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我是钱三一弟弟
少年派:我是钱三一弟弟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 > 少年派:我是钱三一弟弟 > 第65章 雪融时分,文科的答卷:

第65章 雪融时分,文科的答卷:

加入书架
书名:
少年派:我是钱三一弟弟
作者:
代码熊猫
本章字数:
529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期末考试的洪流,裹挟着最后三门基础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汹涌而来,又缓缓退去。当英语考试的结束铃声在冬日午后悠长地响起,钱砚修放下笔,轻轻合上试卷。窗外,连日的暖阳己悄然消融了大部分积雪,只在背阴处残留着些许倔强的白色,湿漉漉的地面反射着清冷的微光。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尘埃落定的松弛感,混合着油墨、纸张和少年人释放后的疲惫气息。

钱砚修随着人流走出考场,背上书包的重量似乎也轻了几分。不同于政治和地理那两场需要构建宏大模型的思维远征,这三门基础科目更像是对他文科综合素养的一次全面检阅,考的是积累、语感、逻辑与表达的精准度。

语文:修补的印记

上午的语文考场,沉静而肃穆。当作文题目《修补的印记》映入眼帘时,钱砚修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他凝视着那西个字,思绪瞬间被拉回书桌一角那件镶嵌着温润木纹的碎瓷,拉回自己右手曾经包裹的白色护具,拉回那段在冰冷公式中挣扎、最终在文科星图下找到坐标的跋涉。

他没有选择宏大的历史叙事或社会议题。笔尖流淌出的,是一个关于“痕迹”的故事——一个笨拙的少年,如何尝试修补一件承载着冰冷裂痕的旧物,如何在一次次失败后,领悟到真正的修复并非掩盖伤痕,而是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材质(温润的木),赋予裂痕新的生命与意义,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印记。他写下了在物理实验报告被批“混乱”后的重做,写下了分科时顶着巨大压力的抉择,写下了在历史与政治的课堂上,用“分形”这把跨界的手术刀去剖析复杂世界时,思维上留下的深刻印记。他将“修补”升华为一种面对裂痕(无论是器物的、身体的、还是心灵的)的态度:不是否定,而是转化;不是复原如初,而是在承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赋予其新的价值与叙事。

笔下的文字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道,如同修复碎瓷时那专注的打磨。当他写下结尾——“那些修补的印记,如同大地上蜿蜒的河流,记录着冲刷的伤痕,也孕育着两岸的新生。它们不是缺陷的证明,而是生命在破碎与重构中,留下的、独一无二的韧性诗行。”——时,考场窗外的阳光正穿透云层,落在他微微发烫的稿纸上。

数学:逻辑的余韵

下午的数学考场,氛围截然不同。空气里弥漫着公式的冰冷气息。钱砚修翻开试卷,那些曾经让他焦虑乃至绝望的函数、几何、概率题,此刻安静地躺在纸上。奇妙的是,脱离了“追赶钱三一”的沉重枷锁和竞赛题的恐怖阴影,以纯粹应用和逻辑思维的角度再审视这些题目,它们竟显得……清晰而平和。

他不再是那个在题海中溺水挣扎的绝望者。他像一个掌握了新工具的勘探者,冷静地审题,调用公式,推导计算。思路在清晰的逻辑轨道上运行,虽然速度可能不如理科班的顶尖高手那般迅疾如电,却异常稳健。遇到一道结合了简单统计与生活情境的应用题时,他甚至下意识地用政治课上分析社会数据的视角去理解变量间的关系,解题过程竟格外顺畅。笔尖在草稿纸上留下的演算痕迹,不再是焦躁的涂鸦,而是冷静的推演。当他解完最后一道立体几何证明题,放下笔时,心中并无征服的,只有一种完成了既定任务的、踏实的平静。这份平静,是他修复数学地基后,收获的最宝贵的余韵。

英语:世界的回声

英语考试,则是另一番景象。听力、阅读、完形填空……钱砚修沉浸在那门承载着不同文化与思维的语言里。流畅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种开阔感。最后的作文题是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他脑海中瞬间浮现故宫文物修复师们专注的身影,想起自己修复碎瓷时那份小心翼翼,也想起了历史课本里那些在战火与时光中幸存、又被精心修复的文化瑰宝。

他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他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论述了文化遗产作为“集体记忆的载体”和“民族精神的锚点”的重要性,强调了保护(Prote)的核心在于“尊重其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完整性”,而传承(Iance)的关键则在于“在理解其历史脉络的基础上,赋予其在当代语境下的活力与意义”。他特别提到了“修复(Restoration)”这一概念——并非简单的复原,而是基于严谨研究和深刻理解的“赋予新生(Revitalization)”,如同他镶嵌在碎瓷上的那道木纹,既是修补,也是创造性的延续。监考老师走过他身边,目光在他流畅的笔迹和清晰的论述上停留片刻,微微点了点头。

交卷的铃声如同最后的休止符。钱砚修走出教学楼,冬日下午的阳光带着慵懒的暖意,照在湿漉漉的地面上,也照在他身上。积雪消融,空气而清新,带着泥土苏醒的气息。他站在台阶上,深深吸了一口气,胸腔里是卸下重负后的轻盈,以及一种沉甸甸的、由内而外的充实感。

走廊上,人潮涌动。他下意识地望向理科考场的方向。几乎是同时,那个清冷的身影也出现在不远处。钱三一正和几个同样提前交卷的竞赛生低声交流着什么,指尖还夹着一支笔,似乎在讨论最后一道题的另一种解法。他似乎感应到了目光,抬起头。

两人的视线穿越喧闹的人群,再次交汇。

钱砚修的眼神清澈而平静,像雪后初融的溪流,倒映着晴空。那里面没有对答案的焦虑,没有对高分的渴求,只有一种全力以赴后的坦然和属于文科生特有的、带着思考余温的沉静光芒。他完成了自己的答卷,无论是知识的,还是心灵的。

钱三一的目光依旧没什么温度,但在那冰封的表面下,似乎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如同精密仪器确认了某个复杂系统运行状态稳定后的……了然?他看到了钱砚修眼中的那份沉静与自足,那是在属于他的战场上奋力搏杀后、站稳脚跟的光芒。他极其短暂地停顿了与同伴的讨论,对着钱砚修的方向,那幅度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更明显一点地——颔首。

一个清晰的、无声的确认。

确认这场漫长的期末战役,对他们两人而言,都己尘埃落定。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完成了各自的答卷。

钱砚修没有回应以同样的颔首,只是嘴角极其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形成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却真实存在的弧度。他收回目光,转身汇入离开的人流。书包里,那本《分形》贴着背脊,碎瓷安静地躺在夹层,试卷上关于“修补的印记”和“文化遗产修复”的墨迹仿佛还带着余温。

雪己消融大半,的泥土气息混合着冬阳的暖意。钱砚修踏着水光微闪的路面,步履轻快而坚定。语文的印记、数学的余韵、英语的回声,连同之前政治地理的思维远征,共同构成了他文科征途上一份完整的答卷。

修复之路,步履不停。

答卷己交,而属于钱砚修的故事,在雪融时分的暖阳下,正翻开寒假崭新的篇章。前方,是论文大赛的挑战,是母亲回应的未知,是思维更深的探索,也是星河微澜下,那条由他自己选定的、越来越清晰温暖的航道。他抬头,望向澄澈的蓝天,深深吸了一口冬末春初的、带着生机的空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