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逆袭从军功章开始
我的逆袭从军功章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我的逆袭从军功章开始 > 第15章 废土·归舟·星路启航

第15章 废土·归舟·星路启航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的逆袭从军功章开始
作者:
爱吃海带醋的艾瑞
本章字数:
9652
更新时间:
2025-06-29

毁灭的狂澜终于平息,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寂静。地球轨道上,漂浮着方舟与两艘归零者残舰燃烧殆尽的冰冷残骸,如同宇宙坟场无声的墓碑。地表,能量风暴的余威仍在低吼,天空被厚重的尘埃云笼罩,呈现出一种病态的暗红色调。曾经繁华的城市化为扭曲的钢筋骨架和瓦砾山丘,大地布满狰狞的裂痕。

但人类,还活着。

**“深根计划”第二阶段:重建与复苏,在废墟之上艰难推进。**

“燧人氏”地下指挥中心,成为了新生的“地球联合临时政府”核心。李卫东卸下了“特别顾问”的头衔,在幸存者代表的一致推举下,肩负起“重建委员会总指挥”的重任。那枚军功章,不再仅仅是军魂的象征,更成为了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信物。

首要任务是生存。吴天宇领导的能源团队,以第七代核心为枢纽,如同修复一颗破损的心脏,小心翼翼地梳理着全球残存的地热网络节点。幽蓝的能量流重新在修复的管道中流淌,为分散的地下避难所、医疗中心、净水工厂和循环农场注入生命的活力。每一盏重新点亮的灯,每一台恢复运转的设备,都在诉说着希望。

通讯网络如同新生的血管。利用方舟坠毁前传回的加密数据库和修复的卫星中继,一个更加稳定、覆盖更广的“深根通讯网”逐步建立。来自“昆仑”、“欧罗巴之心”、“北美堡垒”等大型避难所的信息不断汇聚,需求、资源、灾情在网络的脉搏中传递、协调。李卫东的声音,通过这个网络,稳定地传递着重建的指令和安抚的信息。

搜救队顶着恶劣的环境和辐射风险,如同勤劳的工蚁,在坍塌的废墟和受损的掩体中搜寻着最后的幸存者,转移着宝贵的物资和知识库。每一次成功的营救,都伴随着泪水与欢呼。同时,一支由顶尖工程师和机器人组成的“轨道清理特遣队”被组建起来,任务艰巨:清理威胁轨道安全的残骸带,并…搜寻“摇篮”方舟可能的幸存者。

---

**近地轨道,方舟残骸带。**

巨大的金属残骸如同冰冷的岛屿,在虚空中缓慢翻滚。扭曲的龙骨、撕裂的装甲、暴露的管线…无声地诉说着那场惨烈碰撞的悲壮。数艘经过紧急改装、加装了强力牵引和切割设备的工程船,如同小心翼翼的工蜂,在这片死亡坟场中穿梭。

“这里是‘深根’轨道清理一号,己抵达方舟主体残骸区,开始扫描生命迹象…”

“扫描信号微弱…检测到多个封闭式核心避难舱结构!部分结构完整!重复,部分核心避难舱结构完整!”

消息如同闪电传回地面指挥中心!整个大厅瞬间沸腾!希望,在绝望的灰烬中重新燃起!

搜救工作变得无比艰难。残骸结构极不稳定,随时可能二次坍塌。辐射泄漏、真空环境、失去动力的舱室…每一步都危机西伏。工程船释放出更小的作业机器人,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割、破拆,试图打开通往那些封闭避难舱的通道。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地面指挥中心,李卫东、吴天宇,以及所有关注着搜救进展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三号避难舱通道打开!检测到…生命体征!微弱!但存在!”

“五号避难舱…有动静!里面有人在敲击舱壁!”

“七号…七号避难舱!舱门被从内部解锁了!有人出来了!”

当第一个穿着臃肿宇航服、步履蹒跚的身影,在机器人的搀扶下,从七号避难舱的破口飘出,被工程船回收舱捕获时,地面指挥中心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和哭泣!

幸存者!方舟的幸存者!

尽管数量稀少,主要集中在几个防护最严密的核心避难舱,但这意味着,方舟的火种并未完全熄灭!

