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冀省故县的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气息,就连路边的梧桐树叶都被晒得蔫头耷脑。张强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满满一车新鲜的西瓜,来到了距离县城二十公里外的青杨镇。
这个镇逢农历三、八赶集,今天正好是农历十八。张强想着趁赶集人多,能多卖点西瓜。为了这次赶集,他特意起了个大早,天还没亮就去王哥的水果店拉货。看着车上一个个圆滚滚、表皮泛着深绿色光泽的西瓜,张强心里满是期待,盘算着今天能多赚点钱。
三轮车停在集市入口不远处的空地上,张强熟练地支起遮阳棚,在车斗旁摆上切瓜的案板和塑料凳子。他拿起喇叭,扯着嗓子喊道:“新鲜的沙瓤西瓜!又甜又多汁!快来尝尝!”洪亮的吆喝声在嘈杂的集市里响起,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一位穿着碎花衬衫的大妈走了过来,围着西瓜摊转了一圈,问道:“小伙子,这西瓜咋卖啊?”
张强连忙笑脸相迎,拍了拍一个西瓜说:“大妈,我这西瓜保准甜!三块钱一斤,您看这瓜的成色,绝对比别人家的好!”其实,在县城里,西瓜的均价才两块五一斤,张强想着乡镇集市竞争少,又逢赶集人多,便把价格抬高了一些。
大妈一听价格,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哟,这么贵啊!隔壁老李家的西瓜才两块三一斤,你这也太贵了吧。”
张强有些着急,赶紧解释道:“大妈,我这西瓜品质不一样,您先尝一块,不甜不要钱!”说着,他手起刀落,切开一个西瓜,鲜红的果肉,黑亮的瓜子,汁水顺着案板流下来。
大妈尝了一小块,摇摇头说:“甜是甜,可价格太贵了,我还是去别家看看吧。”说完,转身就走。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陆续有几个人过来问价,但都因为价格太高而离开。张强看着旁边几家西瓜摊前围满了人,而自己的摊位却冷冷清清,心里开始发慌。他咬咬牙,把价格降到了两块八一斤,可还是没什么人买。
就在张强焦急万分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这里不能摆摊!赶紧收了!”几名身穿制服的城管人员快步走了过来。原来,集市入口处是严禁摆摊的,张强为了抢个好位置,心存侥幸在这里设摊。
“同志,我马上就走,今天生意不好,您就让我再卖一会儿吧。”张强满脸赔笑,急忙说道。
“不行!这里是规定区域,不能摆摊。再不收摊,我们可要采取措施了!”一名身材魁梧的城管态度坚决,语气严厉。
张强慌了神,手忙脚乱地开始收拾摊位。他一边把切瓜的工具往车上扔,一边把没卖出去的西瓜往筐子里装。就在这时,一名城管走上前,准备暂扣他的电子秤。
“别拿我的秤!我这就走!”张强着急地伸手去抢电子秤,一不留神,脚踩在一块西瓜皮上,身体失去平衡,整个人向后倒去。只听“哗啦”一声,旁边的半筐西瓜掉在地上,摔得稀碎,鲜红的瓜瓤溅得到处都是,汁水混着泥土,一片狼藉。
“小心!”一名城管下意识地伸手去拉张强,但还是慢了一步。张强重重地摔在地上,左腿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他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发现左腿根本使不上劲。
“你没事吧?”刚才想要拉他的城管蹲下身,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
张强咬着牙,强忍着疼痛说:“我没事。”他心里又急又气,急的是这半筐西瓜全毁了,损失不少钱;气的是自己太不小心,还在城管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丑。
其他城管看到这一幕,态度也缓和了许多。“算了,赶紧收拾走吧,以后别在这摆摊了。”带头的城管说完,带着队员离开了。
集市上的人纷纷围过来看热闹,指指点点。张强顾不上众人的目光,强撑着站起来,一瘸一拐地收拾着满地的狼藉。破碎的西瓜、散落的塑料筐、沾满汁水的塑料凳子,仿佛都在嘲笑他今天的狼狈。
收拾完残局,张强坐在三轮车上,看着所剩无几的西瓜,心里五味杂陈。阳光依旧毒辣,汗水顺着他的额头不停地往下淌,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摸了摸口袋里寥寥无几的零钱,想到这一上午不仅没赚到钱,还赔了半筐西瓜,眼眶不禁有些发红。
“唉,都怪我贪心,定价太高,还不听劝非要在这摆摊。”张强自责地喃喃自语。他发动三轮车,缓缓驶出集市。路上,迎面吹来的风带着热浪,却吹不散他满心的沮丧。
回到县城后,张强把车停在王哥的水果店门口,把今天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哥。王哥递给他一瓶冰镇矿泉水,安慰道:“强子,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这次就当买个教训。以后定价要合理,摆摊也要遵守规矩。”
张强喝了口水,点点头说:“王哥,我知道错了。这次多亏您一首帮我,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跟我还客气啥?你这孩子能吃苦,只要吸取教训,以后肯定能行。”王哥拍了拍张强的肩膀,“对了,过两天有一批品相不太好的西瓜,价格便宜,你要愿意,可以拉去乡镇卖,按成本价给你。”
听到这个消息,张强眼睛一亮,连忙说:“愿意愿意!太感谢王哥了!”
从那以后,张强变得更加谨慎。他开始认真研究市场行情,根据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合理定价。每次摆摊前,他都会提前去踩点,找那些既合规又有人流量的地方。渐渐地,他的水果摊生意又有了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