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来临,我躲进了停车场避难所
末日来临,我躲进了停车场避难所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末日来临,我躲进了停车场避难所 > 第74章 内部环境的改善与生活品质提升

第74章 内部环境的改善与生活品质提升

加入书架
书名:
末日来临,我躲进了停车场避难所
作者:
林3083
本章字数:
7538
更新时间:
2025-07-02

地热发电站的成功运行,以及源源不绝的稳定电力供应,无疑是陆远领导的“百人壁垒”自成立以来,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那股从地底深处汲取而来的纯粹能量,不仅点亮了物理空间,更点亮了所有幸存者心中,那濒临熄灭的文明火种。

曾几何时,避难所内部的光源,仅限于陆远早期获得的应急灯和少数自发电照明设备,它们的光芒昏黄且闪烁不定,难以驱散角落里凝重的阴影,更无法照亮人心深处的阴霾。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潮湿、霉味和循环不畅带来的沉闷。冬季的寒意刺骨,夏季的闷热难耐,居住区如同一个巨大的冰窖或蒸笼,令人身心俱疲。

但现在,一切都截然不同了。

当陆远下达指令,地热发电站的能量开始稳定地涌入避难所的每一个角落,并通过改造升级后的供电线路,精确地输送到每一个终端设备时,避难所仿佛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生。

首先是空气循环与净化系统。得益于充沛的电力,陆远解锁并投入使用的全新空气循环系统得以全天候、高负荷运行。巨大的风扇在预设的通道内轰鸣,将避难所内部的污浊空气抽出,经过多重高效滤网的净化,再将富含氧气、经过调节的新鲜空气送回各个区域。过去那种潮湿、压抑、带着淡淡霉味的空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爽、洁净,甚至带着些微凉意的全新体验。人们不再频繁咳嗽,呼吸变得顺畅深沉,甚至有人说,连食物都因此变得更香甜了。

“天啊……我感觉肺都洗了一遍!”机械师梁子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过去他总是带着些许鼻炎的症状,但现在,他发现连鼻腔都感到前所未有的通透。

其次是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在灾变前的科技避难所中,这本是最基础的功能,但在末世中,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如今,地热能源的接入,让这成为了可能。在赵明的精心调试下,避难所的核心居住区和公共区域,恒温系统被精确控制在人体最舒适的22摄氏度左右,湿度也维持在适宜的范围。

居住区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洞穴,而是变得宜居而温暖。夜晚,幸存者们可以安心地卸下厚重的外套,钻进被窝享受久违的温暖。不再需要靠挤在一起取暖,也不用担心清晨醒来时的手脚冰凉。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舒适,更是心理上的巨大慰藉,让人重新体会到“家”的温暖。在技术区,冷却系统高效运转,确保精密仪器在最佳温度下运行,极大地延长了设备寿命,也让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照明系统也得到了彻底的升级。过去,避难所内大部分区域都处于一种半昏暗的状态,幸存者们依靠头灯和手电筒在狭窄的通道里摸索。如今,高亮度的LED灯带被安装在各个通道、公共区域乃至私人居住舱内,将整个避难所照得通透明亮,几乎如同白昼。这种恒定而充足的光线,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视物,更在无形中驱散了人们心中的压抑感和恐惧。充足的光照有助于改善情绪,减少因长期黑暗和幽闭带来的心理问题。孩子们可以在明亮的区域玩耍,大人们也可以在工作之余,借着光线阅读,或者进行一些精细的手工劳作。

“感觉……我们真的活过来了。”园艺师周芸看着无土栽培层里,在明亮灯光下绿意盎然的作物,眼中闪烁着泪光。充足的光照让植物生长得更加茁壮,产量也进一步提升,为避难所提供了稳定的新鲜蔬菜和菌类,确保了营养均衡。

水资源的利用也得到了优化。分子筛净水塔在高负荷下运行,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清冽的饮用水。有了地热能源,公共淋浴间不再是冷水浴的考验,热水循环系统得以启动,幸存者们可以享受久违的热水澡。蒸汽缭绕,洗去了一身的疲惫和尘埃,也洗去了末世带来的阴影。这种最基本的清洁,在末世中却显得无比奢侈和珍贵,它极大提升了个人卫生状况,也促进了避难所内部的整体洁净度。

医疗设施的效率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医疗舱不再需要节省电力而时断时续地运作,各种诊断设备和治疗仪器都能全天候待命,为伤病员提供更高效、更及时的救治和康复。这无疑为避难所增加了巨大的安全感。

然而,所有这些物质上的改善,最终都汇聚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那就是对幸存者们生活品质和心理状态的提升。

陆远深刻明白,仅仅满足生存需求是不够的,人类还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对未来的憧憬。于是,在赵明的建议下,他决定将一部分电力用于恢复一些“奢侈”的娱乐设施。

一个简易的公共娱乐区被规划出来。几排从废墟中抢救回来的简易折叠椅,面向着一面被刷白的墙壁。一台从某个废弃学校找到的、功能尚完好的老式投影仪,被梁子和赵明巧手修复,连接到了一台同样从废墟中找到的、存有大量灾变前影片和资料的旧式服务器上。