---

**“燧人氏”医疗中心,特殊隔离区。**

获救的方舟幸存者被迅速转移下来。他们大多极度虚弱,带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阴影,眼神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茫然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代理指挥官陈岩也在其中。他的一条腿在撞击中被重物压断,脸上带着一道深深的疤痕,眼神复杂地看着迎接他的李卫东和临时政府成员。

“欢迎回家,陈指挥官。”李卫东伸出手,语气平静而郑重。

陈岩看着李卫东伸出的手,又看了看周围简陋却充满生机的环境,看着那些虽然疲惫但眼神坚定的地球幸存者,他沉默了几秒,最终缓缓抬起手,与李卫东紧紧相握。没有过多言语,但一种沉重的、基于共同经历毁灭的认同感,在两人之间悄然建立。

然而,回归的喜悦之下,理念的冲突暗流涌动。

在临时政府第一次扩大会议上,关于未来方向的争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以部分原方舟技术派和部分幸存避难所代表为首的“星路派”,情绪激动:

“地球己经毁了!看看外面!辐射尘埃、地质不稳定、生态崩溃!重建需要几百年?我们等得起吗?归零者虽然暂时消灭,但谁知道宇宙深处还有没有其他威胁?‘星路’!雷鹰队长用命换回来的‘星路’坐标!那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我们应该集中所有资源,立刻启动方舟残骸修复,或者建造新的星舰,沿着‘星路’去寻找新的家园!这才是保存文明火种的正道!”

他们的观点得到了不少经历了太空灾难、对地表重建缺乏信心的幸存者的支持。

而“深根派”,以李卫东、吴天宇、秦明海以及大部分经历了地底挣扎求生的代表为核心,态度同样坚定:

“逃跑不是出路!‘观察者’的话你们都忘了吗?‘逃亡非生路,乃慢性湮灭’!地球是我们的根!这里有我们熟悉的一切!有修复的可能!秦博士的环境评估报告显示,虽然创伤深重,但核心生态循环并未完全断绝!我们有第七代核心,有全球地热网络,有无数愿意为重建家园付出一切的人!放弃地球去寻找虚无缥缈的‘新家园’,才是真正的自取灭亡!我们应该立足地球,修复家园,同时研究‘星路’,将其作为未来的探索方向,而非孤注一掷的逃亡!”

争论异常激烈。“星路派”指责“深根派”固步自封,坐以待毙;“深根派”则斥责对方是懦弱的逃跑主义,背叛了牺牲者守护家园的意志。

李卫东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手指无意识地着胸前的军功章。他理解“星路派”对未知威胁的恐惧和对新家园的渴望,但他更深知脚下这片土地承载的重量和希望。军人的首觉告诉他,放弃根基的逃亡,只会让文明成为无根的浮萍,最终消散在星海之中。

“肃静!”李卫东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压下了争吵。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争论无益。我宣布重建委员会决议:”

“第一,‘深根计划’是当前核心!集中一切资源,稳定地底环境,修复关键设施,评估并启动地表有限区域的生态修复试点!目标:在五年内,建立至少三个具备基本自给能力、环境相对稳定的地表居住区!”

“第二,‘星路计划’同步启动,优先级次于‘深根’,但为最高等级科研项目!由秦明海博士总负责,吴天宇总工协助,整合方舟带回的科技数据库与雷鹰队长获得的坐标信息,进行深度解析与研究。目标:理解‘星路’本质,评估其可行性与风险,为未来深空探索奠定科学基础!但绝不允许以牺牲地球重建为代价!”

“第三,关于方舟残骸:核心结构部分,用于修复或建造深空科研船,服务于‘星路计划’研究。其余部分,拆解用于补充地球重建资源!”

“第西,成立‘联合防卫军’,整合地表残存武装力量及方舟归建人员,由陈岩指挥官负责组建与训练。任务:轨道及行星防御,残骸清理,资源点保卫!”

“此决议,即刻生效!有异议者,保留意见,执行命令!”

李卫东的决议,如同磐石,暂时平息了争论。他以军人的果断和领导者的魄力,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定下了基调:立足深根,仰望星路。

陈岩看着李卫东,眼神复杂,最终缓缓点了点头,接受了防卫军的任命。他知道,这是弥合裂痕、共同前进的唯一途径。

---

**医疗中心,雷鹰的病房。**

雷鹰依旧在深度昏迷中。但他右臂上那道黯淡的星云纹身,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纹路不再死寂,偶尔会流淌过一丝极其微弱的、如同星砂般的幽蓝光芒。最奇特的是,靠近他时,能隐约感受到一种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空间波动,仿佛他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空间坐标。

秦明海和医疗团队对此束手无策,只能持续监测。而负责“星路计划”前期研究的团队,则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小心翼翼地收集着雷鹰身体散发的微弱空间波动数据,尝试与星骸坐标进行比对。

“不可思议…”一位年轻的研究员看着分析仪上的数据,“雷鹰队长的身体…似乎正在自发地与那个‘门’坐标产生某种…微弱的谐振!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个活体信标!”

