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的水雾裹着血腥气,陈友谅的帅船甲板上,青铜酒樽砸在“汉”字帅旗上,溅起的酒水比明军伤员的血还腥。这老小子攥着倚天剑改良版的剑柄——没错,就是从周芷若那里偷学的“防滑剑鞘设计”,此刻正用剑尖戳着地图上的洪都城,活像个扎错穴位的庸医。
“60万大军啃不动3万夹板?”他的豹纹披风扫过堆成小山的波斯弯刀,刀刃上还沾着没擦干净的辣椒水痕迹,“传我命令,把洪都城头的竹竿全砍了,给老子的战船当火把!蓝玉那厮的腿不是断了吗?正好拆下来当船桨!”
话音未落,西南角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朱元璋的30万援军像阵龙卷风,卷着濠州大棚里的辣椒香杀来。先锋官常遇春的“常山蛇阵”玩出了新花样——骑兵队每人腰间挂着个“急救锦囊”,里面装着宋青书特制的“醒脑散”,说是冲锋前闻一闻,比喝蒙古马奶酒还提神。
“大帅!明军援军带了会冒烟的竹筏!”亲卫的汇报带着哭腔,“筏子上全是火把,还飘着怪味,弟兄们的眼睛都睁不开!”
陈友谅冷笑一声,倚天剑劈断根旗杆:“雕虫小技,当年老子在采石矶——”话没说完就被呛得咳嗽,只见湖面漂来无数竹筏,上面堆的不是火把,而是整筐整筐的干辣椒,被明军士兵用屠龙刀剁成碎末,混着烈酒点燃,辣雾腾起三尺高,比周芷若的“金针辣雾阵”还霸道。
“不好!是宋青书的‘溶栓式冲锋’!”他突然想起探子回报,明军每个士兵的甲胄里都缝着“防辣眼罩”,用峨眉后山的竹纤维制成,“这孙子把战场当手术室,拿咱们当血栓溶呢!”
帅船上,陈友谅的军师张定边正在给战船画“避火符”,忽闻甲板传来惨叫,抬头只见明军水师的“急救船”己贴上来。那些船看着破破烂烂,实则藏着明教锐金旗的秘密武器——用波斯琉璃片改装的“反光镜”,把阳光聚成光束,专烧战船的帆布。
“快用‘水龙阵’!”张定边的令旗刚挥一半,就看见明军水兵甩出长绳,不是勾船锚,而是套着装满黑玉断续膏的皮囊——这招“膏药封喉”是周芷若的主意,粘在船舵上比502胶水还牢,舵手们只能对着黏糊糊的舵盘干瞪眼。
朱元璋的帅船杀到中流,船头站着个扛屠龙刀的身影,刀鞘上绑着块木板,用朱砂写着“急诊主帅朱元璋”。他身边的李善长抱着账本,账册封面画着“钱粮心电图”,刘伯温摇着羽扇,扇面上是临时画的“鄱阳湖水域急救地图”。
“陈友谅!”朱元璋的吼声像敲锣,“咱给你带了份‘溶栓大礼包’——船头三筐辣椒,船尾三桶烈酒,中间夹着咱的‘濠州军规二十条’,要不要尝尝?”
陈友谅气得七窍生烟,倚天剑首指朱元璋:“竖子敢尔!老子的‘混江龙’战阵——”话没说完,忽见自家战船纷纷打转,原来明军潜水队早把船底的“经络”(也就是舵链)全砍了,美其名曰“断其任脉”。
最绝的是宋青书的“移动ICU船队”,每艘船上都飘着“救伤免死”的白旗,船头摆着熬好的姜汤。受伤的汉军士兵只要游过来,就能得到峨眉弟子的“金针止痛服务”,比陈友谅的军医靠谱百倍。有个汉军小卒刚爬上船,就被周芷若的弟子按住扎针:“别怕,这是‘内关穴止痛法’,比你家将军的鞭子温柔多了。”
鄱阳湖西岸,蓝玉的“骨折特战队”也没闲着。这小子坐着特制的“夹板轮椅”,由西名亲兵推着冲锋,手中双刀舞得虎虎生风:“弟兄们!宋大夫说了,咱的腿是‘开放性骨折’,得让陈友谅的血给咱消毒!”他指向远处的陈友谅帅船,“看见那艘画着骷髅的船没?老子要在船尾刻个‘急诊’二字,当咱们的战利品!”
陈友谅终于慌了,下令撤退。可明军的“溶栓式冲锋”哪是说停就停?常遇春的骑兵队早己绕到敌后,把汉军的粮草船全改成了“流动医馆”,船帆上写着“投降送粥,管饱管 heal”。有个汉军粮官看着明军递来的热粥,当场扔下兵器:“娘的,跟着陈友谅喝凉水,不如跟着朱元璋喝骨头汤!”
帅船上,陈友谅看着越来越近的明军水师,突然想起宋青书写在洪都城墙上的那句话:“战争不是外科手术,但老子能把你变成急诊病例。”他咬咬牙,决定亲自断后,倚天剑砍断几根缆绳,帅船突然加速,朝着朱元璋的帅船撞来——这是要玩“同归于尽”的狠招。
“来得好!”朱元璋身边的宋青书突然站出,手中举着个青铜喇叭——这是从波斯商人那换来的“战场扩音器”,“张教主!劳驾用九阳真气给咱当个扬声器,咱要给陈友谅上堂‘急救课’!”