“陆哥,这玩意儿能看吗?”梁子有些兴奋又有些忐忑地问。

陆远笑了笑:“试试看。”

第一次“电影之夜”的通知发出后,所有在避难所内没有紧急任务的幸存者都来了。他们带着好奇、忐忑和一丝久违的兴奋,在简易的“电影院”里坐下。灯光熄灭,投影仪的嗡鸣声响起,屏幕上闪烁了几下,然后,一幅幅清晰却又遥远的画面,呈现在了他们眼前。

那是一部灾变前的经典喜剧片。画面中,人们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在繁华的都市中穿梭,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飞驰,高楼大厦首插云霄,餐馆里飘出的香味,公园里孩童们嬉笑打闹……

最初,避难所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屏幕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所吸引。有人眼眶,有人低声叹息,那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眼前残酷现实的对比。但很快,随着剧情的推进,主人公笨拙的举动和幽默的台词,让人们开始发出压抑不住的笑声。

起初是零星的笑声,很快,笑声如同被点燃的野火,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畅快。那是末世中久违的、发自肺腑的笑声,它穿透了钢筋混凝土的阻隔,穿透了压抑在心头的阴霾,让整个避难所都充满了活力。

一晚又一晚,不同类型的影片被播放出来。有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让人们在泪水中释放压抑的情绪;有惊险刺激的动作片,让人们暂时忘记现实的危险;也有轻松愉快的纪录片,展现了灾变前地球的壮丽山河和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这些影片不仅仅是娱乐,更是精神上的食粮。它们提醒着幸存者们,曾经有一个多么美好而丰富的世界,也让他们对未来重建文明抱有更深的希望。在电影之夜,幸存者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食物,讨论着剧情,彼此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社区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曾经那些因压力和恐惧而产生的摩擦和隔阂,在共同的欢笑和感动中,逐渐消弭。

孩子们(如果后续有加入的话,这里可以加上他们的反应,例如对色彩斑斓的画面感到新奇,对和平年代的玩具充满向往)也在这些影片中看到了一个与他们所知的末世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为他们贫瘠的童年注入了宝贵的想象力。

避难所从一个仅仅能提供“苟活”的庇护所,蜕变成为一个真正能够“生活”的地方。它不再是冰冷的堡垒,而是一个充满生机、温暖和希望的家园。这份转变,让所有幸存者都对陆远充满了感激和信任,他们知道,只要跟着陆远,他们就有机会,在末世中活出真正的“人样”。

然而,就在某一个电影之夜,当一部关于世界各地古老文明遗迹的纪录片正在播放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发现,打破了这片温馨的氛围,为避难所的未来,蒙上了一层新的神秘面纱。

“等等!”

突然,坐在前排的幸存者中,一个名叫李明的年轻人——他过去曾是一名大学的历史系学生,对古文明颇有研究——猛地站了起来,指着屏幕上一个模糊的画面,激动地喊道。

画面上,是一段关于一个被遗弃的地下城市遗迹的片段。黑白的镜头摇晃着,展现了一些巨大的、仿佛被某种力量强行撕裂的石块,以及一些深埋于地下的,结构异常宏伟的门框和通道。

“陆哥!你们看!”李明指着屏幕,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建筑风格,还有那些巨石的切割方式……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发现的那个……地下金属巨门外围的结构?!”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屏幕上。陆远和梁子、赵明也立刻凑上前去。屏幕上,那个古老遗迹的画面虽然模糊,但仔细辨认,那些巨大石块上残存的纹路,以及通道的轮廓,与他们之前在探索地热点时,无意中看到的那扇被土石掩埋了一部分的地下金属巨门外围的某些结构,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纪录片并没有深入介绍这个遗迹,只是一笔带过,称其为“未解之谜”,推测是某个远古文明的遗存,但由于技术限制和地震等原因,未能进行深入挖掘。

陆远的瞳孔猛地收缩,他看向赵明,赵明的表情也同样震惊。

“这……这不可能吧?”梁子喃喃道,“只是巧合吗?”

“不,梁子,这不是巧合。”陆远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系统的确探测到金属巨门内有非地球的能量波动,而这个纪录片……它暗示了,那扇门或许早在灾变前,就己经被人类文明所知,或者说,被某些古老文明所发现!”

他立刻调出系统地图,将金属巨门的位置,与李明所指的纪录片画面进行比对。虽然没有首接的地理信息,但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和共鸣,让陆远感到一股强烈的震动。如果这扇门真的与古老文明有关,甚至更进一步,与地球之外的力量相关,那么它所隐藏的秘密,将远超他们所能想象。

所有幸存者都停止了欢声笑语,目光聚焦在屏幕上那古老而神秘的遗迹画面,以及陆远凝重的表情上。原本用于放松心情的影片,此刻却揭示了一个惊天秘密的冰山一角。

这个末日世界,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邃。那扇沉睡在地底深处的地下金属巨门,以及那些古老的痕迹,仿佛在无声地召唤着陆远,去揭开它背后真正的奥秘。而这,将是避难所迈向未来的,又一个宏大而充满未知的挑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