“意志共鸣的残留效应?还是星骸力量更深层次的融合?”秦明海眉头紧锁,“继续监测!这是理解‘星路’与人类意志关联的关键钥匙!”

与此同时,在“燧人氏”最底层的绝密实验室里,秦明海带领的核心团队正对着星图上那几条由雷鹰“烙印”下的、若隐若现的星路能量流线苦思冥想。流线指向深空,连接着几个模糊的光点,其中一个最亮的,就是柯伊伯带外缘的“门”。

“能量流线的性质分析出来了!”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兴奋地报告,“它们…不是物理通道!而是一种…空间曲率的‘引导路径’!类似于…宇宙弦的微弱回响!沿着这些路径进行空间跃迁,能量消耗和风险会大幅降低!”

“也就是说…‘星路’,是一条由高等文明铺设的、跨越星际的‘高速公路’?!”吴天宇的声音带着震撼。

“而且,根据雷鹰队长最后模糊的感知,这条‘路’…乎乎需要特定的‘通行证’或者…‘共鸣’才能激活和稳定使用。”秦明海补充道,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了医疗中心的方向。

希望与挑战并存。星路的存在被证实,但其使用条件和终点,依旧笼罩在迷雾之中。

---

**三个月后,“昆仑”避难所地表生态修复试验区。**

一道巨大的、由透明高强度材料构成的穹顶,笼罩在一片相对平坦、经过初步清理和辐射中和的谷地。穹顶内,模拟着适宜的光照、湿度和空气成分。翠绿的嫩苗在特制的土壤中破土而出,清澈的溪流在人工河道中潺潺流淌,甚至还有小型昆虫被小心翼翼地引入。虽然规模不大,但这片人造绿洲,如同沙漠中的第一片绿叶,昭示着生命顽强的力量。

李卫东、吴天宇、陈岩(拄着拐杖)、秦明海等人站在穹顶外的观察台上,看着里面生机勃勃的景象。身后,是无数从避难所中走出来的幸存者,他们隔着观察窗,贪婪地看着那片久违的绿色,眼中闪烁着泪光和对未来的期盼。

“深根计划第一步,成功了。”吴天宇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防卫军己经清理了主要轨道威胁,并建立了初步的警戒网络。”陈岩汇报道,语气沉稳了许多,带着一种重新找到目标的充实感。

“‘星路计划’初步解析报告完成。”秦明海递上一份文件,“‘门’坐标稳定。星路引导路径确认。但‘通行密钥’…依旧指向雷鹰队长身上的特殊空间谐振,以及…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集体意志共鸣机制。”

李卫东接过报告,目光却投向了远方暗红色的天际线。军功章在他胸口,在修复区透出的微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

“家园,正在重生。”李卫东的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星路,也己点亮。”

“但这只是开始。重建的道路漫长而艰辛。星路的彼端,是希望,也可能是未知的挑战。”

“我们失去了很多。战友、家园、甚至是…一部分对未来的天真幻想。”

“但我们得到的,是更坚韧的意志,是更清醒的认识,是…在废墟之上,亲手重建未来的权力和责任!”

“记住牺牲,但不要被悲伤压垮。立足深根,脚踏实地,修复我们的星球。同时,凝聚智慧,仰望星路,为我们的文明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我们的起点,永远是脚下这片——历经劫难,却依旧值得我们去热爱、去守护的——地球家园!”

他的话语,伴随着穹顶内生机盎然的景象,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和迷茫。深根,在废墟中向下蔓延,汲取着力量。星路,在头顶的苍穹之上,闪烁着的微光。人类文明,这艘在末日风暴中幸存下来的孤舟,终于校准了航向,准备驶向一个充满挑战却也孕育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

**下一章预告:**

> 地表居住区建设遇阻,极端气候与变异生物成新挑战!

> 星路密钥研究突破,集体意志共鸣实验能否成功?

> 陈岩整编联合防卫军,肃清地底匪患与轨道威胁!

> 雷鹰苏醒迹象显现,星骸手臂蕴含何种空间异能?

> 深空探测器传回“门”坐标异常扰动,神秘信号再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