都清楚,这些"小太阳"每个都命不久矣。
2.
工坊深处,飞梭织布机正"咔嗒咔嗒"运转着。陈启盯着往复穿梭的木梭,不自觉地跟着节奏点头:"这声音......有点上头。"
谢铮意识到哪里不对:"怪了,水车转速时快时慢,怎么织机反倒有板有眼?"他凑近织布机,飞梭"嗖"地擦过他鼻尖,钉在对面梭箱里,竹弓"嗡"地一颤。
黄西娘赶紧拉他后退,指着传动轴下方悬着的铜摆锤,"看见没?水车快了飞梭会卡在半道上。我们做了这个——"
摆锤正左右摆动,锤臂上两个镰刀状的铜杆交替卡进齿轮凹槽,每摆一次才让主齿轮转过一齿。
"齿轮凸起会推铜杆,"她比划着,"就像踢蹴鞠,踢一下摆锤就能接着晃。"
工坊突然安静得只剩摆锤的"嗒嗒"声。黄守正突然蹦起来:"擒纵机构!科学技术史选修课讲过!这是机械钟的核......"他猛地刹住,发现西娘正惊恐地看着这群突然眼冒绿光的"疯子"。
3.
谢泉深吸一口气,平复下激动的情绪,郑重地对黄西娘说道:"西娘,这个装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愿意购买这个设计的专利。"
"专利?"黄西娘一脸茫然,"啥叫专利?"
"就是你这个发明的专属权利,"谢泉耐心解释,"以后任何人使用这个装置,都需要您的同意。一般来说,要要付给你使用费。我们打算按相关装置利润的5%分给你和参与研发的工匠们。"
黄西娘听完连连摆手:"哎呀,这么个小结构,谁要用照着做就是了,要什么钱啊!"
"不行,这必须给。"谢泉态度坚决,"这是对发明创造的尊重,也是对你们智慧的回报。"
黄守正也帮腔道:"西娘,您就收下吧。这个设计值这个价。"
黄西娘被说得不好意思,红着脸说:"那...那你们看着办吧。"
【擒纵机构专授文书】
立契人:
黄氏巧姑(西娘),秀州华亭县人氏
黎峒阿月,吉阳军黎峒人氏
张铁手,雷州海康县匠籍
受契人:
谢泉,雷州海康县商籍
谢铮,雷州海康县商籍
见证人:
陈启,雷州海康县儒籍
陈蘅,雷州海康县儒籍
缘由:
景定六年(1265年),黄氏巧姑等三人创制"擒纵机构"一法,其要在于:以铜摆锤并镰形杆卡齿,使水车之力顿挫有度,飞梭织机遂得匀停。此法非前人所有,实为新巧之术。今谢氏二人愿以利分之法,获此术之用。
条款:
一、 术法名目:
"擒纵机构",含摆锤、镰杆、特制齿轮三者相合,能使机杼自调疾徐(详见附图)。
二、 专授之权:
黄氏、黎峒氏、张氏共持此术,十年内(自景定六年六月至咸淳五年六月)他人欲用,须经三人画押允准。
谢氏非独占此术,他人若用,谢氏不得干涉。
三、 利分之法:
凡用此术所制机具,售利百钱,分五钱予创术者:
黄氏得三钱(以其主创)
黎峒氏得一钱(精研镰杆)
张氏得一钱(制齿轮巧技)
每年腊月结算,谢氏需持全年账册与三人共验。
西、 违约之罚:
若谢氏瞒报利数,罚瞒额十倍,并毁其违契之器。
若三人私授他商,需退还谢氏己付利钱,并赔谢氏耗费之资。
附记:
附图一幅,以朱砂画押为记。
术法详解另册封存,遇争时启验。
立契时间:
景定六年六月初九
画押:
黄巧姑(指印) 黎峒月娘(黎文符印) 张铁手(墨印)
谢泉(私章) 谢铮(私章)
见证人:陈启(私章) 陈蘅(私章)
"从今天起,"谢泉收起协议,笑着说,"这个擒纵机构就是您的专利了。以后每卖出一台使用这个装置的机器,您都能拿到分成。"
黄西娘还有些发懵,但看到谢泉认真的样子,也只好点头应下。
谢铮在一旁打趣:"西娘、阿月、张工,你们这可是要当大宋第一个专利的持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