张无忌无奈苦笑,双掌按在喇叭上,九阳真气化作声浪:“陈友谅!你帅船的龙骨在‘膻中穴’位置,咱明军的‘破甲箭’专射这个点,相当于给战船做‘心包穿刺’,不信你试试?”
陈友谅刚想骂人,就见漫天箭雨袭来,每支箭的箭头都涂着黑玉断续膏——这是宋青书的“黏性破甲箭”,射中船板就再也拔不出来,反而成了明军攀爬的支点。周芷若带着峨眉弟子踏剑而来,倚天剑在船舷上点出朵朵剑花,专刺汉军水兵的“合谷穴”,中剑者当场松手,兵器掉进湖里叮当作响。
“陈友谅!”朱元璋的帅船终于靠上敌船,他拎着改良版的屠龙刀(刀背加了个药箱),“咱给你两个选择:投降送医馆,管治外伤;反抗送湖底,管饱鱼虾。”
陈友谅红着眼举剑冲来,却被周芷若的“金针三连刺”扎中手腕。她冷笑一声:“当年在屠狮大会,我师父的倚天剑没砍死你,今天本姑娘的银针替她补个‘急救针’!”
混战中,蓝玉的轮椅亲兵终于把他推上帅船。这小子单手撑地,双刀齐出,砍向陈友谅的下盘:“老贼!还我腿上的夹板!”陈友谅慌忙闪避,却被朱元璋的屠龙刀砍中肩甲,改良后的刀背药箱打开,黑玉断续膏糊了他一脸——这招“膏药封肩”让他半边身子发麻。
“别杀他!”宋青书突然喊停,“留着活口给咱当‘急诊教学案例’,让江湖人知道,跟老子玩阴谋,就是‘血栓堵塞’的下场!”
可惜陈友谅没这个觉悟,趁乱跳进小船,带着残兵往武昌逃去。朱元璋想追,却被宋青书拦住:“算了,让他回去好好看看咱留在他帅船上的‘急救指南’,里面夹着咱的‘洪都骨折康复手册’,够他学一辈子。”
战后清点,明军缴获战船200艘,粮草300万担,还有个哭笑不得的战利品——陈友谅的豹纹披风,被周芷若拿去给医馆当抹布,说是“血腥味能吓退病菌”。朱元璋坐在帅船上,看着鄱阳湖的血水慢慢变清,突然笑出声:“宋先生,咱觉得这一仗,咱的‘溶栓式冲锋’比你的‘骨折固定术’还管用。”
宋青书白他一眼,摆弄着刚缴获的波斯望远镜:“少得意,你那冲锋号吹得跟急救车鸣笛似的,幸亏陈友谅没听过,不然早被你吓死了。”他指向远处的残阳,“不过嘛,咱的‘急诊江湖’算是在鄱阳湖上开了分号,回头让李善长在战船上挂块匾,就叫‘水上急诊科’,专治各种海战外伤。”
周芷若端着姜汤走来,玉镯碰着瓷碗叮当响:“别忘了给蓝玉的轮椅装个‘万向轮’,省得他每次转弯都要亲兵抬。还有,把陈友谅的倚天剑改良版没收,给咱峨眉弟子当‘针灸练习剑’,剑鞘上的防滑纹倒是挺实用。”
夜深,鄱阳湖上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明军士兵们枕着缴获的波斯毛毯,梦里都是大棚菜和热粥。朱元璋的帅帐里,刘伯温正在绘制“武昌 siege 急诊地图”,李善长算着缴获的钱粮,突然抬头:“大帅,咱把陈友谅的‘汉’字帅旗改成‘急诊’旗如何?蓝底白字,比他那豹纹好看多了。”
朱元璋大笑,拍着李善长的肩膀:“好主意!再在旗角绣个心电图,让武昌的元兵知道,咱明军不仅能砍人,还能救人。对了,给宋先生和他媳妇发个‘医武双绝’勋章,就用陈友谅的头盔熔了做材料,上面刻‘救死扶伤,砍贼有方’。”
帐外,宋青书和周芷若并肩站在船头,看着满天繁星。她忽然轻笑:“你说,陈友谅逃回武昌后,会不会在城墙上贴‘明军急诊广告’?‘骨折免费接骨,内伤八折优惠,自带药材还能打折’。”
宋青书笑着摇头:“他要是敢,咱就把‘溶栓式冲锋’升级成‘支架植入术’,首接在武昌城门口搭个‘急救支架’,让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本《胡青牛医书》,上面新添了批注:“鄱阳湖之战,乃溶栓与固骨之争。陈友谅输在不懂‘战场急救’,咱赢在把军队变成了移动ICU——记于鄱阳湖水兵大胜夜”。
远处,陈友谅的残船在夜色中像条受伤的巨蟒,朝着武昌缓缓游去。而明军的战船则像艘艘明亮的急救船,载着希望和药香,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轻轻摇晃。这一晚,江湖的急诊室又收了个重伤患者,但值班医生们知道,只要有夹板和银针在,再重的伤也能治好,再狠的贼也能收服。毕竟,在这个被他们改写的江湖里,救死扶伤和冲锋陷阵,从来都是同一把手术刀的两面,一面缝伤口,一面砍贼头,缺一不可。
朱元璋的鼾声从帐内传来,带着胜利者的满足。宋青书和周芷若相视而笑,转身走向医馆。那里,还有无数伤员等着他们的“急诊服务”,而他们知道,这江湖的急诊室,永远不会打烊,永远有新的挑战和新的希望,在等着他们去缝合,去治愈,去创造新的传奇。